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桃殺三士,齊國謀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講究仁義的嗎?

二桃殺三士,齊國謀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講究仁義的嗎?

大家可能知道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實則它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這個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這個典故的來歷,大致如下。

[釋義] 晏子想除掉「三士」,就讓齊景公賜三士兩個桃子,讓他們論功勞吃桃,最終結果是三位勇士自殺而死。後人遂用「二桃殺三士、齊相計」來比喻施用陰謀手段殺人;用「齊三士、三士」等指此三人,也借指被謀害的人。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

[近義詞]借刀殺人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勇士,他們能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很勇猛,在民間很出名,三人同侍候齊景公。有一天晏子看見了他們便以很尊敬的姿態走了過去,但這三個人卻不以為意,對晏子做了失禮的舉動,對此晏子感到很生氣,便去覲見景公說,

我聽說賢能的君王手下的勇士也是文武兼備的,不但對外可以威懾敵人,對內也能使眾人信服,朝廷大臣能讚揚他們的功勞,百姓也能稱其賢。但是現在君王您手下的三位勇夫目中無人,最基本的君臣之禮也不能遵守,如此下去恐怕他們會憑藉自己的功績日益恣肆跋扈,不如趕快除掉他們,以避免將來的禍患。景公認為晏子說得有道理,便同意了。但是這三個人力氣大,肯定不能與他們硬拼,若暗中刺殺若刺不中又會打草驚蛇。聰明的晏子便想出一計,他讓景公派人賞賜他們三個人兩個大桃子,讓他們三個人按功勞大小去分吃這兩個桃子。

然後這三位勇士就開始了搶吃桃子的辯論賽。首先公孫接站出來說:「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的功勞難道還要和別人一人一半嗎?」於是他拿走了一個桃子。田開疆急忙接著說:「我接連兩次擊退敵寇,為保護國家做出了大貢獻。」我也要自己吃一個,於是他也拿走了一個桃子。最後沒有桃子的古冶子說了:「我曾經和我們的景公橫渡黃河時一條大鱉把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就要危急到國君的生命安全時,我潛到了水裡,在水裡逆行了數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能將它殺死。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時渡口上的百姓還以為是河神出來了。我這樣的功勞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快把桃子拿出來」然後抽出寶劍直指兩人。公孫接和田開疆這時說:「我們是勇敢不及您,功勞也趕不上您啊!但我們拿桃子也不謙讓,真是貪婪而不知羞啊!如果苟且活著,還有什麼勇敢可言。」說罷二人交出了桃子然後刎頸自殺了。

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死了若我自己獨活豈非不仁?又吹捧自己諷刺威脅他人這是不義!我現在悔恨自己的言行若不敢去死這就是無勇!隨後他也刎頸自殺了。景公的使者隨後回稟朝廷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下令按照忠勇之士的禮儀厚葬了他們三人。

後世看法

《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是放在「剷除權臣」這一篇系來說的。該故事更是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也常可見到後人對此事抒發感慨: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

諸葛亮在《梁父吟》說: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錢謙益《戊辰七月應召赴闕車中言懷十首》之二:

「長吟頗惜齊三士,撫卷誰知魯二生。」

程先貞《還山春事》詩:

「五君自醉竹間榻,三士誰憐桃下墳。」

大家的讀後感如何?

相信大家讀完這則故事後會覺得很荒誕,但歷史確是如此記載。我想即使這三位勇士不「傲慢無禮」,也難逃一死。因為這背後隱藏的是古代權力分配的問題和君王的猜忌之心。兩個桃子之所以能殺三士在於桃子不只是桃子,更是無上榮譽的象徵。而晏子也並非忍不了三位勇士的「不讓路」,而是猜透了景公的心思。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龔自珍中國古典文學最後一位詩人,英明一世卻教出荒唐逆子!
碧血丹心:致敬英雄,我們銘記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