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端午習俗中蘊藏的中醫秘密,必須要知道!

端午習俗中蘊藏的中醫秘密,必須要知道!

又逢端午佳節,小編在此祝願各位朋友節日快樂,身體健康!提起端午節,您眼前是否會浮現這樣的場景:龍舟輕快地划動,艾條悠揚地飛舞著,粽子香氣飄飄……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從古至今,民間也流傳了很多慶祝端午節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等。這些具有濃濃節日氣息的習俗也非憑空而來,其中隱藏了很多和中醫相關的秘密,具體有哪些呢?且看正文揭曉!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或許可以說是與傳統中醫藥文化關係最為密切的節日了:雄黃酒中的雄黃、門窗前懸掛的艾葉與菖蒲、出門隨身佩帶香囊中的白芷,蒼朮等等,不正是一味味的中藥嗎?

顧名思義,雄黃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雄黃。說到雄黃,大家可能就會想到這是一味毒藥,是被國家管制的藥品。既是毒藥,怎可入酒飲用?相必大家一定知道《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傳》里,白娘子無意喝下雄黃酒後竟現蛇形,把丈夫許仙嚇得昏死過去。雄黃酒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大家可能也見過那些玩蛇雜耍的人,他們將那些普通人害怕之極的毒蛇視諾無物。這又是為何?原來玩蛇雜耍的人身上帶有雄黃,而雄黃中含有能剋制蛇毒的成分——砷,特別是其中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

古人雖然不知道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砷劑,但卻早已認識到雄黃顯著的解毒作用,尤其善於解一些毒性劇烈的生物毒,如蟲蛇之毒。李時珍喻其能「解百毒」、解「一切蠱毒」。那麼,為什麼飲雄黃酒成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習俗?

端午節時值農曆五月,仲夏時節,是以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為代表的各種毒蟲的活躍期,更是一些傳染性疾病流行的高發期,故五月成了不招人待見的「惡月」。此時,人們會服用一些強身健體、驅毒防毒的物品以預防疾病,飲雄黃酒的目的就在於此。因雄黃不但能剋制、清解蟲蛇之毒以防後者對人體的傷害,亦能祛除積聚於體內的一些毒素,古有「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之說。

因此,在端午前後適量飲用雄黃酒對健康有益,但切不可過量。作為一味有毒中藥,雄黃被列入國家管制範圍,目前主要以外用為主,取其解毒殺蟲的作用,治療癰腫疔瘡、濕疹、蟲蛇咬傷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科學家、醫藥學家應用現代科技手段用雄黃治療白血病取得顯著療效,在世界上居於領先。

如果說端午節喝雄黃酒因雄黃被管制的原因已不再流行的話,那麼端午節的另外兩個習俗——門窗懸掛艾葉與菖蒲、佩戴香囊則非常普遍。

提到艾葉,大家會很自然地想到目前風靡大江南北的艾灸養生,做過艾灸的人對艾灸時的局部溫舒以及那伴隨著陣陣芳香的屢屢青煙可能記憶猶新。為什麼在端午節前後要用艾葉呢?這來源於「艾葉辟邪」的傳說。

古時候,保管和傳遞火種非常重要,而艾絨恰恰是一種很好的易燃物。因此,保管火種的人要在每年端午節前後,也就是艾葉生長最茂盛時期上山採摘大量艾葉,晒乾後掛在自家牆上,製成艾絨以備取火和保存火種之用。

某次瘟疫來襲,村子大部分人都感染瘟疫而死亡,但是保管火種的人家卻安然無恙,甚至連他們的鄰居也逃脫了災難。於是有了「艾葉辟邪」之說,漸漸演變成端午節掛艾葉的習俗。

端午前後,氣溫逐漸升高,雨水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江南地區正值梅雨季節,地理環境潮濕,雖然萬物生長茂盛,但也導致蚊蟲滋生,瘟疫易發、流行,是一些傳染病、皮膚病的高發期。故此時要設法防病治病,艾葉的應用應運而生。民間有用艾葉煙熏的方法殺蟲、驅蚊以防蟲蚊叮咬而傳播疾病;有用艾葉懸掛在門窗前以芳香辟穢驅邪;有用艾葉製成香袋佩戴身上以避邪防病的。

艾葉性質溫熱、氣味芳香,其所具有的多種功能與應用都與這一特性有關:因其溫熱之性而能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用於一些寒性疼痛,如腹痛、痛經、關節痛、皮膚濕疹等,口服湯劑、外用(灸、外敷、泡洗均可)都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艾葉這一味應用歷史悠久的藥物,不但在古代應用廣泛,而且在現代的應用越發普遍,各種與艾葉有關的品種與用法也日趨多樣。

那菖蒲在端午節前後應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端午又稱「端陽」,代表陽氣始盛;菖蒲崇尚「九節」、命名「昌陽」,也有陽盛之義,與「端陽」相合,體現了古人希望陽氣昌盛、生活美好的意願。另外,菖蒲的形狀特別,葉片呈劍形,懸在門上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

因此,民間沿用端午門前懸掛菖蒲,乃是人們為了健康、嚮往美好生活的一種寄託。同時菖蒲的藥用價值也適合端午期間服用。

端午前後雨水多、濕氣重,使一些脾胃功能較弱的人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乏力、口粘乏味、肢體睏倦等表現。因此,應用溫燥、芳香的藥物能夠有效地清除濕邪,升發陽氣,恢復脾胃功能。

菖蒲性喜陰濕環境,在沼澤、濕地里生長得尤為茂盛,這種環境使菖蒲具有溫燥之性,能夠祛除體內濕邪。菖蒲的種類很多,但作為藥用較多的是石菖蒲。石菖蒲的功用除了芳香化濕和胃以外,還因其氣味芳香而能通竅,古人謂其能宣通九竅,通暢全身氣血,故能治療一些神志不清、記憶減退、耳鳴耳聾等病症。

說到端午節,就不能不講每年在端午前後流行於大街小巷的香袋(香囊,又名荷包)。在民間,佩戴香囊寓意男女愛情,希望對方能隨身佩戴自己製作、贈送的香囊而勿忘我、想念我。殊不知,香囊的最早意義則是為了健康。顯然這是與香囊中的成分有關。

雖然香囊的形狀各異,製作工藝也不盡相同,但香囊內的主要成分卻基本一致:氣味芳香、具有辟穢化濕作用的中藥——石菖蒲、白芷、細辛、丁香、茴香、雄黃、桂皮、蒼朮、艾葉等。

以這些中藥為原葯,通過一定的製作工藝製備成香囊,隨身攜帶,佩於腰間,或懸掛於衣帽櫃、床前,隨時隨地都能透散出縷縷芳香以辟穢驅邪、防病治病。不禁讓人想起很多古裝劇中,一些宮妃們以香葯熏衣和裹衣收藏的習慣,除增加衣物的芳香外,對衣物進行消毒和防止衣物蟲蛀也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流行於端午前後的香囊,不僅僅是作為裝飾品,或是男女愛情的信物,更多的是為了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之用。

由此可見,端午節的多種習俗無論是飲用雄黃酒還是懸掛艾葉、菖蒲、佩戴香囊,都是因為端午前後的氣候潮濕,為了預防瘟疫流行,應用這些中藥芳香辟穢、解毒驅邪。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也體現出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具有十分濃郁的傳統中國文化特色,完美融合了傳統文化與中醫藥知識。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一沿襲千百年的習俗在現代不但沒有萎縮反而越來越顯露出勃勃生機。

小貼士

雄黃

由於雌雄同體,所以雌黃和雄黃是共生的礦物,並且作用相近。有句成語叫「信口雌黃」,其來歷是古人寫字的紙呈黃色,寫錯就用雌黃塗改再寫,可見雌黃是最早的塗改劑。雌黃與雄黃的區別主要在於成分有異,而且雌黃有劇毒,現已不列入中藥材名錄。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路,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保健 的精彩文章:

你的身體和情緒垃圾,會流入孩子的身體
不懂太極「勁」?這樣談你就「懂」了

TAG:生活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