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古人的交友經驗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古人的交友經驗

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在談天說地或者教育晚輩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的套用一兩句俗語。這是因為俗語作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寶貴智慧結晶,在為人處世方面有著深刻的見解。他們往往能將複雜多變的人生世故濃縮在簡短的幾個字里,讀來朗朗上口,想來鞭辟入裡。這是俗語的魅力所在,也是之所了能在詩詞文化的包圍下脫穎而出流傳千年而不衰。古時候的老百姓雖然大多目不識丁但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好比這句「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看似只有十個字,實則道盡了五十歲時古人的進退取捨的智慧。

我們都知道孔子有句名言說「五十而知天命」,可見五十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年齡分水嶺。當然這裡稍微說下孔子的「五十知天命」並不是聽天由命的消極人生態度,而是仍舊積極生活但因為知道世事艱難是天道規律所以不在強求結果的意思。回到上文,五十歲幾乎已經走過人生的一半了,修身成家立業幾乎都已經成型了。而這個時候幾乎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與世俗周旋。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不能看清人情冷暖而被他人迷惑的話難免會後患無窮,尤其是古人提到的這三種人。

一,薄情人

我們經常聽到有情人、負心人卻很少聽到薄情人,因為前兩位是兩個極端而薄情人是介於之間的。薄情和負心僅僅一步之遙,尤其是在感情上。如果人到五十了不慎還將精力花在了薄情人身上,最後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因為這種人不懂感恩,缺少情義,無論你為其付出多少到頭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尤其是在五十歲的時候,人的精力已經有限,如果還將有限的精力花在了薄情人身上,最終空歡喜一場,這種忘恩負義的人還會讓人心神受傷鬱鬱寡歡從此每況愈下。

二,貪財人

我們時常將這類人稱之為財迷心竅,古往今來從不缺少這類人,他們的存在是無可厚非。但我們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以免受其蒙蔽落得個一乾二淨。當然年輕的時候我們完全有可能「千金散盡還復來」,但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可能是「復來」不了呢。我們用了半輩子為自己積累財富,就是因為剩下的半輩子再難像年輕時那樣揮斥方遒。而辛苦的積攢了半生的積蓄再被貪財之人用花言巧語一掃而空的話,這無疑是晴天霹靂的。錢財是生活的根本,如果在五十歲的時候一無所有那幾乎已經決定了晚年的生活景象。

三,勢利人

這類人經常戴著地位和財富的有色眼鏡看人,在你富貴的時候極盡諂媚之能想要趨炎附勢,而在你落魄的時候更是拒人千里之外。如果在五十歲的時候親近了這一類人,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他們並不會真心實意的與人交往,他們會拽著你的胳膊盯著你的口袋,在你被糖衣炮彈迷得神魂顛倒的時候踩著你的臂膀掏空你的口袋,然後揮一揮衣袖,深藏功與名,留下你在風中凌亂。當然,生活中的結局肯定不是風中凌亂這麼簡單。

古人的總結確實讓人為之一振,其實不光是五十歲的時候不能親近這三類人,就是我們出生後就應該清楚這些人是不能親近的。只是五十歲已經缺少了重來的機會,一步走錯定然滿盤皆輸。而年輕時交錯了朋友只是多走些彎路罷了,但如果能夠認清這些人,從而遠離這些人,那麼我們的人生道路勢必更加暢通無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古人2句經典俗語,句句都是經驗!
樓蘭一個無奈之舉,讓李白恨不得「斬」之,其實樓蘭很憋屈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