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城:中國最偉大的文物古迹,華夏民族統一的象徵

長城:中國最偉大的文物古迹,華夏民族統一的象徵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文明沒有斷絕的古國。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自先人們在黃河流域誕下華夏文明的第一顆火種後,這顆火種就愈發茁壯,歷經數千年歷史,篳路藍縷,最終成為一把大火,照亮了整個東方。中華文明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它也曾經歷失敗,遭受劫難,走到毀滅的深淵前,然而中華文明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頑強的生存下來,吸收各族文化,形成更加富有生機的中華文明。而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先人們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們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財富,許多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人類財富。

中華文明底蘊深厚,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不過若是問起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文化遺產,恐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說是「長城」。中國人提起長城時,總會自豪而驕傲的稱呼它為「萬里長城」,它自誕生起,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它的發展史,也是中華民族飽含血與淚的歷史。

對於長城,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就連外國人都知道中國有長城這項最為珍貴的文物古迹,不過許多人對長城基本上都是淺嘗輒止,對它其實並不是十分熟悉。長城背後所蘊含的文化非常厚重,光是它在古代的名稱就有許多。比如在春秋時,長城就已經被叫做長城,而且它也是最通用的名稱,《史記·楚世家》中就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同樣在春秋時,楚國卻將長城稱為「方城」,《漢書·地理志》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號方城。」除此之外,中國古代還將長城稱為塞、邊牆、壕塹等。長城在古代的名稱極多,不過縱觀這些名稱可以發現,古代時長城的核心作用就是作為要塞,抵禦外敵,因此它才有壕塹等軍事化稱謂。

華夏文明在古代並不弱小,先人們非常崇尚強大的力量,並且重視武力。在夏商周時期華夏民族政權經常對外用兵,開疆拓土,同時抵禦外族的侵犯,震懾覬覦者。比如《尚書·舜典》曾載舜巡狩之績;《詩經·周頌·時邁》頌周武王巡狩,「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明昭在周,式序在位」。通過這些記載可以得知,華夏文明並不懼怕戰爭,不過漢民族是農業文明,需要固定的聚集地,而游牧民族不僅戰鬥力強大,而且並不定居,即使中原政權打敗了游牧民族,也很難避免他們的侵擾。為了保護邊境不受侵犯,中原政權在邊境修建長城,作為抵禦騎兵的天塹。

長城修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就以長城為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爭霸開始各自修建長城,不過此時修築的長城大多比較短,修築也較為簡陋。直到秦始皇時期,秦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為了維護統一,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而修築長城是其中的關鍵。蒙恬北拒匈奴後,收復河南地區,秦始皇於是下令,征夫數十萬,修築「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一萬餘里」的秦代長城。從民生角度來看,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是對民力的壓榨,但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秦長城的修築有利保障了國家的安全,即使是對秦始皇頗有微詞的《過秦論》中也對秦長城讚譽道:「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漢代早期時匈奴趁中原地區內亂,戍北力量薄弱,長城年久失修,因此攻入長城以內地區,燒殺搶掠。漢武帝時,漢朝不斷對匈奴用兵,霍去病、衛青等大將將匈奴驅逐至漠北。漢朝修復了秦長城,同時修築了外長城,極大鞏固了北方邊境的安全,同時維護了絲綢之路的安全,歷史意義重大。

學術界一直有「唐代無長城」的觀點,而且已經成為定論。唐代確實沒有北拒匈奴的長城,不過唐代卻是有長城的,只是這段長城是唐朝為抵禦劉武周而修築的城牆。比如《新唐書·地理志》載:山西太谷縣「東南八十里馬嶺有長城,自平城至於魯口三百里,貞觀之年廢。」

兩宋時期,宋朝修築了西起山西省岢嵐縣青城山,東至荷葉坪山的城牆,相傳這是岳飛所築,只是岳飛死後,宋城牆依舊沒有抵擋住金元的進攻,宋朝淪陷。金朝時也修築過長城,而且地理位置更加偏北,不僅如此,金長城修築水平極高,長城外還挖有很深的壕溝,守衛能力更強。

明朝時由於北方強大的女真人的侵犯,不斷修築長城,並對古代長城進行修繕,組成系統的長城防禦體系,比如著名的山海關到嘉峪關地區的長城就是明代修築並完善的。如今所保存下來的長城遺址,大多也都是明長城。

清朝時長城的作用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它不再是漢民族政權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要塞,反而成為少數民族政權鎮壓民族起義的工具,主要對內,而不對外,加上清朝時長城修築比較粗陋,因此清長城在歷史並不出名。

如今,長城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符號,它是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篳路藍縷的艱辛的寫照,也是中華民族統一的象徵。在戰亂時期,長城受到戰火摧殘,許多地區的長城也已經年久失修。直到1952年時,政府正式對長城進行修繕,並將萬里長城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性文化遺產。

長城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蘊含的軍事防禦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堅韌;它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對於世界認識中國和中國保護世界都產生了重要作用。

如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我們作為後人,應當了解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並保護和傳承它們,因為它們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和文化最重要的外在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尚書·舜典》

《詩經·周頌·時邁》

《過秦論》

《新唐書》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

《長城的象徵意義和認識演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位反清義軍將領投降清軍還曾與日軍議和,後來卻受到世人的讚譽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