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場上動輒採用箭雨攻勢,箭沒了怎麼辦?其實箭桿比箭頭還貴

戰場上動輒採用箭雨攻勢,箭沒了怎麼辦?其實箭桿比箭頭還貴

在穿越流或者升級流小說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自帶光環的主角將那些作戰的武器變成流水線生產,將工人們安排得各司其職,產出的效率大大提高。但事實上,小說的作者不了解古代武器的生產流程,錯誤地在想當然,這樣的內容閑來無事可以看看打發一下時間,但若是真的認為可以在古代施行起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就比如說開戰必備的箭,事實上,兩軍對壘之時箭才是最有利的武器,最適合大規模作戰。不然一股腦地衝上去,兩敗俱傷之下都損失慘重。一支好箭一旦射中敵人,不說立刻斃命,也能嚴重地削弱敵人的戰鬥力。倘若生產出來的箭質量不達標,那麼千鈞一髮的生死時刻,很有可能就因為這一剎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在我們的想像中,一支箭矢的製造過程是這樣的:先將木棍磨成圓桿的樣子,再套上之前鑄造好的箭頭,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箭頭需要經過千錘百鍊,箭桿也並非草草地打磨。

古人在武器的製造,尤其是在箭的製造上,還是非常下血本的,畢竟這是關乎將士生命,關乎戰爭成敗,關乎國家危亡的大事,萬萬不能馬虎。在普通人的心裡,一支箭的箭頭肯定比箭桿要值錢,畢竟是金屬製品,但事實可不是如此。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這個道理放在這也是可行的。一支好的箭桿有時發揮的作用比箭頭還要大,而且箭桿的製作流程更加複雜,製作難度也會更大。首先,一支箭桿長度要合適,最好要與兩肩相持平,但考慮到射出去所用的力度以及射箭手的習慣,一般會做得稍稍長些。其次,箭桿一定要直,這個道理我們也懂,畢竟直線射出時,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效果都會大大增強。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設計時還要注意箭桿的撓度,畢竟箭桿在射出之時並不是直直地射向敵人,而是會在空氣中發生抖動,所以有些時候會發生感覺描得很准卻打不中的情況,這樣的話難度就會加大。

就製作單價而言,箭頭較箭桿而言肯定會貴一些,但是箭桿因為多用天然材料製作,能夠使用的時間很短,即使一直被妥善保管著,一旦發生老化就不能再用了。畢竟,一支箭如果在沒被發射出去的時候斷在射箭者的手中,那要它除了耽誤時間,延誤戰機之外還有什麼用呢?

一支箭頭,如果不吝嗇於對它的投入,錘鍊敲打之後將是一支利器。即使它生鏽變色,擦一擦,磨一磨,還是能夠穿透敵人鐵甲,一支箭桿發生問題,那可就沒有什麼挽回的方法了。箭桿製作相較於箭頭來說雖說會較為容易,但浪費率極高,而且不能重複利用,總共算下來在箭桿上的花費竟然比在箭頭上的還要多,真是令人大吃一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江南首富沈萬三被朱元璋流放而死?錯了,他根本沒有活到明朝!
皇帝忍受十三年傀儡生活,卻因一女子奮起反抗,最終得到霸權!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