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辛稼:線條要畫得「假痴假呆」

張辛稼:線條要畫得「假痴假呆」

搶購點擊3800多張《中國古代繪畫高清電子圖庫》

搶購點擊工筆畫學習資料,白描稿、繪畫步驟等

他是近現代寫意花鳥畫之大師。辛勤耕耘於硯田半個多世紀,潛心繪畫創作,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而享譽於中日畫壇。

他謙遜洒脫,對弟子關愛倍加。一生栽培了眾多的學生,為傳承中國的傳統藝術而誨之不倦。

張辛稼(1909-1991年),名國樞,字星階,別署"霜屋老農",江蘇蘇州人,1973年更"星階"為"辛稼"。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吳門畫派研究會顧問、蘇州國畫院首任院長。著有《花鳥畫淺說》、《榮寶齋畫譜花鳥草蟲》等。

張辛稼自幼喜繪事,早年從師虞山陳摩,初習山水,後專攻花鳥,二十歲出頭已負盛名,延為滄浪美術教授,與藝壇銘流吳梅、張仲仁、吳子渾、朱梁任、顏元諸前輩過從甚密。

先後組織過娑羅畫社、中國畫研究社、怡園畫廳等藝術團體,對繁榮吳門畫壇和培養藝術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國後,曾於滬上執教數年,後回蘇重返畫壇,為蘇州國畫館畫師,並任擴建後的蘇州國畫院的院長。五十年代後受海上畫派明麗畫風的影響,並注重寫生,畫風為之一變。

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數往光福、東山等地寫生,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對眾生萬物做細微的觀察,尤對群芳於陽光照耀下之斑斕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將明暗變化引入花鳥畫創作之意。然中國傳統花鳥畫一般並不強調明暗,故歷代畫家均無此法。

但他認為,只要不離開中國畫筆墨的基本特徵,可「自我而創,自我而變」,遂使用彩色來表現物象變化的明暗,用筆用墨來打破框框,經過大膽探索,反覆實踐,終於創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花鳥畫,如人們所熟知的《櫻花燕子》,《東山銀杏林》等。

在書畫藝術上的種種論述,張辛稼有著自己實踐後的體會:

「功夫應在畫外,

在勤奮學畫的同時,

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內涵素養,

對祖國的文史、哲學,

尤其是詩詞要多研究,

以此來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人品高,才會畫品高。」

「學畫首先要學做人。」

「創作要防止形式的程式化,

它會影響作品的表現力,

要使表現形式在題材和內容上時出新意。」

「寫意畫的要點是求『意』,

既是事物的精神特徵,

也是發揮自己思想情感和氣勢力度。」

「中國畫用墨很重要,

但不應拘於一法,

使之有局限性,

不妨吸取西畫的『色』與『光』,

以及肌理斑彩效果,

使之更豐富多彩而有新意。」

「評價畫的好壞,

線條很重要,

不管是濃墨線還是淡墨線,

線條要畫得「假痴假呆」,

也就是用筆有力但要自如,

隨意但不失形態。」

張辛稼一生胸懷坦蕩、不求名利,熱愛生活、樂觀豁達,這從他給自己做壽墓一事上可見一斑。據他的入室弟子張建明回憶:

記得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

我陪同老師來到香山觀音公墓。

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

近處是一片桃花林,

再往前是一片綠色的田野,

遠處就是一望無邊的太湖,

景色十分迷人。

我問老師是否再到別處看看?

老師說,不用了,就選這裡了。

回蘇後,老師關照我,

墓碑上的碑文要由他自己來寫。

他將寫好的碑文交予我,

要求公墓的工人照原樣雕刻,

並一再囑咐我,

拓到石碑上的字體不能走樣、

字要刻得深一些。

兩個月後,工程完工,

我又陪同老師去了一次。

他看後很滿意,

尤其對墓碑上的碑文。

他用旁人的口吻故作驚訝地說:

哦,這是畫家張辛稼自己題的碑文,

真是與眾不同!

然後他又坐在欄杆上,

笑著對我說,建明啊,

這就是我的歸宿了,

百年後,我天天可以欣賞這裡的美景了。

老師樂觀、風趣的個性一表無遺。

張辛稼作品欣賞

純羊毫大中小白雲、純狼毫勾線大中小

¥198元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筆畫 的精彩文章:

水墨——在恰當與不恰當之間
本愛理工科的她,卻與中國畫有一生的不解之緣

TAG: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