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0多年的兄弟之爭,從努爾哈赤打到慈禧,憑一原因堅韌到底

200多年的兄弟之爭,從努爾哈赤打到慈禧,憑一原因堅韌到底

清朝的建立者努爾哈赤有一個同母弟叫舒爾哈齊,由於他們共同的生母額穆齊早早去世,而繼母又刻薄寡恩,所以兩兄弟從小就相依為命。

當努爾哈赤起兵報殺父之仇時,弟弟舒爾哈齊是堅定的支持者。在長期的征戰中,舒爾哈齊逐漸成為了建州女真部族第二號人物,僅次於哥哥努爾哈赤。

隨著自己實力的壯大,舒爾哈齊漸漸不滿足於自己的地位,不願意久屈哥哥之下,試圖與哥哥平起平坐。而機會也很快到來。當時明朝政府為了削弱建州女真的勢力,想對建州女真採用分化政策,這實際上也是明朝控制東北地區一貫所用的策略。

舒爾哈齊的想法被明朝政府洞察,他成為了明朝政府拉攏的對象,與此同時舒爾哈齊也有意借用明朝這棵大樹的勢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努爾哈赤自然不是傻子,他對弟弟的所作所為看在眼中,面對不斷來自弟弟的挑戰,努爾哈赤知道需要早做了斷,要不然辛苦打下的基業有可能毀於一旦。

1607年,努爾哈赤派兵與烏拉部作戰的過程中,弟弟舒爾哈齊消極避戰,努爾哈赤趁機剝奪了弟弟的兵權。舒爾哈齊失去了兵權,也就失去了地位,失去了挑戰哥哥的實力,但他並不甘心失敗,於是與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密謀,準備到靠近明朝的地方建立基地自立門戶。努爾哈赤為了避免女真部的分裂,誅殺了舒爾哈齊的長子和三子,並把弟弟舒爾哈齊囚禁至死。

這一回合的兄弟之爭,以哥哥努爾哈赤勝利告終,但這並不是終點,僅僅是一個起點。

當時努爾哈赤本來還想把舒爾哈齊的二子阿敏一併處死,但由於皇太極求情,阿敏逃過了一劫。不知道努爾哈赤是出於血緣關係的虧欠之情還是別的因素,他後來把阿敏收養在身邊。阿敏在追隨伯父努爾哈赤征戰過程中,羽翼漸豐,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的二子代善。

努爾哈赤去世後,阿敏開始挑戰堂弟皇太極的權威地位。這就拉開了第二代兄弟之爭的序幕。

阿敏不斷流露出篡奪汗位的野心,如在1627年,阿敏奉命征朝鮮時,迫使朝鮮國王求和。但議和之後,阿敏並不願退兵,有屯兵朝鮮都城的意圖,後來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後,不得不返回,但返回前下令縱兵三日,顯露滿腔怨氣。

1629年,皇太極攻打明朝。阿敏在永平遭到明軍反擊,損失慘重,他竟然棄城而逃。皇太極於是趁機宣布阿敏犯了十六條罪狀,投入牢中。10年後,阿敏死於牢中,和他父親舒爾哈齊一樣的命運。

第二回合的兄弟之爭,以弟弟皇太極勝利告終。

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的兄弟之爭結束了嗎?並沒有,還有續集。舒爾哈齊有個兒子叫濟爾哈朗,他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封為鄭親王。濟爾哈朗有兩個七世孫分別是端華和肅順,其中端華繼承了親王的爵位。本來,他們已經和努爾哈赤一系沒有什麼大的權力之爭了,在大清國的天空下,各就各位,各過各的生活就好了。

但歷史非讓他們兩兄弟的後人又糾纏在一起。在這一起鬥爭中,慈禧站了出來。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前,指定了端華和肅順等8個人為「贊襄政務大臣」。這些人屬於遠支親王,而咸豐自己的親弟奕訢、奕譞等人卻被排斥在核心圈子之外。同樣有著野心的慈禧趁機聯合奕訢、奕譞兄弟,展開了捕殺端華和肅順等人的行動。端華護送小皇帝剛到北京,即被控制了北京城的奕訢逮捕。而護送咸豐靈柩的肅順在途中被奕譞逮捕。端華和肅順兩兄弟就此丟掉了性命,而權力也就落到了奕訢和慈禧等人的手中。

舒爾哈齊的後人再一次敗給了努爾哈赤的後人。至此,兩兄弟之爭貫穿了200多年,勝的還是勝的,敗的還是敗的。而失敗一方之所以能夠堅持那麼久,重要的原因就是勝利一方並沒有把事件擴大化,沒有趕盡殺絕,其他沒有直接關係的兄弟還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你覺得還有什麼原因使得這兩兄弟之間的鬥爭可以持續那麼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倉庫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倉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