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人格心理學概述

人格心理學概述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人格及其在個體之間的差異。這是一項科學研究,旨在展示人們如何因心理力量而個體差異。[1]其重點領域包括:

構建個人及其主要心理過程的連貫圖景

調查個體心理差異

調查人的性格和個體之間的心理相似性

「人格」是一種動態的[需要澄清],一個人所擁有的有組織的一系列特徵,這些特徵獨特地[需要澄清]影響他們在各種情況下的環境,認知,情感,動機和行為。人格這個詞源於拉丁語persona,意思是「面具」。

人格也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社會調整和行為的模式,這些模式強烈地影響了一個人的期望,自我認知,價值觀和態度。人格也可以預測人類對其他人,問題和壓力的反應。[2] [3] Gordon Allport(1937)描述了研究人格的兩種主要方式:相似和特定。相似心理學尋求可以應用於許多不同人的一般規律,例如自我實現的原則或外向性的特徵。 Idiographic心理學試圖了解特定個體的獨特方面。

人格研究在心理學方面具有廣泛而多樣的歷史,具有豐富的理論傳統。主要理論包括傾向(特質)視角,心理動力學,人文主義,生物學,行為主義,進化學和社會學習視角。然而,許多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沒有明確地以某種觀點來表明自己,而是採取折衷的方法。該領域的研究是經驗驅動的 - 例如維度模型,基於多元統計數據,如因子分析 - 或強調理論發展,如心理動力學理論的發展。還強調人格測試的應用領域。在心理教育和培訓中,人格性質及其心理發展的研究通常被視為異常心理學或臨床心理學課程的先決條件。

人格維度描繪的圖片。

目錄

1 哲學假設

2 人格理論

2.1 類型理論

2.2 精神分析理論

2.3 行為主義理論

2.4 社會認知理論

2.5 人文理論

2.6 生物心理學理論

2.6.1 人格的遺傳基礎

2.7 進化論

2.8 驅動理論

3 人格測試

3.1 人格理論評估標準

3.2 衡量內心體驗的方法

4 參考

哲學假設

歷史和現代人格理論家提出的許多觀點源於他們所持有的基本哲學假設。 人格研究不是純粹的經驗學科,因為它帶來了藝術,科學和哲學的元素來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以下五個類別是理論家不同意的一些最基本的哲學假設:[4]

自由與決定論 - 這是人類是否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並理解其背後的動機,或者他們的行為是否由他們無法控制的力量因果關係決定的問題。行為被各種理論歸類為無意識,環境或生物。[4]

遺傳(自然)與環境(培育) - 人格被認為主要取決於遺傳學和生物學,或環境和經驗。當代研究表明,大多數人格特質都是基於遺傳和環境的共同影響。這個舞台上的先驅之一是C. Robert Cloninger,他是氣質和人物模型的先驅。[4]

唯一性與普遍性 - 這個問題討論了每個人的個性(唯一性)或自然相似性(普遍性)的程度。戈登奧爾波特,亞伯拉罕馬斯洛和卡爾羅傑斯都是個人獨特性的擁護者。相反,行為主義者和認知理論家強調普遍原則的重要性,例如強化和自我效能。[4]

積極與被動 - 這個問題探討人類是主要通過個人主動(主動)還是通過外部刺激來行動。傳統的行為理論家通常認為人類的環境是被動地塑造的,而人文主義和認知理論家則認為人類在他們的角色中更加活躍。[4]大多數現代理論家都認為兩者都很重要,總體行為主要取決於特徵和情境因素是短期行為的主要預測因素。[5] [6] [7]

樂觀與悲觀 - 人格理論在人類是否在改變自己的個性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強調學習的理論往往比那些沒有學習的理論更樂觀。[4]

人格理論

人格類型是指不同類型人的心理分類。人格類型與人格特質不同,人格特徵有不同程度的不同。關於人格的理論有很多類型,但每種理論都包含幾種,有時甚至很多次理論。由任何給定的心理學家構建的「人格理論」將包含多個相關理論或子理論,這些理論或子理論經常隨著更多心理學家探索該理論而擴展。[8]例如,根據類型理論,有兩種類型的人,內向和外向。 According to trait theories, introversion and 外向是一個持續的維度的一部分,中間有許多人。心理類型的概念起源於Carl Jung的理論著作,[9]特別是在他1921年的著作「心理學類型的心理學」和威廉·馬斯頓[10]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榮格的著作和觀察的基礎上,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凱瑟琳·布里格斯通過構建邁爾斯 - 布里格斯類型指標來描繪人格類型。[11]這個模型後來由David Keirsey使用,與Jung,Briggs和Myers有不同的理解。[12]在前蘇聯,立陶宛人Au?raAugustinavi?iūt?獨立地從榮格的社會學中衍生出一種人格類型。

理論也可以被認為是人格或心理學的「方法」,通常被稱為模型。該模型是一種較老的,更理論化的人格方法,接受外向和內向作為與兩對心理功能相關的基本心理取向:

感知功能:感知和直覺(信任具體,感知導向的事實與信任抽象概念和想像的可能性)

判斷功能:思考和感覺(主要基於邏輯決策而不是基於情感決定)。

Briggs和Myers還在他們的類型指示符中添加了另一個人格維度,以衡量一個人在與外部世界交互時是否更喜歡使用判斷或感知功能。因此,它們包含的問題旨在表明某人是希望得出結論(判斷)還是保持選擇權(感知)。[11]

這種人格類型學具有特質理論的某些方面:它用相反的固定特徵來解釋人們的行為。在這些更傳統的模型中,感知/直覺偏好被認為是最基本的,將人分為「N」(直觀)或「S」(感知)人格類型。進一步假設「N」被思考或感覺引導並分為「NT」(科學家,工程師)或「NF」(作者,人道主義)氣質。相反,假設「S」被判斷/感知軸更多地引導,因此被分成「SJ」(守護者,傳統主義者)或「SP」(表演者,工匠)氣質。這四個被認為是基本的,每種情況下的其他兩個因素(包括總是外向/內向)不那麼重要。對這種傳統觀點的批評者觀察到,這些類型可能是專業人士非常強烈的刻板印象(儘管Myers和Keirsey都沒有在他們的類型描述中引入這種陳規定型觀念),[11]因此可能更多地是因為需要對人們進行分類。指導他們的職業選擇。[13]除其他異議外,還出現了五因素觀點,即較少關注工作條件下的行為,更關注個人和情感環境中的行為。 (MBTI不是為了衡量「工作自我」而設計的,而是Myers和McCaulley所謂的「脫鞋自我」。[14])

A型和B型人格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Meyer Friedman和他的同事定義了他們所謂的A型和B型行為模式。他們推測,強烈的,駕駛困難的A型人士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更高,因為他們是「壓力癮君子」。另一方面,B型人傾向於放鬆,競爭力較弱,風險較低。還有一種AB型混合型材。

John L. Holland的RIASEC職業模式,通常被稱為荷蘭法典,規定六種人格類型引導人們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在這個環形模型中,六種類型表示為六邊形,相鄰類型與更遠的類型更緊密相關。該模型廣泛用於職業諮詢。

Eduard Spranger的人格模型,包括六種(或者,通過一些修訂,6 1)基本類型的價值態度,在他的書「男人類型」(Lebensformen; Halle(Saale):Niemeyer,1914; PJW Pigors的英文翻譯)中有所描述 - 紐約:GE Stechert公司,1928年)。

人格九型人格,一種人格模型,主要用作九種相互關聯的人格類型的類型。它被批評為受到解釋,難以進行科學測試或驗證。

也許最古老的人格心理學嘗試是印度佛教阿比達瑪學校概述的人格類型學。這種類型主要關注消極的個人特徵(貪婪,仇恨和妄想)以及用於對抗這些特徵的相應積極冥想練習。

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根據人格的各種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來解釋人類行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這一思想流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利用他那個時代的物理學(熱力學)來指出心理動力學這個術語。基於將熱量轉化為機械能的想法,他提出精神能量可以轉化為行為。弗洛伊德的理論對動態的,無意識的心理衝突至關重要。[15]

弗洛伊德將人的性格分為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身份,自我和超我。 id根據快樂原則行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都要求立即滿足其需求;然後必須出現自我,以便按照外部世界切實地滿足身份的願望和要求,堅持現實原則。最後,超我(良心)在自我上灌輸道德判斷和社會規則,從而迫使身份的要求不僅在現實而且在道德上得到滿足。超我是人格發展的最後一個功能,是童年時期建立的父母/社會理想的體現。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基於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動態相互作用。[16]

從「愛欲」(性別;本能的自我保護)和「Thanatos」(死亡;本能的自我毀滅)分別驅動的性(性)和侵略性能量的引導和釋放是他的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 [16]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對性的廣泛理解包括人體所經歷的各種愉悅感受。

弗洛伊德提出了五個性格發展的性心理階段。他認為成年人的個性取決於兒童早期的經歷,並且主要取決於五歲。[16]在嬰兒期進行的固定有助於成人的個性和行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期的同事之一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確實同意弗洛伊德認為幼兒經歷對發展很重要,並認為出生順序可能會影響人格發展。阿德勒認為,年齡最大的孩子是能夠設定高成就目標的個體,以便在年幼的兄弟姐妹出生時獲得注意力。他認為中間孩子具有競爭力和野心。他認為這種行為是出於超越長子成就的想法。然而,他補充說,中間孩子往往不關心他們的行為所帶來的榮耀。他還認為最年輕的人會更依賴和善於交際。阿德勒最後猜測,獨生子女喜歡成為關注的焦點並迅速成熟,但最終卻無法獨立。

Heinz Kohut認為弗洛伊德的移情理念與此類似。他將自戀作為人們如何培養自我意識的典範。自戀是一種被誇大的自我意識,人們認為自我存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低自尊和無價值感。 Kohut通過擴展弗洛伊德的自戀理論並引入他稱之為鏡像和理想化的「自我對象轉移」,對該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孩子需要理想化和情感上的「沉入」,並認同父母或兄弟姐妹等崇拜人物的理想能力。他們還需要讓這些人反映自己的自我價值。這些經歷使他們能夠學習自我安撫和其他技能,這些技能是健康自我發展所必需的。

Karen Horney是人格理論界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她被稱為「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發展。她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這兩種觀點。 「真正的自我」是人類在人格,價值觀和道德方面的行為方式;但「理想的自我」是個人為了符合社會和個人規範而實施的結構。

行為主義理論

行為主義者根據外部刺激對行為的影響來解釋人格。用於分析人格行為方面的方法被稱為行為理論或學習條件理論。這些方法與弗洛伊德哲學背道而馳。這種人格心理集中的主要原則之一是強調科學思考和實驗。這個思想流派是由B. F. Skinner開發的,他提出了一個強調人或「有機體」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模型。斯金納認為孩子做壞事是因為這種行為獲得了作為強化者的注意力。例如:一個孩子哭了,因為孩子過去的哭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些都是回應和後果。反應是孩子哭泣,孩子的注意力是強化後果。根據這一理論,人們的行為是由操作性條件反射等過程形成的。斯金納提出了一個「三項應急模型」,它有助於促進基於「刺激 - 反應 - 後果模型」的行為分析,其中關鍵問題是:「在哪種情況下或先前的"刺激"中,有機體參與特定行為或「反應」,反過來會產生特定的「後果」?「[17]

理查德赫恩斯坦通過考慮態度和特徵來擴展這一理論。隨著一組刺激的存在,反應強度(反應趨勢)變得穩定,態度就會發展。不是用非行為語言描述可調節特徵,而是在給定情況下的響應強度考慮環境部分。赫爾斯坦也認為特徵具有大的遺傳或生物成分,大多數現代行為主義者也是如此。[17]

伊萬巴甫洛夫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影響力。他因涉及狗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而聞名,這使他發現了行為主義的基礎。[17]

社會認知理論

在認知理論中,行為被解釋為以對世界的認知(例如期望)為指導,特別是關於其他人的認知。認知理論是強調認知過程的人格理論,例如思考和判斷。

社會學習理論家艾伯特班杜拉認為,記憶和情感的力量與環境影響相結合。班杜拉主要以他的「波波娃娃實驗」而聞名。在這些實驗中,班杜拉視頻錄製了一名大學生踢和口頭濫用bobo娃娃。然後他將這個視頻展示給一群準備出去玩的幼兒園兒童。當他們進入遊戲室時,他們看到了bobo娃娃和一些鎚子。在遊戲中觀察這些孩子的人看到一群孩子在敲打娃娃。他稱這項研究和他的發現是觀察性學習或建模。

Baron(1982)列出了認知風格方法的早期例子。[18]其中包括Witkin(1965)關於場依賴的研究,Gardner(1953)發現人們一直偏愛他們用來對異質物體進行分類的類別數量,而Block和Petersen(1955)對線性歧視判斷的信心進行了研究。 Baron將人格認知方法的早期發展與自我心理學聯繫起來。這個領域更重要的是:

歸因風格理論[19]涉及人們解釋生活中事件的不同方式。這種方法建立在控制點的基礎上,但通過陳述我們還需要考慮人們是否歸因於穩定原因或可變原因,以及全局原因或特定原因來擴展它。

已經開發了各種尺度來評估歸因方式和控制位置。控制量表包括Rotter和後來的Duttweiler,Nowicki和Strickland(1973)兒童控制量表以及健康領域的各種控制量表,最著名的是Kenneth Wallston和他的同事,多維健康控制量表。[20]歸因風格已通過歸因風格問卷調查,[21]擴展歸因風格問卷調查,[22]歸因問卷調查,[23]真實事件歸因風格調查問卷[24]和歸因風格評估測試[25]。

成就風格理論側重於識別個人的控制點傾向,例如通過Rotter的評估,並由Cassandra Bolyard Whyte發現,為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26]根據Cassandra B. Whyte的說法,具有內部控制傾向的個體可能會持續到更好的學業成績水平,呈現出成就個性。[26]

自20世紀70年代關於成就的研究以來,人們認識到傾向於認為勤奮和堅持經常導致生活和學業目標的實現,這影響了與不同年齡和不同環境的學生的正式教育和諮詢工作。[27]諮詢旨在鼓勵個人設計雄心勃勃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同時認識到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通常會導致學生和員工採用更積極的成就方式,無論其環境如何,都包括高等教育,工作場所,或司法程序設計。[27] [28]

Walter Mischel(1999)也為人格的認知方法辯護。他的工作涉及「認知情感單位」,並考慮諸如刺激編碼,情感,目標設定和自我調節信念等因素。 「認知情感單位」一詞表示他的方法如何考慮影響和認知。

認知 - 體驗自我理論(CEST)是另一種認知人格理論。 CEST由Seymour Epstein開發,認為人類通過兩個獨立的信息處理系統運作:體驗系統和理性系統。體驗系統是快速和情緒驅動的。理性的系統是緩慢的,邏輯驅動的。這兩個系統相互作用以確定我們的目標,想法和行為。[29]

個人建構心理學(PCP)是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人格理論。凱利對人格的基本觀點是,人們就像天真的科學家一樣,通過特定的視角來看世界,這是基於他們用來預測事件的獨特組織結構。但由於人們是天真的科學家,他們有時會使用系統來構建世界,這些系統被不適用於當前社會狀況的特殊經歷所扭曲。長期未能描述和/或預測事件的構造系統,並未被適當修改以理解和預測一個人正在改變的社會世界,被認為是構成精神病理學(或精神疾病)的基礎。[引證需要]從理論上講,凱利派生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以及一種稱為「劇目網格訪談」的技術,幫助他的患者在治療師的干預或解釋最少的情況下發現他們自己的「結構」。劇目網格後來被用於組織內部的各種用途,包括決策和解釋其他人的世界觀。[30]

人文理論

人文心理學強調人們有自由意志,這在決定他們的行為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人文主義心理學側重於人的主觀經驗,而不是決定行為的強制性,決定性因素。[31]亞伯拉罕馬斯洛和卡爾羅傑斯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這種觀點基於Combs和Snygg(1949)的「現象場」理論。[32]羅傑斯和馬斯洛是一群心理學家,他們共同合作了十年,創作了人文心理學雜誌。該期刊主要側重於整體觀察個人,而不是僅僅關注個人內部的獨立特徵和過程。

羅伯特·懷特寫了一本書「The Abnormal Personality」,該書成為異常心理學的標準文本。他還調查了人類需要努力實現能力和影響等積極目標,以抵消弗洛伊德對人格發展的病理因素的重視。[33]

馬斯洛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他所謂的「自我實現者」,即那些「實現自我,盡其所能」的人。馬斯洛相信所有對增長感興趣的人都會轉向自我實現(成長,快樂,滿足)的觀點。這些人中的許多人表現出他們個性的維度趨勢。根據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特徵包括四個關鍵維度:[34]

意識 - 保持不斷的享受和敬畏生命。這些人經常經歷「高峰體驗」。他將峰值體驗定義為「在任何經驗的集約化程度,以至於存在對自我的損失或超越」。高峰體驗是指個體感知自己的擴張,並發現生活中的統一和意義。對參與活動的強烈關注,例如參加馬拉松比賽,可能會引發高峰體驗。

以現實和問題為中心 - 傾向於關注環境中的「問題」。

接受/自發 - 接受環境和不可改變的東西。

不受歡迎的幽默感/民主 - 不要善意地開玩笑說別人,這可能被視為冒犯。他們有各種背景和宗教的朋友,並擁有非常親密的友誼。

馬斯洛和羅傑斯強調了一個人的觀點,認為這個人是一個活躍的,富有創造力的,體驗人類的人,他們生活在現在,主觀地回應當前的觀念,關係和遭遇。他們不同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那些人的黑暗悲觀觀點,而是將人本主義理論視為積極和樂觀的建議,強調人格傾向於成長和自我實現。這種進步的自我將繼續成為其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中心;一個有助於塑造自我但不一定限制它的世界。相反,自我有基於與這個世界相遇的成熟機會。這種理解試圖減少對無望冗餘的接受。人道主義治療通常依賴於客戶獲取過去的信息及其對當前的影響,因此客戶決定治療師可以發起的指導類型。這允許個性化的治療方法。羅傑斯發現患者對其他人的反應不同。羅傑斯試圖模擬一種特定的治療方法 - 他強調反思或同情反應。此響應類型採用客戶端的觀點,並反映他們的感受和上下文。一個反思性回應的例子是,「看來你對即將到來的婚姻感到焦慮」。這種反應類型旨在澄清治療師的理解,同時也鼓勵客戶更深入地思考並尋求充分理解他們所表達的感受。

生物心理學理論

Van Horn等人在Phineas Gage事故中影響腦纖維通路的假色表示。

生物學在人格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人格心理學中生物學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確定遺傳決定因素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塑造個體心理。[35]關於可能的人格生物學基礎的一些最早的思考源於Phineas Gage。在一次1848年的事故中,一根巨大的鐵杆被驅趕通過蓋奇的腦袋,他的性格顯然因此而改變,儘管這些心理變化的描述[36]通常被誇大了。[37] [38]

一般來說,腦損傷患者很難找到和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開始使用腦電圖(EE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以及最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這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成像技術,有助於定位大腦中的人格特徵。

人格的遺傳基礎

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允許對遺傳學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來,一直存在爭議,涉及遺傳性,人格特質以及環境與遺傳對人格的影響。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在人格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以前,遺傳性人格研究側重於與特定人格特徵相關的特定基因。今天,基因 - 人格關係的觀點主要集中在與人格相關的基因的激活和表達,並形成所謂的行為遺傳學的一部分。基因為表達不同的細胞提供了許多選擇;但是,環境決定了哪些是被激活的。許多研究已經以不同的方式注意到這種關係,我們的身體可以發展,但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我們的思想和人格的塑造也與這種生物關係有關。[39]

DNA環境相互作用在人格發展中很重要,因為這種關係決定了DNA代碼的哪一部分實際上被製成了將成為個體一部分的蛋白質。雖然基因組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但最終環境是激活內容的最終決定因素。個體DNA的微小變化導致每個人的獨特性以及外表,能力,大腦功能的差異,以及最終形成凝聚力個性的所有因素。[40]

Cattell和Eysenck提出遺傳學對人格的影響很大。收集遺傳學和環境與人格相關的大部分證據來自雙胞胎研究。這種「雙胞胎方法」使用遺傳上相同的雙胞胎比較人格中的相似性水平。這些雙胞胎研究中的第一項研究測量了800對雙胞胎,研究了許多個性特徵,並確定同卵雙胞胎的一般能力最相似。發現人格相似性與自我概念,目標和興趣的關係較少。[41]

雙胞胎研究在創建五因素人格模型中也很重要: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神經質和外向性是兩個最廣泛研究的特徵。可能屬於外向類別的人可以表現出諸如衝動,社交性和積極性之類的特徵。陷入神經質類別的人可能更容易情緒化,焦慮或易怒。然而,同卵雙胞胎在人格特質方面的相關性高於異卵雙胞胎。一項研究測量了五個不同國家對雙胞胎的遺傳影響,發現同卵雙胞胎的相關性為.50,而對於兄弟姐妹,它們的相關性約為.20。[41]有人認為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決定了一個人的個性。[42] [43]

進化論

查爾斯達爾文是該物種進化理論的創始人。人格心理學的進化方法基於這一理論。[44]該理論研究了個體人格差異是如何基於自然選擇的。通過自然選擇,生物體通過適應和選擇隨時間而變化。特徵得到發展,某些基因基於生物體的環境以及這些特徵如何幫助生物體的生存和繁殖而發揮作用。

多態性,如性別和血型,是多樣性的形式,其發展使整個物種受益。[45]進化論對人格心理學有廣泛的影響。通過進化心理學的視角觀察的人格非常強調最有可能有助於生存和繁殖的特定特徵,例如責任心,社交能力,情緒穩定性和支配地位。[46]人格的社會方面可以通過進化的視角來看待。特定的性格特徵得到發展和選擇,因為它們在生物的社會等級中發揮著重要而複雜的作用。這種社會等級的這些特徵包括共享重要資源,家庭和交配互動,以及有機體可以相互賜予的傷害或幫助。[44]

推動理論

在20世紀30年代,John Dollard和Neal Elgar Miller在耶魯大學會面,並開始嘗試將驅動器(參見驅動理論)整合到人格理論中,並以Clark Hull的工作為基礎。他們開始的前提是,人格可以與個人表現出的習慣性反應等同 - 他們的習慣。從那裡,他們確定這些習慣性反應是建立在二級或後天的驅動器上。

二級驅動器是指導學習所產生的個人行為的內部需求。[47]獲取的驅動器基本上以經典調節所描述的方式學習。當我們處於某種環境中並對刺激做出強烈反應時,我們會從所述環境中內化提示。[47]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具有相似線索的環境中時,我們開始採取行動以預期類似的刺激。[47]因此,我們可能會在一個類似於我們經歷過痛苦或恐懼的線索的環境中經歷焦慮 - 例如牙醫的辦公室。

輔助驅動器建立在生理驅動的主驅動器上,並激勵我們在沒有先前學習過程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 例如飢餓,口渴或對性活動的需求。但是,二級驅動器被認為代表了主驅動器的更具體的細節,其後原始主驅動器的功能繼續存在。[47]因此,恐懼和痛苦的主要驅動力存在於獲得的焦慮驅動背後。輔助驅動器可以基於多個主驅動器,甚至可以基於其他輔助驅動器。據說這給了他們力量和堅持。[47]例子包括錢的需要,這被認為是由多種主要驅動因素引起的,例如食物和溫暖的驅動,以及二次驅動,例如模仿(與其他人一樣的驅動)和焦慮。[47]

二級驅動器根據他們學習的社會條件(例如文化)而有所不同。 Dollard和Miller以食物為例,指出飢餓的主要驅動力表現在對特定類型食物的胃口的學習的次要驅動背後,這取決於個體的文化。[47]

次要驅動器也明確是社會性的,代表了我們將主要驅動力傳達給他人的方式。[48]事實上,許多主要動力都受到社會的積極壓制(例如性慾)。[47] Dollard和Miller認為,購買二級驅動器對於兒童發展至關重要。[48]隨著兒童的發展,他們學會不採取行動,例如飢餓,而是通過強化來獲得二次驅動。[47]弗里德曼和舒斯塔克描述了這種發展變化的一個例子,指出如果一個嬰兒從事積極的方嚮導致他人實現主要驅動,例如餵養或更換尿布,他們將開發一個二級驅動器來追求類似與他人的互動 - 也許會導致個人更加合群。[47] [48] Dollard和Miller對後天驅動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們重新認識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48]他們發現自己與弗洛伊德使用的時機一致,但相信這些時期對應於某些二次駕駛的成功學習。[48]

Dollard和Miller舉了很多關於二級驅動器如何影響我們的習慣性反應的例子 - 並且通過擴展我們的個性,包括憤怒,社會整合,模仿或焦慮,僅舉幾例。在焦慮的情況下,Dollard和Miller指出,那些總結他們經歷焦慮動力的情況的人將會比他們應該感受到更多的焦慮。[47]這些人總是焦慮不安,焦慮成為他們個性的一部分。[47]這個例子說明了驅動理論如何與其他人格理論聯繫起來 -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關注人的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這與焦慮密切相關。

人格測試

人格測試有兩種主要類型,即投射和客觀。

投射測試假設人格主要是無意識的,並通過他們如何對模糊刺激(如墨水印跡)做出反應來評估個體。投射測試已經使用了大約60年,並且今天繼續使用。此類測試的示例包括Rorschach測試和主題感知測試。

Rorschach測試涉及向個人展示一系列帶有模糊墨跡的卡片。要求被測試的個人通過根據他們的個人解釋說明墨水印跡可能類似的所有內容來解釋卡上的印跡。治療師然後分析他們的反應。手冊涵蓋了各種特徵,如內容,響應的原創性,「感知圖像」的位置和其他一些因素,手冊中包含了對測試進行評分的規則。使用這些特定的評分方法,治療師將嘗試將測試反應與個人的個性和他們獨特的特徵聯繫起來。[49]這個想法是無意識的需求會在人的反應中出現,例如:一個好鬥的人可能會看到破壞的圖像。

主題感知測試(也稱為TAT)涉及向個人呈現模糊的圖片/場景,並要求他們根據他們所看到的內容講述故事。這些「場景」的常見例子包括可能暗示家庭關係或特定情況的圖像,例如父親和兒子或卧室中的男人和女人。[50]針對共同主題分析響應。理論上,個人獨有的回應意味著表明個人內部潛在的思想,過程和潛在的衝突。據信,回應與無意識的動機直接相關。很少有經驗證據支持這些方法。[51]

客觀測試假設人格是有意識的,並且可以通過自我報告問捲來衡量。對心理評估的研究通常發現客觀測試比投射測試更有效和可靠。批評者指出,Forer效應表明其中一些似乎比實際更準確和更具辨別力。這些測試的問題包括虛假報告,因為沒有辦法判斷個人是否誠實或準確地回答了問題。

Myers-Briggs類型指標(也稱為MBTI)是基於Carl Jung的類型理論的自我報告問卷。[52]

人格理論評估標準

可驗證性 - 理論應該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即其中涉及的概念,建議和假設被清楚明確地定義,並且在邏輯上彼此相關。

啟發式價值 - 理論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科學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內部一致性 - 理論應該沒有內部矛盾。

經濟 - 理論解釋任何現象所需的概念和假設越少,Hjelle,Larry(1992)就越好。人格理論:基本假設,研究和應用。

傳統上,心理學通過其行為模式來定義人格,最近通過對大腦的神經科學研究來定義人格。近年來,一些心理學家轉而研究內心體驗,以洞察人格和個性。內在體驗是對即時現象的思考和感受。用於定義內心體驗的另一個術語是qualia。能夠理解內心體驗有助於理解人類的行為,行為和反應。由於只依靠行為原則來解釋一個人的性格可能看起來不完整,因此使用內在體驗來定義人格的情況一直在擴大。行為方法允許觀察者觀察受試者,而對於內在經驗,受試者是其自己的觀察者。[53] [54]

衡量內心體驗的方法

描述性經驗抽樣(DES),由心理學家Russel Hurlburt開發。這是一種用於幫助檢查內心體驗的具體方法。該方法依賴於一種內省技術,該技術允許描述和測量個體的內部經驗和特徵。蜂鳴聲通知受試者在該確切時刻記錄他們的經驗,並且24小時後根據記錄的所有經歷給出訪談。 DES已被用於已被診斷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受試者中。研究那些被診斷患有常見精神疾病的人的內心經歷也是至關重要的。[54] [55] [56]

受刺激情境中的清晰思考(ATSS):ATSS是一種範式,它是作為TA(大聲思考)方法的替代方案而創建的。這種方法假定人們可以自然地進行持續的內部對話。 ATSS還評估了一個人在表達自己認知時的內心想法。在此過程中,受試者通過視頻或音頻播放器收聽場景,並被要求想像他們處於該特定情況。之後,他們被要求表達他們對遊戲場景的反應。考慮到所使用的場景可以影響特定的情緒,這種方法可用於研究情緒體驗。最重要的是,該方法有助於人格研究。在Rayburn和Davison(2002)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評估了受試者對反同性戀仇恨犯罪的思考和同情。研究人員發現,在模仿仇恨犯罪的情景中,參與者對犯罪者表現出更強烈的意圖。[54]

實驗方法:該方法是一種實驗範例,用於研究感覺和感知,學習和記憶,動機和生物心理學研究中涉及的人類經驗。實驗心理學家通常處理完整的生物體,儘管研究通常是通過手術,放射,藥物治療或長期剝奪各種類型的生物體或天然存在有機異常或情緒障礙的生物體進行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開發出各種實驗方法來引出和評估每個人的每種情緒因人而異的態度。然後收集和量化結果,以得出具體經驗是否有任何共同因素的結論。這種方法用於尋求清晰的體驗,並消除任何偏見,以幫助理解體驗背後的含義,看看它是否可以推廣。[53]

丁香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微創婦科基於證據的方法:15 腹腔鏡環扎術
首次獲得機器人腹腔鏡單點與標準腹腔鏡活體供腎切除術的經驗:一項前瞻性比較研究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