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DC研究:區塊鏈技術落地的5大金融場景

IDC研究:區塊鏈技術落地的5大金融場景

IDC研究:區塊鏈技術落地的5大金融場景

據IDC研究,2018年中國區塊鏈的市場支出規模達到1.6億美元,預計這一強勁增長態勢將在未來三年延續。到2022年,預計該市場的支出規模將達到16.7億美元,2017-2022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80%。

區塊鏈技術的特性決定了其可以在多個領域裡廣泛應用,但對於金融行業來說,區塊鏈的應用更具顯著性和代表性,對重塑金融產品和服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區塊鏈技術特性中的分散式存儲和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都與金融行業對信息和數據安全、交易數據溯源等業務的本質需求高度契合。因而金融服務可以說是是目前區塊鏈技術落地項目最多、場景最為豐富的行業。

這樣的背景下,IDC針對區塊鏈技術發展及市場進行了研究,探索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場景,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雷鋒網AI金融評論對此次研究內容做了不改變原意的摘編。

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屬性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IDC將區塊鏈定義為記錄信息和數據的分散式數字賬本,該賬本存儲於對等網路的多個參與者之間,參與者可以使用加密簽名將新的交易添加到現有交易鏈中,形成安全、連續、不變的鏈式數據結構。

基於此,IDC認為,區塊鏈能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包括:

a.提高數據可靠性

區塊鏈技術對信息數據的記錄方式可以幫助金融行業搭配原有的中心化中介的系統模式,提供更加安全、可信和高效的金融服務。

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的金融服務平台,鏈接各方企業與金融機構,可以完整地記錄數據,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僅經多方記錄確認,不可篡改,同時可以追溯,有效提高數據的可靠性。

b.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金融服務產業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存在信息傳輸效率低下、金融服務成本較高等問題。

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存儲、不可篡改、時間戳驗證等屬性,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優化金融基礎架構、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並降低成本。

c.數字化大時代下的數據安全與防範

目前的金融體系建立在中心化的結構基礎上,而完全中心化的結構模式所面臨的風險也是最高的——如果中心節點受到威脅和攻擊,那整個體系結構都面臨著崩潰的風險。中心化結構使金融機構在風險防範和信息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造成了監管成本的增加。

區塊鏈的分散式架構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改進目前的體系結構和服務模式,以開放式的架構和全局性的共識機制,降低風險控制與監管的成本,有效促進金融服務和產品的進步和發展。

區塊鏈助力金融服務的典型場景

IDC研究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的場景除了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徵信與風險等以外,也在被積極探索用於其它更為廣泛的領域,併產生更大的經濟規模效益。

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銀行利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中的貨物、賬款等為交易方進行融資,是銀行對公業務中最主要的業務之一。

一直以來,貿易融資存在核驗流程複雜繁瑣、時效性差和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銀行需要核驗交易雙方大量的信息、數據與款項,單據與信息基於原始渠道的傳遞會讓交易喪失時效性。

此外,交易的各方參與者信息來源單一,信息不透明且不完整,這不僅使交易面臨風險,也會造成較高的融資成本。

而區塊鏈與貿易融資的結合可有效解決行業中的存在的痛點。

一是,提高效率:基於區塊鏈的網路系統可覆蓋貿易融資中各環節參與方,使多方擁有統一賬本,省去對賬環節,打通貿易數據流,提升效率。

貸前調查、貸中審核、貸後管理等貿易融資相關流程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加密傳遞以及智能合約的推動執行得到簡化,傳統所需的人力投入和紙質文件通過電子化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單據流轉速度,提升效率。

二是,降低欺詐風險:鏈上數據流轉可降低人為操作風險,基於區塊鏈的貿易融資平台打通多方貿易數據流,使銀行能夠更快速便捷地核實數據真偽,進行身份和信息的驗證和比對,有效降低造假風險,避免重複融資及融資詐騙。

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將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聯繫在一起,並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的服務。

在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中,其上下游中小企業常面臨賬期長、資金周轉難等困境,而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風險信息及財務狀況不了解,不願提供融資服務,也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將有效解決各參與方的痛點,並帶來新的價值。

一是,推動資金流轉:通過打造開放、透明、高效的分散式網路,區塊鏈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核心企業、銀行等參與方接入到區塊鏈網路中,實現核心企業信用的多級穿透。

將應收資產的確認、流轉、融資、清分等流程上鏈,做到資產確權;同時,鏈上資產可進行拆分和多級流轉,推動資金流在鏈上移動,化解供應鏈末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困境。

二是,降低金融風險:對銀行而言,供應鏈全鏈條的數據將幫助銀行更透徹地了解整條供應鏈及其中的每家企業,同時信用的多級傳遞能夠幫助銀行獲取更有保障的優質資產,降低不良貸款率。

三是,增加鏈屬企業黏性:區塊鏈的使用可以賦予傳統供應鏈金融新的價值,不僅有助於解決鏈上多級供應商、經銷商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也能夠增加鏈屬企業與核心企業的粘性,提升整體競爭力。

高效整合企業信息流,也有利於提升產業鏈的協同合作能力,實現整體效益的提升。

資產證券化(ABS)

資產證券化是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以其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最大化提高資產的流動性。

資產證券化的傳統痛點在於產品結構設計與融資流程複雜,須通過發起人、證券公司、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經銷商,最終發行,投資人無法觸及資金池資產狀況,導致資產定價困難,進而導致投資信心不足,市場流動性差。

區塊鏈的分散式和公開透明等技術特性可以為資產證券化解決相應痛點。

一是,信息穿透:區塊鏈的賦能可以實現ABS交易鏈條上的信息穿透,幫助建立信任機制。應用區塊鏈將節點部署到每個參與主體上,通過區塊鏈公開透明和分散式的特性,讓參與各方「看透」底層資產,實現資產信息的真實與公開化,有效防範風險。

各參與方可實時進行信息的交互共享,對資產歷史信息、實時表現進行全程監測,使ABS行業能夠不再依賴主體信用評級,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資產公允定價,促進ABS市場的發展。

二是,提高效率:區塊鏈技術在效率提升方面也可以為ABS市場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推動。通過同步傳輸ABS信息流數據,改變傳統點對點單向傳輸模式繁瑣及低效的狀況,實現網狀式共享,打造信息直通車,提升信息傳輸效率。

再保險

再保險的產生旨在分散原保險的風險與責任,被稱為「保險的保險」。再保險市場存在諸多痛點:

首先,目前國內再保險機構的信息化程度比較低,業務處理依靠大量人力通過郵件和電話的形式與直保公司進行溝通,反覆詢價議價和協商條款,之後交易信息再通過人工操作的方式錄入本地管理系統,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人為錄入錯誤,造成潛在的賬務信息差錯風險;

其次,再保公司無法直接接觸原保單的被保險人,只能通過直保公司獲取相關的信息,由於信息的不對稱,直保公司存在隱瞞潛在風險的情況,再保公司無法完整地評估原保單風險;

另外,直保公司難以同時接觸到多家再保公司,因此需要通過中介公司尋找交易對手,由於中介公司的存在,雙方交易變成三方交易,使得直保和再保公司的交易成本增加且效率低下。

區塊鏈與再保險業務的結合可為行業帶來指數級的效益提升。

一是,提高運行效率:為再保公司部署本地客戶端並接入區塊鏈,提高再保公司的信息化能力。交易的信息化、自動化減少了操作的人工成本,同時避免錄入時產生的錯誤。

通過智能合約也可以實現智能賠付,顛覆付款模式,每一個符合分出條件的保單出險後,智能合約自動觸發再保賠付,可實現實時結算,而非先前的每季度或者每半年結算。

二是,增加信息透明度:基於區塊鏈實現底層資產穿透,提高再保公司知情權。直保公司在承接保單的時候將保單對象信息上傳至區塊鏈,再保公司可實時獲取業務更新通知,也可以通過原保單對象的信息更加全面地評估風險,制定出更合理的保額和賠率。

三是,降本增效:交易雙方通過區塊鏈再保險交易平台尋找交易對手並進行點對點的交易,消除了中間環節,大大縮減了交易流程。

通過智能合約可為再保和直保公司自動匹配相符的交易詢價單,減少了業務人員的反覆溝通、詢價議價的時間,從而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跨境支付與清算

目前銀行間的跨境匯款通常採用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網路處理,需要在3到5個工作日的時間歷經匯出行、中央銀行、代理銀行、匯入行等一系列機構,交易流程長且費用高。另外,各機構又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和清算系統,在系統對接方面存在困難。

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可解決原有痛點,並使跨境支付更加快捷、經濟和安全。

一是,降低交易時間和成本: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跨境支付系統和網路,會把傳統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跨境互聯網電商平台等在跨境支付流程中的各方綜合上鏈,實現低成本的、直接跨國跨幣種的支付交易,而不再需要類似SWIFT的中心管理平台,銀行間的區塊鏈系統可以公開且透明地記錄所有交易,意味著所有的交易都可以直接在區塊鏈上做結算。

對於銀行來說,也可以有效節省業務資源,不同銀行之間在區塊鏈網路上處理跨境支付時,可以去掉中間關聯銀行的連接,從而進行實時的支付,加快結算與清算的速度,降低跨境支付結算成本。

二是,提高交易安全性:區塊鏈分散式賬本技術可以改變以往跨境支付處理的接力式傳遞方式,實現業務節點同步並行確認,使匯款全程監測、有跡可循。

區塊鏈的多方驗證技術特性也可以有效降低數據被篡改或偽造的風險,即使一個或某幾個節點遭受攻擊也不會影響系統的運轉,使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總體來說,金融行業的各業務場景擁有流程運行低效、參與各方缺乏信任等痛點,究其原因是業務流程複雜,參與方眾多,人工參與度和紙質化程度高,無法保證數據源的真實可靠性,同時數據的層層傳遞也為數據核驗帶來了挑戰,最終導致整個業務流程協同繁瑣低效。

理論上來說,區塊鏈可以保證鏈上數據的強一致性,重塑信任機制,降低數據被偽造和篡改的風險,提高數據整合和運行效率。

但在實踐中,企業之間難以平衡數據隱私與數據共享之間的矛盾,認為區塊鏈的計算能力和交易性能不足,導致眾多企業不願或沒有動力上鏈,給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規模化應用提出了較為嚴峻的挑戰。

區塊鏈在金融業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根據IDC在2018年對全球457家金融企業(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三個子行業)的調研,金融企業在使用區塊鏈時的擔憂包括數據安全、互操作性、技術成熟度等方面。

在本研究中,IDC結合全球調研數據及對中國市場的觀察,認為區塊鏈在金融行業規模化應用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安全防護

在IDC全球調研中,數據安全問題是金融企業在使用區塊鏈時最擔憂的問題。區塊鏈本質上是記錄信息和數據的分散式數字賬本,隨著賬本的數量和體積不斷增加,企業對數據檢索和分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

很多企業試圖將數據分析軟體直接嵌入由多方共享的區塊鏈賬本,以形成對內外部信息的直接檢索、分析和利用,但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其他用戶的隱私帶來了威脅,也給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帶來了挑戰。

通常,企業對區塊鏈的安全和隱私需求包括認證、授權、加密、數據完整、可獲得、可審計、可監控、不可抵賴、身份管理、事故反饋以及安全策略管理等內容,區塊鏈系統應充分考慮這些需求,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

另一方面,在金融企業的實踐中,通常存在著數據隱私與數據共享之間的矛盾,即企業由於業務數據的私密性,不能也不願意將數據上傳至區塊鏈。目前絕大多數落地的區塊鏈應用,不支持全加密的框架,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數據上鏈意願。

因此,在數據加密、密鑰存儲、隱私保護、身份認證等方面加強安全防護,並在保證隱私的情況下實現區塊鏈上數據的高效管理利用,是推動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有效路徑。

b.交互操作

在IDC全球調研中,金融企業使用區塊鏈時排名二三位的最擔憂的問題分別是不同區塊鏈系統間的互操作難度,以及區塊鏈與既有IT系統之間的互操作難度。

為滿足多樣化的業務需求,區塊鏈通常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加密協議、賬本模型、部署方式等構建特定的區塊鏈賬本。

這些區塊鏈賬本相互獨立,容易形成「區塊鏈孤島」。但在數字化浪潮下,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互聯互通是構建可信商業生態的必然要求,因此實現區塊鏈賬本的互操作是區塊鏈有效應用的重要前提。

跨平台區塊鏈互操作,既包括行業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和協同,還包括供應商與供應商之間的交互和協同;既要實現區塊鏈系統之間的交互與協同,還要實現傳統IT應用與區塊鏈系統之間的交互協同。

因此,如何採用統一的應用程序介面(API)和區塊數據格式,並在高效的網路通信協議和連接機制下進行跨鏈互操作,也是區塊鏈得以實現大規模行業應用的第二個挑戰。

c.交易性能

IDC調研還顯示,有22.1%的用戶認為區塊鏈發展不成熟,存在技術瓶頸是限制其應用的最重要的三個因素之一。

具體來說,分散式賬本對數據的完整性要求很高,每一個區塊的添加都必須要以前一個區塊的記錄可靠和節點達成共識為前提。

這樣一來,為了追求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區塊鏈在數據錄入上花費的時間要比傳統技術長,同時,受限於區塊鏈的分散式架構特性,以及各節點不同的計算能力和網路狀況,吞吐量和交易速度都難以提升,使其在實時或近實時交易上無法滿足商用需求。

目前,區塊鏈性能挑戰的應對思路主要包括調整區塊大小、共識演算法改良、分層、分片、閃電網路等。但這些方案並未完美解決「可擴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的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

因此,如何在這三角中實現真正的平衡,突破吞吐量和延遲瓶頸,滿足大規模商業化交易需求,是區塊鏈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d.網路生態

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潛力已經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同,關注點也從區塊鏈的基本概念過渡到了行業的落地應用。

但目前大部分區塊鏈的落地案例尚處於嘗試階段,更多的應用場景有待挖掘,沒能形成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究其原因,是市場還處於發展早期,金融企業對區塊鏈的認知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因擔心區塊鏈會顛覆現有的工作流程,不清楚區塊鏈能給組織帶來什麼價值,從而對加入不完全被自身掌控的區塊鏈網路存在顧慮,更不願意共享自身的客戶、數據等資源,會制約企業對區塊鏈的進一步應用。

小範圍試點項目的落地雖具有探索意義,但無法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的企業一起參與進來,共建弱中心化的網路生態,以實現更充分的數據共享和效率提升。

如何說服傳統金融行業用戶接受弱中心化理念,建立規模化的網路生態,形成全新的合作模式共謀發展,是區塊鏈發展面臨的另一挑戰。

行動建議

IDC認為,我們正處於區塊鏈變革的前期階段。隨著更多企業加大對這項技術的投資,實現數據和交易記錄的共享化、透明化,區塊鏈的潛力可以進一步釋放。

建議一:明確區塊鏈發展戰略。

在數字經濟下,區塊鏈將大幅改變現有的流程,減少成本和風險,助力企業開發新的服務,提高資本流動性。建議企業儘快投入並參與應用區塊鏈技術,確立自身的區塊鏈發展戰略。

對於小公司來說,應保持對新興技術的關注熱度,持續跟蹤學習並付諸實踐。對於行業巨頭來說,應積極開拓創新、整合產業資源,引領區塊鏈項目落地以獲得新時期的競爭優勢。

建議二: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

整體上,中國區塊鏈市場還處在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市場規模較小,大部分區塊鏈應用尚處於嘗試階段,交易低效、場景非剛需、商業模式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

更多的應用場景尚待挖掘,所有的企業都應加強對目標行業的業務區塊鏈技術能力的理解,並與自身業務進行匹配,與合作夥伴共同積極探索適合的區塊鏈應用場景。

建議三:選擇合適的技術方案與合作夥伴。

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正處於創新爆發期,在應用層、服務層、協議層以及基礎設施層都湧現出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方案。企業和組織應釐清自身在區塊鏈系統性能、安全性、互操作性等方面的需求,充分評估各類技術方案的優劣勢,結合自身實力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及合夥夥伴,以充分發揮區塊鏈的價值。

建議四:藉助生態系統的力量。

面對新興技術,生態系統與核心知識產權同等重要。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的生態化特徵較為明顯,政府、行業用戶和消費者等都是數字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生態注入重要活力。

所有的企業都應該充分重視這種力量,通過形成戰略共識、制定應急計劃、進行項目試點等方式探索區塊鏈的用例和業務模型,實現區塊鏈的規模化、成熟化發展。雷鋒網雷鋒網

參考來源:IDC報告《區塊鏈推動建立開放與共享的新金融體系(2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線上零售業的線上獲客增長法則及案例分析
中國計算機協會宣布中止與 IEEE 旗下通信學會的交流合作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