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政府的混亂黑暗,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愈演愈烈的衰落

北洋政府的混亂黑暗,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愈演愈烈的衰落

在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這幾十年,中國依舊沒能從「東亞病夫」的牌匾下脫開身來。但彼時世界局勢動蕩,民國當然也被牽連其中了,在這段混亂的紀元里,北洋政府代表中國站上了世界舞台。

這時候就有人要問了,那時候的中國在各國軍閥眼中,根本職能算上是一塊引頸待宰、乖乖被瓜分的蛋糕么,怎麼會有「站上世界舞台」一說?後來還理直氣壯向德國宣戰了?況且當時姑且算是當政的北洋政府也盡不幹人事,貪污腐敗不說,還做出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事情。

但人們殊不知,在北洋政府自己的眼中,好歹自己也算個政府,算是能在各國會議上都能夠代表整個中華民國的單位,這的確也是客觀事實——北洋政府是當時在國際上被多國承認的中國政府,與中國所有形式上的外交,大多都要與北洋政府相交接。

就北洋政府自身而言,作為一個政府,當然是需要樹立威嚴的,哪怕民國國情可謂混亂頹圮不堪、令人擔憂,北洋政府好歹有一顆重整國威的心,還不算是無藥可救吧!

這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北洋宿勛段祺瑞了。說到這樣一個名字,想必很多歷史迷都不會陌生。1916年,袁世凱因病去世,北洋政府的第一把交椅就被段祺瑞坐了去。升任國務院總理,兼任陸軍總長的段祺瑞,無數次與黎元洪引導的南方勢力進行對抗。在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情況下,段祺瑞便想到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威風,與協約國定下合約,以此壯大己方勢力,拉開與南方勢力之間的差距。

與協約國合作的決斷可謂進一步彰顯了段祺瑞的野心。要知道當時的北洋政府與協約國合作,所得來的好處遠不止一點。當時,段祺瑞參展前,向各國駐華大使提出了一些條件。首先,廢除《辛丑條約》,另外他還延長了庚子賠款的繳清限期,還免去了利息,以及提高了中國的關稅。

這樣一來,不僅減輕了國務負擔,消息一傳開來,民眾基本也就站在當時的北洋政府一邊了。至少從段祺瑞提出的諸點要求來看,他確實是以國家的主權和利益為出發點進行外交的。在一戰中,中國主要以輸出勞動力和原材料為主要形式參與到戰爭中,當時光折損的勞工就有兩萬餘人,足以見得協約國也從中撈到了自己想要的好處。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提出條件參與戰爭的契機,段祺瑞最主要的獲利來源還是拉攏了一波協約國勢力。不過時局多變,段祺瑞雖這般努力,反戰中立派的言論依舊佔據著更廣大民眾的心,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輿情依舊沒有明顯扭轉。

北洋政府雖從大局上考慮過,但基本還是利欲熏心,草率奔著戰果去的,假若戰爭勝利,國內的形勢基本無疑是一邊倒的。歷史上對北洋政府的評價過大於功,這也是有理可循的。

小編碼字不易,喜歡的還請加個關注點個贊,存在很多不足,還請大家多多賜教,小編都會虛心接受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談愛新覺羅弘曆的一生,被稱昏君,是否屬實?
二十九年的在位之路,扶不起的阿斗之名,是否有違現實?

TAG: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