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如果一個女人少年喪母,一邊堅持求學,一邊撫養和教育兩個年幼的弟弟;

青年時期,相親閃婚,放棄了愛情的自由,坦然接受「被安排」的命運;

婚後沒幾年,丈夫被捕入獄,她與女兒寄人籬下,飽嘗艱辛。丈夫出獄後,她一邊辛苦養家,一邊還要應對丈夫易變的情緒;

到了晚年,丈夫去世,女兒車禍喪生,九旬高齡的她孑然一身。

那麼,你是否認為,她即使活著,也必然是孤苦凄涼,心如死灰?

然而,所有的這些,在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眼裡,都只是生命不同的展現形式。

「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

無論命運的風雨如何,葉嘉瑩先生始終懷著一顆簡單的詩心,淡看人生的起起伏伏,超脫凡塵的得失悲喜,致力於傳道授業解惑,使生命的質感得到升華,把自己活成一首雋永深刻的詩。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少年失怙 堅韌不屈

葉嘉瑩出身書香門第,祖上屬於滿清貴族葉赫那拉氏,與慈禧太后、納蘭性德同宗。父親葉廷元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就職於國民政府航空署。母親亦受過良好教育,曾在女子職業學校任教。

葉嘉瑩幼承庭訓,很小就開始誦讀四書五經,學習作詩填詞,後來考取了台灣輔仁大學古典文學專業。

家人對葉嘉瑩灌輸的教育觀是「新知識,舊道德」,讓她接受新式教育,但以中國傳統思想約束她的行為。

這直接導致了她後面的婚姻悲劇,卻也造就了她「敏於心而鈍於外」的性格,使她今後即便面對挫折,也能擁有強大的抵抗力。

七七事變爆發後,葉嘉瑩的父親隨國民政府南遷,與家中斷了音信。禍不單行,葉嘉瑩的母親腹部被查出腫瘤,做完手術後,在坐火車的途中因敗血症而亡。17歲的葉嘉瑩只好帶著兩個弟弟投靠伯父伯母。

這是葉嘉瑩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打擊,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真可謂字字讀來皆是淚。


早知一別成千古,悔不當初伴母行。 黃葉滿山黃草白,秋風萬里感啼鵑。 詩句吟成千點淚,重泉何處達親知。

而遠在異地,好不容易通上音信的父親,還在書信上問候母親平安:「昨夜接父書,開緘長跪讀。上仍書母名,康樂遙相祝。」

此時此刻,她的悲傷、孤獨、彷徨、辛酸、肩上的擔子,又有誰人知?

幸有詩詞陪伴,使她的情感得以抒發,痛苦得以療愈,內心得以慰藉,讓她順利度過這段黑暗的日子。

詩詞無用,只是能在你最低谷的時候,把你拽離深淵,給予你向上的力量。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青年動蕩 心境恬淡

在接受《魯豫有約》的採訪時,葉嘉瑩先生坦言,自己這一生都沒體會過真正的愛情。

大學畢業後,以前的中學老師要把自己的弟弟介紹給她,她同意了。認識不久,對方想及早訂婚,葉嘉瑩又同意了。

「命運把我放在哪裡,我就落在哪裡,就在哪裡開花」。雖然不是自由戀愛,但葉嘉瑩先生始終用堅定的責任感去履行婚姻的職責,用包容的胸懷去堅守婚姻的承諾。

1948年,葉嘉瑩隨丈夫趙鍾蓀移居台灣。一年後,趙鍾蓀因政治原因被捕入獄,葉嘉瑩也丟了教職,而當時他們的大女兒才4個月大。

葉嘉瑩只好帶著女兒寄居在趙鍾蓀的姐姐家,每晚在走廊里鋪一張草席過夜。「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寄人籬下的日子裡,唯有詩詞能撫慰她的心靈。

半年後,葉嘉瑩終於謀得一份私立女中的教職,與同事擠在狹小的宿舍,為了方便照顧女兒,她不得不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帶著女兒上課。

3年後,丈夫被釋,可葉嘉瑩母女的日子並沒有苦盡甘來。出獄後的趙鍾蓀變得暴躁易怒,也沒有穩定的工作。葉嘉瑩一邊四處兼職養家,一邊應付丈夫的壞脾氣。她累出了哮喘病,一度抑鬱到想自殺,但想到年邁的父親和兩個年幼的女兒,她還是扛了下來。

即便生活再苦,婚姻再難,葉嘉瑩也沒想過要背棄丈夫,她用王安石的一句詩來開解自己:「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她理解丈夫的性情突變,但這並非逆來順受,而是在歷盡千帆後選擇了諒解和包容。

看似柔弱順從的她,面對磨難從不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扛起命運交予的一切,保持著詩一般恬淡平和的心境,做到真正的放下與釋然。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晚年淡泊 堅守詩心

1976年,葉嘉瑩的大女兒和女婿因車禍去世。2010年,丈夫趙鍾蓀去世。小女兒已經六十多歲,與子孫定居加拿大。

目前,葉嘉瑩獨自住在南開大學的「迦陵學舍」,但她有詩詞作伴,以傳承古典文化為己任,便不覺孤獨。

詩詞,賦予了她柔軟的內心,也給予了她堅硬的鎧甲。

從50年代開始,葉嘉瑩就以教授古典詩詞聞名。她先在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後又去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等名校任客座教授,更獲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一職。

改革開放後,葉嘉瑩申請回國教書,先後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多家大學講學。

葉嘉瑩的課極受歡迎,教室常常人滿為患。後來,甚至有學生用胡蘿蔔刻章混進教室,只為一睹名師的風采。就連白先勇、席慕蓉等名家,也被她的學識所傾倒。

最難得的是,她一直保持著一顆簡單樸實的詩心,過著「一擔食,一瓢飲」的樸素生活,每頓只吃簡單的菜和米粥,晚年腿腳不便,才雇了一位保姆做些簡單的打掃。而她把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講課和寫稿上。

就是這麼一位對個人物質需求極低的老先生,卻多次為了教育慷慨解囊。2016年,她變賣祖上的房產,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去年,她拿出自己多年積累的工資、稿酬和退休金共1857萬,全部捐給迦陵基金。近日,她又給南開大學捐贈了1711萬,支持古典文化研究。

95歲裸捐3568萬,這位老人的名字不該無人知曉

她是「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她跳脫小我的名利得失,看淡個人的榮辱沉浮,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中國古典詩詞事業。

葉嘉瑩先生一生以詩詞為畢生追求,看似柔弱,實則堅韌,即使身陷沼澤,也依舊幽雅、從容、通透,活得詩意又高級,正如其恩師顧隨先生的贈言所道:「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

本文來源於:國學一刻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孫儷吼孩子上熱搜:你什麼脾氣,孩子就什麼命
致前任:不見了,也不賤了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