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水果為何成了奢侈品

日本水果為何成了奢侈品

日本水果為何成了奢侈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聽國內朋友說,近來水果價格上漲。不過,水果就算再貴,人們也要要吃的。順便說說日本的水果,在日本,水果有兩副面孔,一是作為奢侈品的水果,二是百姓日常食用的水果。

說起品牌水果,不得不說日本三家名稱里有「千疋屋」的高級水果店,分別叫做東京日本橋千疋屋本店、京橋千疋屋店、銀座千疋屋,三家都是獨立的企業,沒有主從關係。其中千疋屋本店歷史最悠久,創業於1834年。三家店的業務相似,都是以出售堪稱奢侈品的水果為主。

走進千疋屋本店,恍若進入了寶石店,叫做翡翠的哈密瓜一個價格1.4萬日到2.1萬日元,產自瀨戶的高級葡萄,一串1萬多日元。白桃一個3780日元,這個價格可以買30個普通的桃子。黑皮西瓜一個至少上萬日元,這種皮黑、光滑的西瓜僅生長於北海道,年產僅100個。有種特殊的甜味,大的黑皮西瓜售價達到60多萬日元。

這兒的水果幾乎都是被買家當作贈品的。公款消費的情況比較普遍,官廳、商社、銀行、建築行業等人士買了高級水果用於應酬。據說有來自中東國家的富豪,自從吃了千疋屋的哈密瓜之後,每月乘自家飛機來買水果。日本電視劇《Doctor-X-外科醫·大門未知子》》中,主人公名醫的經紀人每次來醫院送請款單時,總要帶上一個包裝精美的哈密瓜,可見哈密瓜在商業往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日本水果為何成了奢侈品

北海道的兩顆夕張哈密瓜5月下旬被拍賣,竟賣出了500萬日元的史上最高價。買主是飲料企業,十年來一直在用夕張哈密瓜的果汁製作高級飲料,為表示謝意而高價競拍。而且他們研究哈密瓜的香味,製作出的超高級哈密瓜香味商品將於明年正式上市。

千疋屋對於水果是精挑細選的,說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也不過分。從農家提供的30箱高質量的水果中,千疋屋往往只能選出1箱進貨。他們把水果當成「高級點心」來看待。到了夏季中元時節以及歲末,是高級水果店的繁忙季節。普通人家也偶爾奢侈一次來採購高級水果。

說起日本水果貴的原因,首先栽培方法講究。日本的果樹栽培多是小規模的家庭經營,為了提高水果的價值,追求外觀和品質的優良性。比如哈密瓜的培育,有「一樹一果」的做法,一棵樹就培育一個哈密瓜,把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一個果實中。近年來,日本水果作為奢侈品出口海外逐漸增多,現在一年出口額將近200億日元。不僅保證口感品質,對於水果的外觀亦十分講究,大小、色澤都追求最佳。其次水果在走向市場之際,保持外觀乾淨漂亮不破損,絕不沾上泥巴。

當然,千疋屋挑剩的水果不可能都丟掉,大部分是要進入市場流通的。日本的名牌水果如青森蘋果、北海道哈密瓜、宮崎芒果等,亦是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名牌水果還分各種檔次。筆者家附近有多家可以買到水果的商店,各種檔次的水果均有。水果價格也有一些差異。比如日本大型百貨店的地下一層,多是銷售食品,其中自然少不了水果和蔬菜,那裡的水果較貴,外觀也是十分漂亮。而小型的超市,價格就相對低一些。而一些裝飾簡單的水果蔬菜店,價格就更低,水果看上去形狀不大好看。比如蘋果,高檔的百貨店,一個兩三百日元,一般超市,一個1百多到兩百日元,門面簡易的水果店一個1百日元左右。在日本,進口的水果均比國產的水果便宜。美國進口的葡萄,價格只有日本國產的一半左右。香蕉是相對比較便宜的水果,一串四五根一百多日元。日本銷量最多的水果是香蕉,第二是蘋果,第三是橘子。香蕉是僅次於麵包和米飯,日本人不時當作早餐的「食物」。

有一種盡享水果美味的辦法,就是參加各地水果園舉辦的水果採摘品嘗活動,主要有草莓、藍莓、櫻桃、桃子等水果,交了數千日元的費用,就可進入果園中盡情自行採摘吃個夠。這樣的活動往往是旅遊的一環。

日本水果一般是論個賣的,也有論箱購買的,這樣價格方面比較實惠划算。比如橘子或者蘋果一個100多日元,如果是一整箱購買980日元有十多個。

想吃便宜水果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在網上訂購外觀稍有缺陷的水果,品質、口感與普通水果相比沒有差別,價格卻是半價左右。網路上亦可定期訂購水果,比如說每個月花費3980日元,商家會定期送貨上門幾樣水果。比起零星購買相對便宜些,且質量上乘。

日本專家推薦的每天食用水果的量是200克,重量上相當於蘋果一個,或者橘子兩個,建議一天盡量吃多種水果。日本的便利店以及超市日常銷售小盒裝的水果,裡頭裝著三四種水果,這大概就是一天從水果中攝取適當營養素的最方便形式了。日本水果雖然價格貴,但是到目前為止老百姓選擇的餘地還是比較大的,往往是高中低擋的水果穿插著買。因自然災害影響,國產水果少而漲價的季節,就多買些外國水果。

日本果農總是在質量上下功夫,日本農業曾面臨受外國農產品衝擊的局面。根據2016年的TPP環太平洋協議,一些美國進口農產品撤銷關稅,日本增加進口20多種美國農產品,美國產產品進入市場後,深度影響日本的農產品市場。日本食品的自給率降低到14%。日本國內農業規模不得不縮小,國產農產品價格下降,打擊了農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不得不找新的出路。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蜜柑的產量開始大幅上升,而到了1982年,美國試圖把蜜柑出口到日本。雖然日本的農家猛烈反對,經過日美兩國政府的多次磋商,1991年,美國蜜柑開始自由進入日本市場。而且其後其他水果也陸續出口到日本。到了1996年,日本的蜜柑產量下降到高產期的三分之一。蜜柑的主要產地愛媛縣的農家決心走改良之路,在品種質量上下功夫,生產出雖然價格高但能夠跟外國低價水果競爭的名牌蜜柑,色澤香味都勝一籌,打造國產精品,總算保住了日本水果的地位。(黃文煒)

日本水果為何成了奢侈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文煒日本印象 的精彩文章:

貧窮時搶購,富起來了還是搶購
一個人的飲食店

TAG:黃文煒日本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