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字中的中國情結(二)——五台山古文殊寺心靈講座暨端午節吉祥祈福法會圓滿

「五」字中的中國情結(二)——五台山古文殊寺心靈講座暨端午節吉祥祈福法會圓滿

一片虔誠絕塵埃

端坐光明蓮花地

五陽遍照萬花開

傳喜法師 古文殊寺端午法會作

槐夏陰濃,榴花照眼,正時至、端陽午日。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端陽節,都離不開香蒲角黍、龍舟競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以最樸實的民俗連接穿越時空的永恆精神——關於屈子,關於伍員,關於曹娥。

忠臣諒節,孝女孤風。千百年來,以古聖先賢為載體的中華傳統文化,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具有匡扶正氣、重塑民族精神的積極意義。

2019年6月7日,又值重五之節。下午一點半,鐘聲鏗鍠,鼓音遠徹。五台山古文殊寺舉行慈悲心靈講座暨端午節吉祥祈福法會,慶祝祖國七十華誕,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眾生身心歸正、聖賢文化重輝。

自古以來,端午就是一個忠孝的日子,需要我們追宗思遠、深入思考。我們在大聖五台山,在文殊菩薩的加持下,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他們對國家的忠心、對父母的孝心。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有一份超越肉體生命的寶貴情感,是我們能夠解脫、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因素。乃至就從世間的角度來說,這樣高貴的情操無論在何時,都是一個成熟的人類社會所不可或缺的。

我們的世界需要人間的模範,也需要聖賢的智慧,讓我們不僅成為一個人,更能成為一個轉凡成聖的人。我們相聚在五台山,一起學習、溫故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五台山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文化的智慧高度。

這世界除了外在的物質世界,還有我們生命的有情世界,乃至有情世界中智慧的正覺世界。

外在的物質,無法彌補心靈的空虛、精神的貧乏。物質世界、有情世界、正覺世界的平衡,決定了一個人的健康成長,也決定了一個社會、國家的健康發展。而只有五台山,能夠從外在的器世界,到生命的內情世界、正覺世界,將空間和時間、有情和正覺建立起來,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深厚和高遠。

我們念文殊菩薩的心咒,「嗡 阿巴匝納德」。「嗡」是諸佛的身體、諸佛的加持力籠罩我們的身心靈世界。

「阿」代表中央,既指中台的孺童文殊,也代表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代表本寂無生、根本清凈無生門,轉眾生的根本無明為法界體性智。

「」代表東方,既指東台的聰明文殊,也代表不動佛,代表金剛部降伏魔軍,發菩提心斷一切魔根,代表圓成實相無動門,轉眾生的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

「巴」代表南方,既指南台的智慧文殊,也代表寶生如來的寶生部,斷除眾生對外在財富的貪根,證得法界真如平等門,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

「匝」代表西方,既指西台的獅子文殊,也代表西方蓮花部,降伏眾生瞋的無明,證得妙觀理趣凈土門,轉第六分別識為妙觀察智。

「納」代表北方,既指北台的無垢文殊,也代表不空成就佛,降伏眾生痴根而證金剛菩提解脫門,轉眼耳鼻舌身的識為成所作智。

「阿巴匝納」,這五個字一念,從物理空間到有情世界、正覺世界,我們身心的方位就定下來了,然後後面的五個「德」,就代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德。

所以五台山的學問是很大的。五台代表一種甚深法。五方文殊代表著五方佛,這是大乘佛法中報身佛的境界。報身佛的力量,就能夠有力地轉凡夫的五毒為五智,轉濁惡的世間為清凈莊嚴的人間凈土。

當五台山的文化成為一種國家文化、成為社會知識、成為個人的修養,當「五」的文化在中華民族興盛,我們中華的文化就能夠昌盛,中華民族文明的延續就沒有中斷,就能真正地在我們的身心世界展現出來。

每個人都能轉凡成聖,佛教就是這點金石。以佛性帶動良知,菩提心一發、佛性一覺悟,所有生命中良善的情感、行為都會覺醒。

佛法在人間,凈化人心、造福社會,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這是佛教不共的智慧。這個偉大的智慧,就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財富。

一個國家的昌盛,必然是高貴文化內涵的昌盛、高貴文化的普及——人人都能去學習這樣的文化。我們要成為這種文化的繼承者、延續者甚至是受用者;佛要來救度眾生、教化眾生,我們要成為被救度者、被教化者。

所以當面對老祖先的優秀文化、面對佛教的智慧文化時,我們要有一種謙虛的心,乃至帶著一點懺悔、生起一些虔誠。這片土地,已經擁有了這樣高度的文化,我們學習得越深入、這個文化在社會上越普及,中華民族就越將再次興盛起來。

天風送涼,日夕泛流霞。佛子們端身正意,在文殊菩薩的智慧加被下,消除五毒、啟迪五智,開發心中的光明。

因緣殊勝,《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視頻經一年多的精心製作,於此端午佳節莊嚴發布,為法會再添吉祥,更以此迎接祖國七十華誕,供養每一位有緣眾生。

入夜的古文殊寺,燭光熠熠。四眾以一盞盞智慧明燈,祈願學子們開智增慧,高考順利,一切如願。

以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祖國安寧,家家戶戶尊崇道德,所有佛子菩提行願念念增明、不遭魔業、晝夜吉祥。願天下善知識福壽康寧,身心安泰,廣宣正法,普利有情;天下所有道場正法住持,三學增上,海眾安和。願情與無情,皆蒙加被,皆受滋養,同圓種智。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素食:想做一個「深藏不露」的高手嗎?它是首選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