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關注 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清平樂·照鏡

李樹喜

斑斑點點。那是誰人臉。

往昔端詳深與淺,於此匆匆一覽。

曾經眉目清清,如今雪發叢生。

只要告之真相,管他什麼心情。

專家點評

這首詞,從每個人幾乎都不可避免的「照鏡子」的生活細節入手,對「文學是生活的鏡子」這一關於文學與現實關係的著名的比喻,做了形象而又生動的闡釋。

此詞上片敘事,下片議論性抒情,是一種經典性的結構。落筆「斑斑點點,那是誰人臉」,描繪臉上的「老人斑」,寫出不能置信的心情。「斑斑點點」,是鏡子中呈現的具象,先聲奪人。接以「往昔端詳深與淺,於此匆匆一覽」,往日照鏡,對臉上斑斑點點的仔細「端詳」,可能心有不甘,而如今「於此匆匆一覽」,淡然、釋然的心情盡在不言之中。詞人年逾古稀,早已參透人生,不再糾結於臉上斑點的疏密與深淺了。

上片敘事,寥寥數筆,蓄勢已足。下片「曾經眉目清清,如今雪發叢生」,今昔對比,虛實相生,以往日的眉清目秀,與今日的華髮蒼顏兩相對照,無盡的生命感慨,蘊含其中。結以「只要告之真相,管他什麼心情」,反而宕開一筆,從鏡子的「功能」和對鏡子的「要求」著眼,對鏡子反映「真相」,而不必顧忌照鏡者的「心情」提出了「要求」,言近而旨遠,余情渺渺。

葉嘉瑩在論述花間、南唐詞時,提出了「雙重性別」與「雙重語境」之說,較好地闡釋「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文學接受理論,頗有見地。所謂「雙重性別」,指花間、南唐詞人「以男子而作閨音」,而「雙重語境」,則是指「作者在詞表面所寫的是一層意思」,可謂之「顯意識」,但其內在可能寄託或蘊含別樣的「潛意識」,由此抬高了小詞「干預生活」的價值,也為詞的創作指出了「向上一路」。《照鏡》這首小詞,作者所「寄託」的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特邀點評:莫真寶

詩人簡介

李樹喜:1945年生,河北省安平縣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高級記者,作家,人才學和歷史學者,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詩協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光明日報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擁有中華詩詞韻庫專利。1963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並開始練習詩詞寫作,在新聞、文學、詩詞和人才學等方面,出版個人專著、文集24種,包括詩集《雜花樹》《詩詞之樹》《詩海觀潮》《李樹喜詩詞選》等。應美國紐約石溪大學和紐約詩詞學會邀請,2013年10月赴美作專題詩詞講學,頗得好評,為專程赴美講座詩詞的第一人,被稱為「破冰之旅」。

專家簡介

莫真寶

本周精彩好詩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獻給祖國的禮物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山風中兩片糾纏著的羽毛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長安行

每日好詩 | 清平樂· 照鏡

徵集點評揭曉 | 雙城之夏

一 鍵 關 注

中國詩歌網

喜歡這首詩,點 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他給自己起了70多個筆名,生前默默無聞,去世時留下25000份手稿
漢詩英譯 | 飛 蚊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