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即將去世的老人,會討厭一件事,說明「元氣」快沒了

即將去世的老人,會討厭一件事,說明「元氣」快沒了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講解》、《中醫基礎理論》、《黃帝內經譯釋》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我們繼續帶您探尋中醫經典,解讀生命現象中的無窮奧秘。

說什麼呢?說說離世前的老人。

這個話題,筆者談過多次了。但是越深入其中,越能發現很多耐人尋味的東西。這些東西,看似平淡無奇,卻藏著深刻的內涵。

先講一個例子吧。

曾有一個老人,重病在身,彌留之際,水米不進,已經有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不說話了。親友來探望,他大多都是閉著眼睛,仰卧在床上,微弱地呼吸著。親友們見狀,深感痛苦,在床邊呼喊老人。有的喊大哥,有的喊姐夫,有的喊叔叔,有的喊爸爸。但是所有這些,老人家幾乎都沒有回應,彷彿根本聽不到。

但是,當他的孫子,從上大學的異地趕回來,附在身邊喊了一聲「爺爺」時,老人家忽然用微弱的聲音答應了一聲。這一聲,令家人倍感驚奇:他都這麼長時間看似「沒知覺」了,怎麼孫子一喊,就答應了?!而當孫子離開病房,說了一聲「爺爺我走了!」,老人家也努力地說了一聲:「走吧」。

然後,孫子離開了。

再然後,老人去世了。

老人把最後的話,留給了孫子。

這說明什麼?是老人牽掛孫子嗎?不完全是。這是因為對彌留之際的老人來說,能正常的與人應答、說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老人本能地遠離這件事,甚至說討厭這件事。目的,就是把最後節省下來的一點能量,化作正常的意識表達,用語言的形式,體現給自己最在意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現在,然我們把目光投向經典,投向《黃帝內經》中《素問》的「脈要精微論」,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其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這段話,教會了我們如何從一個病人的語言、聲音,來揣摩其真實的身體狀態。其中,中氣失衡,濕氣太盛的人,說話就像在室內傳出的那樣、重濁、混沌、不清晰。說話的聲音低微,重複不停的人,是正氣衰弱的表現。言語錯亂,毫無邏輯的人,則是神明散亂的象徵了。

從這些闡述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感受到人的語言,尤其是相對清晰的、正常的語言表達,是中氣健運、正氣固守、神明情志頗為明朗的綜合體現,是以這些為基礎的。簡而言之,說話這件事,消耗的就是我們的氣,我們的正氣。

不是這樣嗎?脾主口唇,脾氣衰絕,則唇肉無力。心開竅於舌。心血心氣不足,則舌失機巧。聲音發於肺。肺氣不足,肺魄已散,不能行氣,哪有說話的力氣?

因此,那些處在生命末端的老人,往往會有一個特別鮮明的現象:不想說話,甚至根本不能說話。

所以說,有一些親人在老人彌留之際,會不停地問:「媽呀,你認識我不?」「爸呀,你看這是誰?」「媽呀,你還疼不疼?」諸如此類,站在老人的角度來說,實在是有些多餘。就算老人心裡明白,也無力回復,或者說很難用清晰正常的語言來回復,怎麼辦?只能不說了。

當然,也有例外,這就是那個在他心目中最牽掛的人,分量最重的人。遇到這個人,老人的身心受到鼓舞,或許會應答一下。

所以說,請珍惜那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跟你說話的人。要知道,他們把最人生最後的一點精力,用在了你的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你受的「委屈」太多,所以得了脂肪肝!
按摩手指,等於按摩心臟!冠心病人早晨應先動手指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