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製造的四大冤案:其中因讖語殺人的,除了李君羨還有他

李世民製造的四大冤案:其中因讖語殺人的,除了李君羨還有他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但是你是否知道,他也曾經有意無意地多次製造了一些冤假錯案,其中有四大冤案為後人詬病最多。

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實行「慎行寬法」的清明政治,頗受史家的好評。據說他在位的時候,朝廷處決的每一名重犯,他都要求一定要三覆五奏,並把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以免出現冤假錯案,因此青史上留下了唐太宗「死者不可復生,用法務在寬簡」的名言。

史書記載,貞觀六年,唐太宗讓將近400名死囚回家過春節團聚,從這一點上就足以領略到李世民對生命可謂是極其地尊重,但李世民對開國功臣和社稷重臣卻並非如此。

冤殺盛彥師

大將軍盛彥師滅李密,平王世充,立下無數大功,是個出了名的軍事奇才,但如果讓他當勸降的說客,他可就是個門外漢了。

武德四年,徐圓朗叛亂時,李世民派盛彥師為安撫大使,想借他的威名收服徐圓朗。然而,盛彥師並沒有三寸不爛之舌,據《舊唐書》記載,盛彥師一到徐營就被俘虜了,面對徐圓朗的威逼利誘始終大義凜然。

然而,賊平,彥師竟以罪賜死,有史家為此鳴不平。盛彥師雖落敵手,有辱使命,但禍起李世民用人不當,史學家認為,盛彥師被李世民賜死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了推脫自身責任,掩蓋自身的決策失誤。

讖語殺人之李君羨

《資治通鑒》中記載:在貞觀年間有一句「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警惕,和對大臣們的一眾猜疑。但這些猜疑是如何與李君羨和張亮掛上鉤的?

李君羨驍勇善戰,常年隨侍李世民,深得信任,駐守在太極宮玄武門。湊巧的是李君羨的小名不但叫五娘子,而且他被封爵武連縣公、左武衛將軍和玄武門守將等一系列名稱中帶「武」字的官職,正好與女主武王暗合。

因此,他先是被李世民厭惡,接著被調出京城,再被御史彈劾與妖人共謀不軌,最後李世民連審都沒審就下詔:「君羨坐誅,籍沒其家。」厄運來得如此迅速和莫名其妙,這恐怕連李君羨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讖語殺人之張亮

刑部尚書張亮被殺的罪名是謀反。因為他的為官之地相州被人傳言是「形勝之地,不出數年有王者起」,甚至還有人發現有「弓長之君當別都」的圖讖,再加上瘋傳張亮私下蓄養五百壯士,並與江湖術士有交往,因此他很快就被李世民懷疑「將何為也,正欲反耳」,而被推上謀反的風口浪尖。

錯殺劉洎

在朝中,除了魏徵,救數「性最堅貞」的劉洎最直言敢諫。他既有能力,又很忠心,在李世民御駕東征的時候,把輔佐太子監國的重任放心交給他。但貞觀十九年,遠征歸來的唐太宗卻聽信了褚遂良的讒言,居然很草率地把劉洎給殺害了。

那麼,劉洎如此備受李世民的信任,一生耿介忠貞,為什麼他也抵不過一句無中生有的讒言呢?

唐太宗在御駕東征的時候,得了癰疽,當時位居宰相之位的劉洎聽到消息之後,憂心忡忡和同僚們說了八個字:「疾勢如此,聖躬可憂!」本來這僅僅是一句憂國憂君的肺腑之言,但被褚遂良等進讒者七拐八繞地傳到了唐太宗耳朵里,完全變味,成了「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者誅之,自定矣。」

朝廷中最敏感的字眼除了謀反,就是傳位了。褚遂良十分了解李世民的心病,在接班人問題上大肆進讒,唐太宗便因此失去理智,龍顏震怒,即刻下詔將劉洎賜死。

站在帝王的角度,任何一丁點能對李家天下產生威脅的風吹草動,其實都必須根除在萌芽狀態。庸人犯錯可以一笑而過,但當你是位高權重的大臣,哪怕有那麼一點點捕風捉影的風吹草動,就一定會興師動眾,殺氣騰騰!

唐太宗有句名言:位高責重,所以憂懼!在朝廷中,不但只有臣子伴君如伴虎,即使貴為皇帝,他的心又何嘗不是這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呢!

不必打賞,高抬貴手點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下刀掌門 的精彩文章:

古裝劇誤導了我?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從來就沒說對!
李尋歡稱上官金虹:妙滲造化,無堅不摧,事實卻並非如此

TAG:在下刀掌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