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我國2.9億人有心血管病,這些危險因素你占幾個?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我國2.9億人有心血管病,這些危險因素你占幾個?

我國2.9億人有心血管病

農村居民因心血管病死亡增速明顯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近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據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心腦血管病住院總費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至今,年均增速遠高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速。

《報告》顯示,在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控制方面,23%的國人患有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治療控制率明顯提高;二手煙暴露有所改善,但吸煙人數在增加;控制體重與加強鍛煉需要重視,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較2002年分別上升7.3%和4.8%。

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我國分別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2012~2015年進行過5次全國範圍的調查,顯示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但高血壓的治療控制率與既往調查相比,有了明顯提高。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很多人患了高血壓只是偶爾感覺頭痛、頭暈,甚至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因此忽視了高血壓的治療。但事實上,高血壓最可怕的危害是它對重要臟器的損害。在心血管方面,它可導致高血壓急性左心衰、冠心病,心梗,甚至猝死等危急的狀態,研究表明,40%~50%的心肌梗死與血壓升高有關。

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陳牧雷教授介紹,高血壓除有家族遺傳性外,與後天因素也密切相關,如與職業相關,從事緊張性工作者易患高血壓;與飲食和不良生活相關,食鹽過多、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等;超重、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壓。

吸煙人數比2010年增加了1500萬

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顯示:中國≥15歲人群的標化現在吸煙率為27.7%(男性52.1%,女性2.7%),與2010年比較,現在吸煙人數增加了1500萬。2015年現在吸煙者日均吸煙15.2支,較2010年增加了1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東南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馬根山指出,吸煙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和複發的風險。

吸煙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導致血管痙攣,使得病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積累膽固醇,增加血液凝塊的可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更危險的是,不穩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中風,嚴重危及生命。

超重率及肥胖率上升,兒童尤其明顯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2012年≥18歲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0.1%和11.9%,較2002年相比分別上升了7.3%和4.8%。2012年中國≤6歲及7~17歲城鄉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較2002年明顯升高。2014年中國7~18歲在校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是1985年的11倍和73倍。

成人肥胖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以及血液中高水平的脂肪和膽固醇。研究發現,在最年輕患者群中,肥胖對心臟病風險的影響最大。

而許多研究也表明,兒童期肥胖與成人肥胖密切相關,肥胖對身體的許多負面影響在一生中不斷起著作用。據最新研究顯示,在肥胖兒童中,早期動脈硬化就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最早從兩歲就開始了。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食物的熱卡越來越高,加之活動量減少,肥胖孩子不斷增多,而且年齡越來越提前。孩子肥胖會帶來很多併發症。對肥胖兒童的診斷和預防以及治療應該以調整孩子的生活方式為主。

僅1/3的國民經常參加身體活動

《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991~2011年18~60歲居民身體活動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職業活動下降最為明顯,體育鍛煉率仍很低。2014年中國經常參加身體活動的人為33.9%(含兒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20~49歲青壯年人群的鍛煉率仍然偏低。

運動對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根據《全民健身指南》建議,對於身體條件允許的成年人,每周應保證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一周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活動綜合起來達到這一等量的身體活動。

每周應至少有兩天從事加強主肌群的活動,最好不要連續完成,應隔日進行。肌肉功能直接影響心血管和代謝系統健康。可選擇啞鈴、水瓶、彈力帶等健身器械,也可以做俯卧撐或引體向上,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做拎抬重物、蹲起等。

膳食營養有所改善,但食鹽量仍高於標準一倍

1992~2012年中國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明顯上升趨勢,2012年全國平均水平為32.9%,已超過膳食指南推薦的上線水平(膳食指南推薦範圍:20%~30%);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顯下降趨勢,2012年全國平均水平為55%,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薦的低限(膳食指南推薦範圍:55%~65%)。此外,膳食鈉的攝入量下降明顯。

但2012年膳食鈉的攝入量(5702毫克/每標準人日)仍然很高,摺合成食鹽的量為14.5克,高於推薦的攝入量(中國:<6克/天;世界衛生組織:<5克/天)一倍以上。

《柳葉刀》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對於吃鈉最多(>5.08克/天)的居民,鈉攝入量每增加1克,收縮壓就平均增加2.86毫米汞柱。世界衛生組織也稱,鈉元素水平過高的人會面臨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增加罹患心臟病和腦卒中的危險。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董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豬肝烹飪前用鹽水浸泡半小時
健康悅讀 | 過敏源檢測首選這一種,又快又准,少花冤枉錢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