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代名醫李杲祖上是宋朝邊關大元帥,後代卻以名醫行天下

元代名醫李杲祖上是宋朝邊關大元帥,後代卻以名醫行天下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號東垣老人,生於1180年,卒於1251年。他是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他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據《元史》記載「杲幼歲好醫藥,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杲捐千金從之學」。

李杲自幼資質過人、酷愛讀書、性格沉穩。他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輩們也都是崇文好讀之人,與當時的名流雅士有密切的交往。他家是當地的豪門望族,富有錢財,關於李家富冠兩路的原因,古代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傳說李東垣的祖父本來是讀書人,談不上富裕,但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成為他們家族史上的轉折點。一天,李東垣的祖父在家裡夜坐讀書,突然打屋子裡西邊的地面上冒出來一個美女。李東垣的祖父當時並沒有害怕,還和這個清秀的姑娘聊了起來。兩個人越聊越投緣,姑娘也就越發地靠近,以身親近李東垣的祖父。眼看姑娘越來越主動,李東垣的祖父就說,這不可以,我們倆聊天可以,但不能越過界限。這姑娘被說得很不好意思,就要鑽回地下去。這時,李東垣的祖父好奇地問:「我們聊了這麼半天,您到底是哪路神仙啊?您能不能給我留一個姓名?」姑娘沒有開口,只是提筆寫了一句話:「許身愧比雙南。」(《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醫術名流列傳》,清·陳夢雷)李東垣的祖父一看,覺得這個話挺深奧,沒理解是什麼意思,這個事就暫告一段落,姑娘也就回到地下去了。

後來李東垣的祖父看古書,讀到杜甫的一首詩時,發現了類似的詩句,這才明白:「雙南」其實是指雙南金。雙南金在那個時代指的是價值可以翻倍的、成色特別好的銅,後來就代指金了。這個姑娘當時只寫了「雙南」兩字,落了個「金」字。李東垣的祖父恍然大悟,她說自己是金子啊。於是他就在西邊這塊地上開挖,挖到一定深度的時候,發現一個大筐,筐蓋子上有塊石頭壓著張紙條,上面寫著:「金一笥,畀李氏,孫以醫,名後世。」(《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醫術名流列傳》)意思是說,這一筐金子是給你們李家的,你們李家的孫子將會以醫術名揚天下。從此,李東垣家就富了。

這顯然是一個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傳說,不過通過現代醫史文獻工作者的考古和現場訪察,人們發現,李東垣家的祖上是宋朝的邊關大元帥,當時派駐在西邊,防止西夏的入侵。他死在邊關上以後,幾個兒子就搬到了河北真定這裡居住。現在在陝西省的黃陵縣,還找到了這位李大元帥的墓葬和墓志銘。一個邊關大元帥,家裡有錢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一個宋朝的邊關大元帥生活在金國的土地上,不得不面臨一個身份上的問題——你來自於敵對國家。所以李東垣家對自己祖上的身份是隱瞞得很深,從來不向人提起。當地人不知道內情,對李家為什麼如此有錢又充滿好奇,所以才有了這種傳說。說不定,這個傳說就是李東垣家族內部編出來,故意來混淆視聽的呢!這也說不定。

李杲雖生在富貴人家但生活嚴謹,行為敦厚,令人敬重。他性格嚴肅,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從不開一些低級趣味的玩笑,也從不參與那些風流俗事的討論,為此,與他年齡相仿的同齡人便設了一個飯局來考驗他。飯局開宴後,李東垣如約而至,大家都心懷鬼胎地看著他。過了好一會兒,門外款款走進來幾位貌美如花的歌姬,坐在大家旁邊——更確切地說,是圍坐到李東垣的身邊。有個人使了個眼色,幾名歌姬就按照事先設計好的那樣,開始親近李東垣,和他開玩笑,甚至拉扯李東垣的衣服。文獻記載「使妓戲狎,或引其衣」(《東垣老人傳》)。那麼東垣是怎麼做的呢?只見李東垣忽地一下站了起來,開始怒斥這些歌姬,不但怒斥,他接下來還做了一件事,讓所有人都吃驚不已。李東垣就勢把歌姬拉扯的這件衣服脫了下來,「解衣焚之」,點把火就給燒了,然後穿著小褂揚長而去。他竟潔身自好至此!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在李杲二十歲時,母親王氏患病卧床不起,後因眾醫雜治而死,李杲痛悔自己不懂醫而痛失生母,於是立志學醫。當時易水的張元素是燕趙一帶的名醫,李杲求醫心切,不惜離鄉四百餘里,捐千金拜其為師。憑著他紮實深厚的文學功底,經過數年的刻苦學習,李杲「盡得其學,益加闡發」,名聲超出老師,成為一代醫家大宗。病人來看病,他總是先診脈,辨明脈象,而後進行診斷,告訴病人他們患得是什麼症,然後從醫經里引出經文,加以分析對照,證明自己的診斷與醫經的論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說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筆處方。經過多年臨證,李杲的醫技日益精湛,各科疾病均能診治,當時的人都把他當作神醫來看待。為了研究一些疑難雜症,他常常不思飲食,不舍晝夜,追根求源,為百姓擺脫疾苦。明之的醫德和醫術真真是相匹配的,令人肅然起敬。

在醫學方面,李杲主張脾胃論。李氏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動的動力來源,突出強調了脾胃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他說:「夫元氣、谷氣、榮氣、清氣、衛氣、生髮諸陽上升之氣,此數者,皆飲食入胃上行,胃氣之異名,其實—也。」意思是說,元氣雖然來源於先天,但又依賴於後天水谷之氣的不斷補充,才能保持元氣的不斷充盛,生命不竭。從而進一步深入認識到脾胃之氣與元氣的關係,認為胃氣是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人身之氣的來源不外兩端,或來源於先天父母,或來源於後天水谷。

所以在此我們也提醒大家平日里一定要注意保護脾胃,一日三餐都要按時進行,夏日不喜飲冷,不得貪涼喔!

好啦,今天的推送就到這裡啦,感謝您的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姓氏文化探源——公孫姓
二桃殺三士,齊國謀士晏子好手段。古人真的很講究仁義的嗎?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