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苦瓜何時傳入中國?

苦瓜何時傳入中國?

「口苦能為偈,心清志方操。

」這是文人對苦瓜的讚美。

苦瓜又名癩葡萄、錦荔枝、涼瓜等。

我國南北方均廣泛種植。

以其為食材,可涼拌、炒食、糖漬,是清新爽口的夏季美食之一。

有學者考證認為,苦瓜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一說非洲)。

我國明代以前沒有栽培苦瓜的記錄,是鄭和下西洋時,從海外帶回來的種子。

鄭和的翻譯官費信撰寫的《星槎勝覽》記載:

「蘇門答剌國一等瓜,皮若荔枝,未剖時甚臭如爛蒜,剖開如囊,味如酥,香甜可口,疑此即苦瓜也。」

鄭和使團七次下西洋。

首航在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

最後一次航行在宣德八年(1433年)。

期間從蘇門答剌國(今屬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將苦瓜的種子帶回了中國。

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sù]撰寫的《救荒本草》記載:「錦荔枝即癩葡萄,蔓延草木。莖長七、八尺,莖有毛澀。葉似野葡萄,而花又開黃花。實大如雞子,有皺紋,似荔枝。」

明朝中期,苦瓜在南方開始大面積栽種,並陸續傳至北方。

清代學者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一書中記載:「衡州(今屬湖南衡陽)苦瓜,即北方之癩葡萄,江南之錦荔枝也。」

苦瓜果實中含有苦瓜甙[dài],因此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苦味兒。

在諸多果蔬之中,苦瓜被譽為「苦味之冠」。

儘管這種亦蔬亦果的瓜果味道很苦,卻在回味中有一種別樣的清新感覺,因此受到美食家的青睞。

北方人喜歡涼拌苦瓜,而南方人喜歡腌制後食用。

《苗栗縣誌》記載:苗栗(台灣省苗栗縣)的苦瓜「可腌食,熟食亦佳。」

苦瓜還有食療的功效。

《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苦瓜「青則滌熱、明目清心。熟則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滇南本草》記載:苦瓜「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第一個吃西瓜的中國人是誰?
《毛遂自薦》和《毛遂墜井》,都是毛遂,卻不是一個人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