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盧德銘小傳:他一句話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說給三個師都不換

盧德銘小傳:他一句話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說給三個師都不換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

【1905年6月9日】盧德銘小傳:他一句話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毛澤東說給三個師都不換

【黃埔軍校的楷模】

盧德銘,1905年6月9日出生於今四川自貢市自流井區。他家庭富裕,幼年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

1921年(16歲),他考入成都公學。在校期間,他閱讀《新青年》等雜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他認為:「要打倒列強,剷除軍閥,只有靠槍杆子的實力才行。」

1924年初,盧德銘千里迢迢趕到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卻因路途遙遠,錯過了考期。幸好得到一位老同盟會員的推薦,由孫中山親自面試,破格錄取為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科。

在黃埔軍校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門門軍事科目都名列前茅。孫中山來校視察時,蔣介石特意介紹盧德銘的出色表現。孫中山滿意地誇獎道:「全校學生要以盧德銘為楷模。」

【葉挺獨立團的悍將】

1925年2月(20歲),盧德銘任東征學生軍偵探長,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戰鬥。11月,葉挺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盧德銘任二營四連連長。

1926年5月,葉挺獨立團作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先頭部隊,誓師北伐,進入湖南與吳佩孚部作戰。在攻佔攸縣、醴陵、平江的戰鬥中,盧德銘率部機動靈活,主動夾擊敵人薄弱環節,取得勝利,葉挺對他稱讚不已。

特別是攻打天險汀泗橋和賀勝橋的關鍵戰役中,盧德銘身先士卒,英勇善戰,指揮果斷,為北伐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升為營長。葉挺獨立團所向無敵,威名遠揚,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美譽。

【武漢國民政府的警衛團】

攻佔武昌後,盧德銘升任第四軍25師73團參謀長。1927年4月,盧德銘率73團,參加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在河南境內同奉軍作戰。6月,成立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盧德銘擔任團長。

當時,正值國共合作破裂,盧德銘將宛希先、何挺穎、何長工等共產黨員,安排在警衛團擔任各級幹部。很快,汪精衛發動「七一五」政變,國共合作徹底破裂,革命形勢非常危急。

【響應南昌起義】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盧德銘率警衛團2000名官兵南下,響應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部隊已南下,盧德銘只好是改變計劃,將部隊帶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待命。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會議,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

8月10日,盧德銘接到通知,帶著兩個團級幹部,急忙趕回武漢。部隊留在修水,由營長余灑度負責。他到武漢見到向警予,了解八七會議的精神後,決定再返回部隊。這時局勢已經非常恐怖,途中與他同行的兩個人,分別犧牲、被俘。盧德銘孤身一人,晝伏夜行,不敢露面。

(《建軍大業》中的盧德銘)

【秋收起義的總指揮】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爆發。警衛團與安源的工人武裝、平江、瀏陽的農軍,合兵一處,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任師長,共5000多人。起義軍先攻克平江、瀏陽,準備要包抄進攻長沙,這時盧德銘趕回部隊任總指揮。

不料,由於收編部隊發生叛亂、臨時組成的農軍也經驗不足,平江、瀏陽先後失利,潰不成軍。9月19日,部隊撤退到瀏陽文家市會合。會議上,師長余灑度主張繼續進攻長沙,而毛澤東主張放棄長沙,撤往井岡山,雙方爭執不下。

(秋收起義戰鬥序列)

【一句話保存革命火種】

雖然毛澤東是會上唯一的黨代表,但軍隊並不聽從他的指揮。關鍵時刻,盧德銘挺身而出,極力支持毛澤東的主張。

在起義部隊中,只有警衛團是正規軍,是絕對的主力。盧德銘是警衛團的老領導,他的一句話,非常關鍵。於是,第二天9月20日,工農革命軍由文家市出發,開始向井岡山進軍,保存了革命的火種。

(文家市會議的浮雕畫)

【給3個師也不換的烈士】

9月23日,部隊在江西蘆溪縣遭到伏擊,盧德銘率領一個連隊掩護主力突圍,被一顆子彈擊中右胸,壯烈犧牲。毛澤東痛惜不已:「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殘部僅存不足千人。毛澤東進行三灣改編,將部隊縮為一個團,並將支部建在連上,營團有黨委,規定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從此明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72篇作品,營員「老驥伏櫪」的第23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80年前的今天,與袁世凱結拜,收復外蒙古的水晶狐狸徐世昌逝世
馮雪峰小傳:魯迅最重要的「好朋友」,與毛澤東神交的「中間人」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