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多人說「天照朱而不照陳」,其實並非如此,老天爺照了陳許多回

許多人說「天照朱而不照陳」,其實並非如此,老天爺照了陳許多回

三月初一,朱元璋率領大軍援救安豐。

四月,陳友諒率領百艘戰艦,傾全國之力,號稱60萬的水陸大軍,正式起兵攻打朱元璋。

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朱元璋出兵救援乃是三月,而陳友諒起兵卻是四月,當時朱元璋已經救援安豐安畢,讓徐達率軍趁勝拿下廬州。按理說,既然陳友諒想要趁火打劫,在朱元璋尚未攻下安豐之前起兵豈不是更好?怎麼偏偏遲了一個月,等到朱元璋已經救下安豐,這才動手呢?

後世很多人認為是陳友諒這人反應太慢,延誤了時機,但是我覺得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攻打安豐的時候,陳友諒若立即起兵攻打朱元璋,那麼朱元璋很有可能掉轉部隊來與陳友諒大戰,倒不如讓朱元璋與張士誠打得火熱,最好讓張士誠消耗朱元璋一些兵力,讓朱元璋受挫,再起兵更好!

至少在陳友諒的眼中,四月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當時朱元璋打下了安豐,於是命令徐達率領大軍趁勢攻打廬州,哪知廬州卻是張士誠的重城,久攻不下,令朱元璋的士氣有所影響。

這一刻,陳友諒覺得時機終於成熟了,於是他集結了百艘戰艦,六十萬大軍,真的可以說是到了擲鞭斷江的地步。

這一次,陳友諒也拿出了全部血本,準備孤注一擲,與朱元璋賭上一把,勝則坐擁天下,輸則一家老小,人頭悉數奉上。

陳友諒這回的戰艦比以前更大了,史書上記載,高達數丈,分成三層,每一層還有馬道,將士們可以在上面騎馬奔跑。這些戰艦最大的能容納三千多人,最小的也能容納兩千人。

每回讀史到這裡,我不禁感嘆中國古代人的智慧,其實最早的航空母艦並非是美國發明的,而是我們中國。

陳友諒站在點將台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軍和巨艦,心情十分激動,用盡全身的力氣,咆哮道:「此次出征,乃是傾巢而出,希望各位和我一起破釜沉舟,奮勇殺敵,建立不世之功!「

「破釜沉舟,奮勇殺敵。」將士們異口同聲地說道,聲音響徹雲霄。

陳友諒點了點頭,揮動手中的令旗,說道:「出征!向洪都進發!」

陳友諒手下第一智者張定邊知道此次出征已經阻止不了了,也不想再阻止了,但是聽到這個命令時,還是被嚇得面色慘白。因為他知道出征洪都絕對不是最佳的方案。既然你要趁機攻打朱元璋,此時朱元璋的老巢應天(南京)十分空虛,應該兵分二路,一路去攻打應天(南京),另一路應該去攻打南昌,如此一來,可以更好地讓朱元璋不能兼顧首尾。

有時候,一個人做錯一個決策是難免的,但是難得的是一個人一次又一次的做出錯誤的決策!

張定邊讓陳友諒不要相信康茂才的投降信,他卻信了,結果中了埋伏,導致龍灣大敗。

張定邊哭諫陳友諒,讓他不要以五通廟作行宮,急於稱帝,結果他又不聽,最後五通廟登基稱帝,失去民心。

張定邊讓陳友諒不要貿然出擊,讓他安民息兵,整軍堅防,等待時機,結果他又不聽,集結了六十萬大軍,且載文武百官,孤注一擲,要與朱元璋決一死戰。

現在,張定邊讓陳友諒一路去攻打應天(南京),另一路應該去攻打南昌,讓朱元璋不能兼顧首尾,結果他又不聽,揮師直逼洪都城。

許多人,也有史書說陳友諒一生生性多疑,很少信任別人,但是他唯獨信任一個人,那就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張定邊。但是張定邊一次又一次的正確建議,他卻一次又一次的當作耳邊風,拒不採納,你說陳友諒信任張定邊,我是表示懷疑的。(比如一個人每天扇你一巴掌,然後告訴你打是愛,罵是親,所以我才每天打你,你會相信他是愛你的嗎?如果你真信了,那我也醉了!)

我相信張定邊聽到陳友諒繼續揮師洪都之時,肯定哭暈在廁所了。張定邊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但是沒有辦法,醒了之後,擦乾眼淚,跟隨大軍一起出征洪都,因為他要履行當年結義時的諾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死」,他就是這樣一個執著忠義之人,當然這種性格也被一些人詬病,說他雖然武功蓋世,智謀無雙,但是卻識人不明。(老實說,我並非喜歡圓滑之人,倒是這樣的忠義之士更讓我肅然起敬!)

到了這裡,我徹底拜服了陳友諒,他又一次做出了錯誤的決策,終於把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只是可憐了這60萬的追隨者。(很多人說「天照朱而不照陳」,我想說的是老天爺照了陳友諒很多回,給了他很多機會,可惜的是陳友諒卻沒有好好把握,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做出了錯誤的決策,這才失了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