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魚鱗圖冊:清代徽州土地檔案

魚鱗圖冊:清代徽州土地檔案

魚鱗圖冊是明清官府主持編製的土地台賬,用以登記田畝的數量、類別、業戶與地理分布等信息,並以此作為產權登記、征派賦稅的依據。《清代徽州魚鱗圖冊研究》(汪慶元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依據魚鱗圖冊實物文本,對清代徽州魚鱗圖冊實施的關鍵節點進行細緻考察。

該書上編選擇的魚鱗圖冊實物文本包括清順治年間休寧縣、歙縣、黟縣、祁門縣等魚鱗圖冊,清康熙年間休寧縣、祁門縣等魚鱗圖冊,清代歙縣私家魚鱗冊等原件40餘冊。通過個案研究,探究了清順治年間徽州地區的土地丈量、造冊歸戶等史實,論述了順治時期清丈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產生的影響;考察了清代「均圖」清冊在基層土地管理及賦稅徵收等方面的作用,清初里甲區劃的局部調整,徽州地區出現「均圖」魚鱗清冊,「圖」是地籍編製和管理單位,「圖正」是清代地籍管理和賦稅徵收的執行者。

徽商在故里佔有宅基地、墓地、義田等數量不等,多至數百畝,以非生產性宅地、風水墓地為主,為獲取地租的經營性田業數量不多。書中考察了清初黟縣魚鱗清冊在鄉村經濟和法制生活等方面的作用,認為黟縣的魚鱗圖冊登記、田底權與田面權分割、佃戶的人身依附關係松解,反映佃仆制趨於瓦解的變化;考證了康熙年間休寧縣出現的登記土地地權變動的魚鱗圖冊,發現清初徽州的地籍實行動態管理,這是中國古代社會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進步,自清初一直延續至民國,休寧縣農村地權關係處於有序狀態。

在地權動態記錄中,私家魚鱗圖冊彌補了官方魚鱗圖冊的不足,私家編製或抄錄的魚鱗圖冊,成為民間土地買賣及家族析產時的重要憑證。從清代徽州魚鱗圖冊所見地籍動態管理的特徵,即縣衙依法管理、業戶參與管理來看,當時徽州地區地籍管理者與土地所有者之間具有常態的互動關係。

作者的視界並不局限於魚鱗圖冊文本,而是聯繫明清社會經濟史、土地制度、賦役制度等學術前沿問題進行探索並有所突破,擇其要者有以下幾點

一是關於清代徽州魚鱗圖冊登錄的土地數字性質問題。清代魚鱗圖冊登記的土地數字有積步數與稅畝數,積步為丈量所得,是土地幾何面積;稅畝依據「步畝則例」換算而來,是承擔賦稅的土地面積單位。明清徽州魚鱗圖冊登記的土地數字,均為實際丈量所得,並非賦稅原額。明清休寧縣分類統計了全縣田、地、山、塘「步」的總數,一縣的耕地幾何面積在冊登記無遺。這一發現糾正了學界「明清的土地數字為納稅單位」的片面觀點。

二是關於明清魚鱗總圖與魚鱗冊的關係問題。由於文獻記載的差異,一些論著對魚鱗總圖的論述不盡相同。作者考證後認為,史籍所載「魚鱗圖冊」是魚鱗圖和魚鱗冊的統稱。「圖」是魚鱗總圖,「冊」是魚鱗冊,兩者形制有別,作用不同。魚鱗總圖是總括土地丘塊的地形分布示意圖,在地理空間分布上有連續性,挨次繪圖編號,但不登記田土畝數。魚鱗冊是將「總圖」上編號的每塊土地繪製成獨立地塊的分圖,詳細登記都圖、業戶、土地數字、四至等信息。明清文獻記載縣、鄉、都、里的「魚鱗圖」均為魚鱗總圖。釐清了魚鱗總圖與分圖的關係,確立了魚鱗圖冊形制的正確認知。

三是關於徽州地區宅基地納入田賦與徽州地區的地權關係問題。考察徽州魚鱗圖冊後發現,明清時期農民的宅基地、墓地等非生產用地納入田賦徵稅,徽州魚鱗圖冊繪圖、登記在案,宅基地的價格超過耕地數十百倍,宅基地佔有關係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村社會階層的劃分。這一研究成果豐富了學界對明清賦稅制度、農村社會經濟關係的認識。

四是對清代魚鱗圖冊在全國實施的論證。針對一些清代經濟史、制度史論著或不涉及魚鱗圖冊,或認為魚鱗圖冊形同具文的現象,作者通過考察提出,清代徽州魚鱗圖冊原件遺存最多,但並非孤例,魚鱗圖冊在全國範圍實施,是清代土地賦役制度的重要內容。

該書利用魚鱗圖冊所載原始資料,在探索徽州土地關係等問題上多有創見,有些思考雖然還不是系統全面的論述,但均是從個案考察中發現問題,堪稱論從史出。書中附圖200餘幅,這些稀見的原件圖錄有利於讀者直觀認知魚鱗圖冊的面貌。

(作者單位:安徽博物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辦《學根本大法 立人生大德》課程
李馨:發揮教師關鍵作用辦好思政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