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梅雨季節,如果你的白茶出現這五種味道,說明你的白茶存壞了

梅雨季節,如果你的白茶出現這五種味道,說明你的白茶存壞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進入六月,南方大部分地區將要迎來梅雨季。

這段持續有陰雨天氣的氣候現象,恰逢梅子的成熟期,詩意的古人將其稱之為梅雨。

其實,除了黃梅,時下還是不少南方水果的上市期,楊梅、水蜜桃、荔枝等。

嬌滴滴楊梅、蜜桃、荔枝,儲存不易,難以保鮮,須得趁著初夏,方能賞其佳味。

白裡透紅的水蜜桃,清香很是怡人,順手拿起一個,圓潤可愛,粉嫩可愛,像美人柔美肌膚,吹彈可破。

咬一口桃肉,甜潤的汁液溢滿口腔,濃濃的果香襲來。

蜜桃瓜果成熟的溫柔初夏,吮吸一口空氣,都滿是舒適的清甜。

然,新果好吃,儲存卻不易,像水蜜桃等含糖較高的水果,放上兩三天,在處於變質臨界點時,常會散發出一股子酒味。

出現酒味的桃子,其實是不新鮮的,是果糖發酵過後的產物。

喝茶品茶,風味簡樸的白茶,在存壞時,同樣會散發出各類不好聞的氣味。

存壞變質的茶,可飲用價值微乎其微,不值得更飲用!

若是您家中儲存的白茶,出現下邊這五種氣味,可要多留心。

《2》

酸梅味、梅子味!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季,陰雨潮濕天氣偏多。

偏偏,白茶在儲存過程中,水汽是莫大的天敵。

若是存茶防潮工作稍有不慎,水汽侵入白茶內部,在水汽的作用下,白茶就會生出不少怪味來。

其中,發出酸梅味、梅子味的白茶,就是典型的受潮變質產物。

曾幾何,梅子味老白茶,在白茶圈名氣不小。

但,只要多加了解,就能知道梅子味根本不屬於正常白茶的氣味。

所謂的梅子味、梅子香,不過是一番謊言,是為了銷售變質老白茶,而編造出來的故事。

正常的白茶,並不會有任何酸味產生,畢竟白茶與生俱來,就沒有任何酸味基因。

不像我們平常吃水果,會有各類檸檬酸、蘋果酸的存在。

老曹當年帶兵打仗,長途行軍,士兵又渴又累。

機智百出的老曹,提到前面有梅子林,梅子可以解渴。

想到酸溜溜的梅子,士兵們不由得直冒唾液,不由解了口渴。

然,白茶中天生就沒有具帶,這種能刺激人體口腔分泌大量唾液的酸類物質。

再加上,白茶制茶工藝簡樸,經過萎凋和烘乾得來,正常工藝的白茶,同樣不會發出酸味。

這樣一來,白茶生出酸味,發出酸梅味、梅子味自然是出現在儲存環節。

由於儲存不當,導致白茶發酸。

明明不具帶酸味的白茶,在儲存過程中為什麼能發出酸味?

發酵,並且這個發酵程度還不輕!

像傳統釀醋工藝中,將原本沒有任何酸味的乾燥穀物,釀造成大米醋、高粱醋,便離不開發酵。

將糧食加水蒸熟後,經過糊化、液化和糖化後,再用酵母和醋酸菌發酵產生酸。

加水和發酵,是酸味得來的秘訣。

白茶發酸,和釀醋的原理相似,在存茶過程中,白茶受了潮,外界水汽大量侵入,水汽進一步作用和發酵,就令白茶生出了又酸又澀的梅子味。

妥當儲存下的白茶,在嚴實避光、乾燥、密封、無異味和陰涼處儲存下,完全隔絕與外界水汽和環境的密封。

如此一來,白茶可以不斷發生良好轉化,得出葯香、陳香、稻穀香、棗香沉沉的珍貴老白茶。

而出現梅子味,對白茶絕非好事。

這意味著白茶受了潮,變了質,內質大為受損,品質一去千里!

買茶,要勇敢的對梅子味白茶說不!

《3》

巧克力味!

白茶當中,巧克力豆子般的氣味,常出現在受潮的白毫銀針、牡丹王中。

幽幽的、悶悶的、沉沉的,是股子聞起來不爽利的味道。

不少人認為,巧克力味,是老白茶的正常氣味。

其實不然。

檢驗真相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散發著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送去權威機構檢測含水量。

若是水分超過8.5%,明顯就是受潮了,水分超標。

正常的白毫銀針,牡丹王,由於芽頭肥壯,白毫多,它們身上最為顯著的香氣,是毫香。

新茶時期,毫香呈現出乾燥的蘆草香、蕨菜香、以及乾燥的野草香。

金秋八月時期,遇上一大片晒乾的狗尾巴草,湊近嗅聞,那股子爽朗的氣味,和新茶的毫香十分相似。

白茶的毫香會隨著儲存轉化發生改變,跳脫出新茶的身份後,毫香常呈現出稻穀香、大麥香、糧食穀物香氣。

除了毫香外,銀針、牡丹王同樣有著白茶中常見的花香、葯香、陳香等。

但,無論新茶還是老茶,銀針和牡丹王在正常品質下,都不會發出巧克力味。

巧克力味,是種受了潮後白茶散發的氣味。

要麼是制茶時,肥厚的芽頭內部,未能徹底烘乾,就推向了市面。

在後期儲存時,芽頭內部的水分,由內而外進行作用,水汽發酵生出巧克力味。

要麼是存茶過程中,不夠認真和嚴謹,包裝沒有及時密封,讓水汽跑了進去。

或是將白茶放在濕度過多的環境,也沒有多留意用空調或是抽濕機等進行抽濕。

當白茶內部承受過多水汽時,會破壞原有內在養分和芳香物,導致白茶變色變味,發出各類怪味道。

買白茶,遇上巧克力味的茶,千萬不要覺得這是稀有香型,還是敬而遠之為妙!

《4》

煙味!

發生受潮的白茶,竟然會產生煙味,這是不是很神奇?

這股子煙味,並非是香煙的味道,而是像燒濕潤植物產生的氣味。

舊時農戶家裡,場院堆放的柴火,不小心淋到雨,這樣發潮的木頭,燃燒起來能聽到「嗤嗤」的水汽作用,並且冒著一股子濃重的白煙。

又或者,燃燒田間地頭的秸稈枯草,淋過雨也曬過太陽,半干不濕的枯藤敗葉,混在冬天的濃霧裡,隨風遠遠飄來,又悶又潮的嗆人煙味。

白茶中的煙味,正是這股子熏人的煙味變淡後的感覺。

這種煙味出現在白茶中,往往是不正常的, 是白茶發生受潮的產物。

那,煙味和白茶受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它們是怎麼聯繫在一起呢?

煙味的產生,有兩大來源,一是在制茶烘乾時,火候和時間沒到位,茶葉沒有被烘透,導致白茶的含水量不達標。

干度不合格的情況下,哪怕後期再用心儲存,白茶內部水汽作用,會導致其自動返潮,生出煙味。

第二種情況,也可能在於干度足夠的白茶,在儲存的時候,不夠用心。

將白茶放置在密封度不高的包裝內,像是陶罐、木箱、紫砂罐中,時間一長,白茶受到外界水汽侵入,就受潮變味了。

散發出這種屬於濕潤草木燃燒後,變淡的氣味。

可見,選茶買茶時,不妨多用鼻子嗅聞,若遇上這樣的怪味,那就不值得買!

若是您家中存的白茶,散發出這樣的味道,那就說明,這款茶已經受潮。

這可就得多留心,自己平日的存茶方法哪裡出了問題,往後再存白茶時,要用三層包裝層層嚴實密封,再放入清潔乾燥的環境,好好儲存!

《5》

竄味!

從嚴格意義上說,竄味並不屬於某種特定的氣味,而是產生異味的一種方式。

若是按照英語的語法解釋,竄味是動詞,而非名詞。

上文提到的梅子味、巧克力味、煙味,都屬於白茶受潮變質的產物。

而竄味,卻是多種白茶怪味的總稱。

和榴槤放在一起, 沾上榴槤味的白茶,算是竄味。

將白茶存在客廳,沾上香煙味的白茶,也是竄味。

……

茶香清純馥郁的白茶,只要沾染上外界的怪味異味,一應都屬於竄味!

竄味,指的就是外界的氣味,跑到了白茶當中。

合格的白茶成品,在干度足夠低的情況下,很容易吸收周圍的水汽和異味。

茶葉表面分布著不少毛孔,進行自然的吐納呼吸。

長期儲存白茶,在共同的吐納間,白茶茶香不斷歸攏轉化,茶香愈加甘和。

慢慢從新茶的鮮香,轉化成老茶的醇香。

但,在白茶儲存吐納的過程中,若因包裝沒有嚴實密封,或者存茶環境有較多的異味干擾,白茶吸附上周圍環境異味後,都會發生竄味。

那,這些發生竄味的白茶,還能喝嗎?

若是面對竄出榴槤味的白茶,可以心無芥蒂,忽略掉氣味。

那將其泡來喝茶也無妨。

然,發生竄味的白茶,往往不止是氣味上的改變,受潮變質的風險,同樣極大。

試想,包裝沒有嚴實密封的白茶,既然能發生跑氣,必然也會留下水汽侵入的通道。

因而,白茶少有發生竄味,而不受潮的情況。

如此,既有竄味,又受潮變質的白茶,還是早早將其捨棄為佳。

從竄味的白茶,可以得出存白茶經驗,存茶包裝要嚴實密封 存茶環境要清潔乾燥無異味。

白茶儲存,好好呵護白茶的美好品質,留住純正茶香,才能感受更多的喝茶趣味!

《6》

霉味!

發霉的味道,一聽就能令人敬而遠之。

喝茶品茶,無論哪種茶,出現霉味都是不正常的,白茶也不例外。

食物變質發生霉味,往往是危險的食品安全信號。

幾千幾萬年的人類進化之下,人體對於霉味感知十分敏感。

並且在潛意識下,就能得知,出現霉味的東西,不能再食用。

那,好好的白茶,為什麼發出霉味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和受潮有關。

乾燥硬挺的白茶芽葉受潮後,過多的水分作用促使白茶內部的養分分解,茶氨酸和可溶性糖、果膠物在消耗的過程中,會吸引不少黴菌。

生出黴菌的白茶,內在的養分物質會被消耗殆盡,只留下一具空殼。

最後,黴菌鳩佔鵲巢,在白茶芽葉表面,形成肉眼可見的霉斑,霉味的便由此產生。

霉味是種什麼樣的氣味,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

一個放壞變質的橙子,外表長出綠色的菌斑時,發散出來的味道。

一間舊式的老屋,木製傢具和木樑在積年累月的水汽影響下,發悶發潮的氣味。

連綿陰雨天氣下,打開一排許久沒有清理過的衣櫃,發出來的味道。

霉味是沉悶的,與正常白茶乾爽、乾燥、溫暖的香氣,迥然而異,完全不是同一個風格。

發霉的茶,為了健康飲茶起見,自然不值得喝!

《7》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感是人生體驗的一種最佳狀態,而越靠近最佳,樣本的量越會收窄。

而對於不幸的狀態,則會呈現出千奇百怪的變化。

像打靶射擊,精準的彈道都是相似的,而打偏靶的偏離情況,卻有無數的可能。

這句普世而客觀的名言,在白茶上也適用。

白茶中,香氣大抵都是相似的,而異味各有各的不同。

梅子味、巧克力味、煙味、竄味、霉味……種種怪味,難以細數。

喝茶選茶,可要多加分清!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老白茶餅的撬和取,是有技巧的,圖解撬老白茶餅的五大技巧!
日常沖泡時的三個小細節,稍不留意,讓你的白茶喝起來判若兩茶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