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可大可小很神奇 光圈到底應該怎麼設置

可大可小很神奇 光圈到底應該怎麼設置

無論你是否對攝影感興趣,可能都聽說過大光圈虛化這樣的攝影辭彙。在很多手機廠商的發布會上,在宣傳自己手機拍攝性能強的時候,也都會提到自家用的鏡頭最大光圈可以達到F2.0等。那麼光圈到底是什麼?真的是越大越好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最大眾化的攝影辭彙。

什麼是光圈?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光圈?簡單來說吧,光圈就是控制光線進入鏡頭的裝置。如果想要擴大進光量就使用大光圈,如果想要減少進光量就使用小光圈。光圈用英文字母F表示,F=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圈的直徑。需要注意的是,F值與光圈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 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反而越小。常見的光圈值有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

光圈葉片數量多,光圈就趨近於圓形

光圈主要分為三大種類,固定式光圈、貓眼式光圈和虹膜式光圈。我們現在接觸的大多數鏡頭,採用的是虹膜式光圈,由多個相互重疊的弧形光圈葉片組成的,並且葉片數目越多,虹膜式光圈的孔徑越近圓形。

光圈大小對於成像有什麼影響

使用大光圈拍攝可以提升單位時間的進光量縮短快門速度,既可以避免手持拍攝時身體的輕微抖動對成像的模糊,又能記錄下稍縱即逝的精彩瞬間。使用小光圈拍攝因為單位時間內進光量的減少,要想獲得同樣曝光的照片,就需要延長曝光時間也就是快門速度變慢,如果是手持拍攝就會因為身體的抖動造成成像的模糊,也無法清晰定格快速移動的物體。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提高感光度來提升快門速度,但感光度的提升又會帶來畫面噪點的問題。因此在弱光環境下或者想要抓拍精彩瞬間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大光圈來拍攝,既提升快門速度又可以獲得清晰明銳的照片。

光圈、快門、感光度對於成像的影響(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既然大光圈可以獲得清晰明亮的照片,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拍攝都使用最大光圈就可以了呢?

當然不是!光圈的大小除了可以控制進光量讓畫面的明暗產生變化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控制景深。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圖像的範圍,光圈大小的改變會讓景深產生變化,使用大光圈拍攝時,會獲得更淺的景深,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我們常說的主體突出背景虛化就是指使用大光圈拍攝獲得的效果。具體到日常拍攝中,並不是所有的拍攝題材都只追求大光圈淺景深,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用到小光圈拍攝。

不同光圈,不僅影響進光量,也影響景深範圍

各檔光圈下的景深變化

使用大光圈拍攝的題材

既然大光圈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那麼在弱光環境下比如室內、夜景就需要使用大光圈拍攝了,既可以確保正確的曝光同時又可以縮短快門時間,獲得曝光準確同時清晰不虛的照片。

大光圈夜景照片

大光圈星空照片

使用大光圈拍攝可以獲得較淺的景深,在拍攝人像、靜物、花卉這類需要儘可能的突出主體虛化背景的照片時,就需要使用大光圈了。

大光圈人像照片

大光圈花卉照片

使用小光圈鏡頭拍攝的題材

在拍攝風光、多人合影等照片時,我們需要畫面中位於不同位置的各種元素都清晰,就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以獲得更大的景深。

風光照片需要使用小光圈拍攝

拍攝合影時使用小光圈擴大景深範圍

另外組成鏡頭的鏡片都是中央的光學素質要好於鏡片邊緣,光圈越大意味著更多的光線是從鏡片的邊緣通過,反映到照片上就是銳度不高、暗角和色散等問題。因此很多時候一枚大光圈鏡頭的最佳成像並不是它最大光圈時,而是縮小一至兩檔光圈。當然高等級(就是很貴啦)大光圈鏡頭,因為鏡片研磨、鍍膜、材質、鏡頭結構等更加優秀,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很好的畫質。

測試銳度的標板

不同光圈下的銳度變化

不同光圈下的暗角變化

當然也不是說光圈越小成像就越好,因為光線衍射等問題,在進一步縮小光圈後解析度反而是下降的。因此在購買一款鏡頭後,一定要多拍多觀察,逐漸了解這枚鏡頭在何種光圈情況下可以做到畫質最優以及它的光學特性。

總結: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講的光圈知識:1、光圈就是控制鏡頭進光量的裝置,以英文字母F作為標識,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2、光圈大小不僅影響進光量、畫面明暗,而且和快門速度、景深範圍也是息息相關。3、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使用大光圈拍攝,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突出單一主體或者弱光環境下需要使用大光圈,需要照顧到畫面中各種元素的時候使用小光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因為這三點 現在的手機不再使用金屬外殼
十代酷睿官方美圖:這還是我們熟悉的英特爾嗎?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