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代機的巔峰之作!如今已撐起半個中國領空 美軍對它都羨慕不已

三代機的巔峰之作!如今已撐起半個中國領空 美軍對它都羨慕不已

利刃/醬爆

美國和俄羅斯的戰鬥機設計堪稱一時雙雄,各有特點。雖然現在的俄羅斯已經被美國甩出了好幾條街,但往日的遺產和輝煌依然不可小覷,這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就是蘇-27戰機。

蘇-27戰機作為蘇聯設計生產的一款雙發重型第三代戰鬥機,設計之初就瞄準了美國當時的空戰神器F-15。生產一款超越當時第二代主戰飛機的第三代戰機,要完成幾項基本的技術挑戰,特別是在外形設計上要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即在翼身融合技術之上生產出大航程、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的新戰機。由於對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這款戰機的難度太大,因此謹慎的蘇聯人將該計劃分為輕量級和重量級兩個部分分別實施,前者的成果就是米格-29,而後者的成果則是蘇-27,這也是為什麼蘇-27和米格-29在氣動外形上比較類似的原因。

但蘇-27勝在體積要大得多,這給其提供了很大的內容燃油空間和機翼升力,在航程和掛載彈藥能力上根本不是米格-29可以匹敵的。米格-29在後來獲得了"機場保衛者"的惡名,但蘇-27卻被每個進口它的國家當做神器和殺手鐧,讓美軍都羨慕不已。

蘇-27在外形上的第一個突破就是翼身融合技術。對於二代機而言,機翼和機身之間的差別非常明顯,過渡區也不平滑,這樣雖然製造起來很簡單,但卻會造成很大的誘導阻力,使飛機速度受到損失。而翼身融合技術就是利用先進的製造技術消除這個過渡區的差異,讓整個飛機看起來很平滑,這樣不但可以極大的消除誘導阻力,還可以讓機身發揮一定的機翼作用,提供更大的升力。這項技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主要是要對不規則的鋼板材料一次加工成型,而不是像二代機那樣分別生產組建再配裝。美國在設計生產F-15和F-16時也遭遇到這方面的挑戰,差點放棄了這兩款飛機的設計方案,也用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才克服。

蘇-27在外形上的第二個突破就是採取了升力體結構。傳統的二代機沒有前緣邊條翼的設計,所以飛機在拉起到一定攻角後會出現升力的急劇下降,導致飛機側翻、失速,也就讓飛機的機動性提不上去。但設計和加裝邊條翼並不那麼容易,因為邊條翼在飛機大仰角狀態下提供的升力是渦流,非常難以控制,需要精確的計算和模擬模擬才能最終確定邊條翼的物理外形。蘇-27的設計師們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突破了這一難題,且在具體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垂尾、擾流和其他部件的影響,做到了綜合平衡,效益最大化,這才讓蘇27做出了震驚世界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除了這兩點以外,蘇-27在細節上的設計更值得我國借鑒,例如將進氣道置於翼身融合的機身下方,不僅可以充分進氣,還可以加固機體結構強度。機匣安裝在飛機上部,雙垂尾設置在發動機外側,都大大方便了蘇-27的拆卸維護和部件更換。兩台發動機之間保持較大但非常合理的間距,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發動機氣流之間的互相擾動,並有利於提升內部空間,還能增加飛機的升力。

總的來說,蘇-27這款飛機處處閃耀著以西蒙諾夫為首的蘇聯飛機設計師智慧和光輝,這一點是我國航空工業人最應該借鑒和繼承的。如今蘇-27系列戰機早已兒孫滿堂,更撐起了中國空軍的半壁江山,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它將繼續捍衛共和國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現代坦克如何達到隱身?集齊這幾點 「變色龍、隱身斗篷」皆擁有
狙擊界的精英選手!一款是狙擊槍中的祖師爺 還有一款耳熟能詳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