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恭敬合掌的廿七種含義

恭敬合掌的廿七種含義

恭敬合掌, 蘊藏著天地之間殊勝萬法。我們對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諸佛的教法,還有依諸佛法如實修行的出家人,做任何恭敬之舉,都有極大功德。

為了向佛菩薩表示恭敬,

祈禱佛菩薩護佑而合掌。

為了挈入佛法的甚深義理而合掌。

為了向出家僧人表達謙和禮敬而合掌。

為了同修之間的合和,

表達禮貌問候而合掌。

外在的合掌行為

能反映內在的恭敬心和信心。

我們恭敬合掌一次,

就可以遣除諸多大劫業障;

若再一心一意觀想,

替一切眾生合掌,

替父母眾生念咒念佛菩薩聖號

併合掌迴向,

眾生也能得到合掌的功德,

眾生也能清凈消除諸多的業障。

合掌,即合併兩掌,

集中心思,恭敬禮拜之意。

合掌的禮儀,雖然看似簡單,

其中蘊含深厚的佛法含義。

正如佛經語深,不可思議,

一句話乃至一個字,

具有無窮的含義,

具有無量的功德,

擁有無上的境界。

宇宙,若比作一個大天地;

人體,就是一個小天地。

人,宇宙的縮影—小宇宙,

一切諸佛菩薩皆從人身修成。

如此,合掌的禮儀,

蘊藏著宇宙天地之間的殊勝萬法,

天與地,人與佛,

世間與出世間等。

萬法和合,

讓我們懷著至誠之心,

了解恭敬合掌包含的

廿七種功德和利益。

上圖為陝西法門寺規模恢弘的合十舍利塔。

建築寓意「和諧世界,眾緣和合。

1.平和

合掌時,雙手合攏,手指相互不可有好低,符合佛教講的平等待遇,和睦相處。佛教的最高境界為萬物平等平和。

2.不二合掌代表諸法不二。佛教講萬法皆空,不二法門。左右合為一體,代表不二之理。煩惱與菩提不二;自行與化他不二;自佛與他佛不二;性與相不二。同時還代表:空明不二、善惡不二、對錯不二,一切歸於不二,無彼此之別。

3、結緣尊重合掌代表和平、友好,結緣,尊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需要尊重。陌生人初次見面,做合掌狀,也表示尊重,尊重是友好交往、交談前的禮貌開場。向高僧或出家人合掌,與其結善緣,開啟友好的交往。

4、連心合掌時,雙手十指合在心口之處,表示誠心誠意,所謂"十指連心"。對佛菩薩合掌,心和諸佛菩薩緊密相連。

5、合心平時我們的十指散亂,代表散亂的妄心,現合於一處,代表一心。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一心不亂"、"一心皈依"。

6、相合做人需要合作一致的夥伴,手抓東西也需要左右合作。合掌代表彼此一致,與諸佛菩薩達成一致,請求諸佛菩薩與自己加持而成就心愿。

7、和諧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爭鬥。雙手抬起,表示赤手空掌,並無爭鬥之意。

8、和平合力

雙手可以傷人,一隻手也可傷人,現在兩掌相合,表示沒有一點兒傷害他人之意。兩人互相雙手合十,行合掌之禮,表示一切都安定。

十個指頭,各有長短,只有不爭,雙手合十,才能積聚力量,十指合於一處,也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

9.祈願

祈願善緣廣結,親緣珍惜,法緣殊勝,順緣具足,助緣相資,良緣即至。合十祈福,皆大歡喜。

10.空性雙手合十時,掌背微躬,掌心略彎,如此兩掌之間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思為領悟真理,悟入空性。

11.遍一切處合掌在心口處,兩掌豎直,表示豎窮三際,意思是總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窮盡無始無終的時間。而掌背略鼓,橫向發展,表示橫遍十方,指東西南北四方,加上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再加上方和下方,總成"十方",義為"遍一切處"。 宇宙融為一體,萬法歸於一心。諸佛菩薩、上師三寶、神靈等一切之能量,來自於自心,自心沒有與諸佛菩薩三寶相應,就得不到任何加持。唯有自心與諸佛菩薩相合,方能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如此合掌說明佛菩薩,在時空能運用自如,隨心所欲。

12.凈化右手指五毒貪、嗔、痴、慢、疑五種心。左手指五大智慧,又稱五明,聲明(聲樂、語言、文典之學),醫方明(醫學、藥學、咒法之學),工巧明(工藝、技術、算曆之學),因明(邏輯與倫理學),內明(佛學,專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學,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學)。合掌伸指,表達五大智慧凈化五毒之意,化五毒為五智,煩惱轉為菩提。

13.息滅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時時向外攀緣,不能反歸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緣"。殺、盜、淫、酒,都需賴於手。凡夫什麼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權,越多越好,是"貪";手又要傷人壞物,這是"嗔";手還會胡亂地、莫名其妙地傷人壞物,這是"痴"。現在,雙手相合,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代表止住雙手的妄動,收斂放逸的身心,就是息滅"貪、嗔、痴"。

14.趣入菩提雙手掌背為外,代表外境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塵;掌心為內,代表去迷悟道,覺心菩提。合掌則代表背塵合覺,不向塵向覺,為修行解脫之路。成就佛果,則改合為開,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時,表示放光接引,普渡眾生。

15.十法界合掌時,十指相合,手心相對,合在心口之處,表示十法界歸於一心。下至地獄法界,上至佛法界,都是唯心所現,從心而顯。合掌又代表佛界的自在十法,十願王,表示圓滿之意。所以合掌,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16.十波羅蜜合掌在心口,表示我們成佛要修十波羅蜜,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波羅蜜等十種,也表示普渡十方眾生,必需修十度。前五度屬於修福德,後五度屬於修智慧,合起來的時候就是福慧雙修,福慧兩足尊。

17.十方十指代表十方,合掌在心口處,表示眾生平等;也表示攝取十方眾生歸於佛道,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普度;十方又代表十方佛,十方菩薩,十方佛國,十方神明,十方世界等;也表示以恭敬心供養十方佛菩薩,並攝取十方佛國的功德,莊嚴自心,成就善根。又華嚴十玄門、普賢十願王,都表圓滿之義。所以,雙手合十,即表示能圓成佛果。

18.平衡合掌時,表達世界上分成陰與陽,例如:夜為陰,晝為陽;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女為陰,男為陽;空性為陰,光明為陽;左手為陰,右手為陽等等。說明陰陽平衡,人類才得以健康;也說明陽氣與陰氣平衡、和諧之時,人類才有賴以生存的空間。 雙手合掌表示陰陽平衡。在佛教中講空性和色相,要融入一體,就是陰陽平衡,才能身心輕安,才能領悟真諦。合掌表示空不離色,色不離空,空和色融入自己的心。

19.中道合掌代表遠離二戲論,也就是說反對常見與斷見這兩個極端。證悟涅槃,必需先要擁有"正見"。唯有擁有確知正見的人,才能證悟涅槃。 左手為斷見,右手為常見,人們皆有左右之見;其實,左右之見,常斷之見,都是虛妄。合而為一,無有常,也沒有斷,無有左右,遠離常見和斷見二戲論和左右偏見的二戲論,諸法進中道,方得心中的如來德相顯現。左右相合位於中位,心口之處,代表從容中道,不偏不倚,不住斷常,不著空有。

20.去執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而眾生擁有妄想執著,便無法證得智慧德相。妄想即分別,執著即分別;我執與法執,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虛妄。合而為一,無有左右,懂得諸法平等一如,平等心現前了,眾生跟佛平等,有情跟無情平等,平等心就是佛心。妄想執著既除,如來德相便顯現。

21.恭敬佛門人士常用恭敬禮之一,合掌,稱一聲"阿彌陀佛",雙方的心歸於寧靜與喜悅,即是歸於彌陀一乘願海,合二為一,一切諸佛所教,都會歸到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十方佛國,同贊阿彌陀佛,同宣凈土法門。

22.菩提心左手代表願菩提心,右手代表行菩提心。有大願而無大行,便成空願、虛願。無大願而行,屬盲目從事,難以達到很好的結果。二者相合,以發願啟動行動,以行動見證發願,才能圓成大願。 此外,左手代表勝義菩提心,指現前證悟空性的智慧;右手代表世俗菩提心,包括救度一切眾生而發願修持成佛的願菩提心,還有為了早日修持成佛而精進認真聞思修行的行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而沒有勝義菩提心,很難證悟空性,無法成就覺悟。若沒有世俗菩提心,無法趨入勝義菩提心。二者相合,以世俗菩提心啟動,用以見證勝義菩提心,方能達成正等正覺的境界。

23.正覺合掌表示自覺和覺他。左手多靜,代表"自覺"。右手多動,代表"覺他"。自覺而不覺他,只證小乘極果。覺他而不自覺,自身無能為力,引人誤入邪路。合二為一,方是菩薩行者,才能修成覺行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24.觀修合掌代表合二為一,"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左手為密,右手為顯,合掌為顯密雙修;左手為禪宗,右手為凈宗,合掌為禪凈雙修;左手為大圓滿,右手為大手印,合掌為大圓滿和大手印雙修;左手為止,右手為觀,合掌為止觀雙修;左手為空性,右手為明慧,合掌為空明雙修;左手為空性,右手為大樂,合掌為樂空雙修。諸法修持,雖然方法不同,本質卻相同,目的也相同。重要的是認準一門,深入修行。

25.供養合掌代表將世上珍貴的一切物品供養諸佛菩薩,啟迪我們如法修持。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佳,無上供養之一;左手為七珍寶,右手為八吉祥,合掌代表一切供養諸佛菩薩三寶上師神明等。 此外,身體如同一隻盤子,而雙手合掌就是盤內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由此而知,合掌指因地修行,花開結果,即是菩提。

26.萬法唯心十指相合,手心相對,且合於心口,表示十法界歸於一心,下至地獄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從心而顯。

27.解行合一

佛陀釋尊,左有目鍵連,神通第一;右邊有舍利弗,智慧第一。神通顯示智慧善巧,通達無礙。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擇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 文殊、普賢是如來左右二脅士;文殊是諸佛之師,表"信、解",居左;普賢是一切如來長子,以十大願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雙修。 阿彌陀佛左脅持為觀音,右為大勢至。觀音,三十二應,普門示現,表智慧善巧、通達無礙,屬"解";大勢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屬"行"。左右相合,還是"解行合一"。 左手多靜,主"解",右手多動,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 這樣,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練,增長邪見。解而不行,增長無明,如紙上畫餅。《金剛經》謂:"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正確的合掌方式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在用,如在佛像前要合掌示敬,與人見面也合掌示禮。合掌看似簡單,實表深廣的佛法。

許多佛典都宣說了恭敬三寶的功德,如《法華經》雲:「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

因此,我們在遇到三寶時,最好雙手合十,如果雙手合十不方便,可以單手作禮,如果兩隻手都騰不出來,可以低頭致禮。

合掌的式樣有很多種,但佛門的合掌禮儀,是以兩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彎,舉至心口處輕合,不可過緊,宜如塔形。

《菩提道次第修習加行六法妙道入門經》云:「兩掌合緊不留餘隙,是為外道合掌,第一會淪為外道,(因心為形役,難入真空妙有之境故);第二會感生在無佛的地方,不聞三寶之名。」

《兜率天讚歎經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語明燈經注》云:「外道合掌,緊閉掌心,將來必墮生於無佛之地;以如是合掌,不得真空之理,執著成性故也。」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當我們的生活遭遇不幸和痛苦怎麼辦?不妨試試這樣做
弘一法師手跡:《格言別錄》處世良方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