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安方:為什麼說發達國家缺少提高全球治理效能的內在動力?

李安方:為什麼說發達國家缺少提高全球治理效能的內在動力?

最近,大家都很關注世界經濟。特別是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加劇,世界經濟似乎蒙上一層陰影。20年前,全世界都在為全球化興奮;20年後,全球各地,特別是發達國家,卻到處充斥著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甚至頻繁的動作。

近期一些國際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增長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增長開始出現停滯,世界經濟不再上行了。可是,當前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科技還在不斷進步,人工智慧突飛猛進,5G時代即將來臨,產業技術還在加速迭代,為什麼世界經濟不再上行了呢?問題出在哪裡呢?一般來說,經濟學家是不會反對全球化的,但是今天全世界的經濟學研究者們也拿不出應對全球經濟問題的有效辦法。

或許,現有的理論可能落後於時代了,應對快速變化的時代,經濟學的解釋工具有點失靈了,比如現在通行的國際貿易理論誕生於兩百年前,1776年的《國富論》、1817年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些兩百多年前的理論今天我們還在用。理論上的滯後,當然就會有現實中的困惑。

現在大家都談到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其實在現實的世界經濟形態中,早就多出了一個重要主體——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在全球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和社會不平衡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研究;而在分配領域,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的二次分配問題還有待深入的觀察和分析。

如果沒有全球政治的共識,全球經濟治理就很難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全球經濟治理依託國際經濟組織的變革,應本著更加照顧新興國家的利益,從而使世界運行得更加平穩,但是目前來看發達國家在推進全球治理改革的時候,其國內政治基礎非常薄弱,因為大部分蛋糕被資本利益集團拿走了,而選民選的是國內當政者,這樣的偏離很難給發達國家提供全球治理改革的內在動力。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非常小,發達國家全球領導力與治理力的效能低下及其國內政治基礎不強,才是制約當下全球治理的最主要障礙因素之一。

我們還要看到,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成本負擔。全球的生產體系,由於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規則和運作流程,一旦被打破,那麼調整的成本是巨大的,而重中之重的影響,是信心受挫,這甚至是難以估量的。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完整提出了「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內涵,其中共建「一帶一路」,令世人矚目。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宏觀到微觀,已經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加強對「一帶一路」成功案例的研究,及時總結出新的理念,建構新的理論,回答實踐中的新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6月3日,39年前,我國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第90個成員國
名角當導師做評委,讓戲曲從舞台走到身邊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