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馬未都: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寶藏

馬未都: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寶藏

頂部由1656塊玻璃片組成的「大中庭」位於大英博物館的中心,這裡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大英博物館自開放以來,已經走過256周年,藏有各國珍品600多萬件,其中中國文物2萬多件。

公元1753年,英國醫生漢斯? 斯隆爵士去世,享年94歲。他不僅是一名著名的醫生,更是一名大收藏家,他身後留下的收藏品達79575件之多,漢斯本想將收藏品捐給國家,但生前未能如願,直到政府通過發行彩票籌得資金後,董事會購買了一座17世紀晚期的建築作為館址,漢斯的終生收藏才找到最好的歸宿。

這就是大英博物館的由來。1759年的1月15日,大英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拉開了英國博物館的序幕。從開放日計起,大英博物館已經走過了250餘年。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待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的展廳平起平坐;它不以慣常的分類方法展出,而是按年代排列,讓各國觀眾在中國古代文化物證中徜徉,縱向推進,橫向比較,給好學者以提示,給好奇者以學養。

【粉彩花鳥扁壺】 清雍正 高29.3厘米

這件扁壺以溫和的粉彩、寫實的畫法,注重表現花卉的顏色盈澤和陰陽向背以及飛鳥羽翎的質感和色彩變化,整幅畫面有點兒像蘇州評彈,淺吟低唱,餘音繞梁,非常優美;並以花枝上的兩隻白頭翁,表達了「白頭富貴」的美好願望。粉彩是中國陶瓷史上最後誕生的一個主要品種,它的出現打破了數百年以來青花的霸主地位。

【黃地青花四果石榴花盤】 明宣德 高5.5厘米 口徑29.5厘米

中央為纏枝石榴花,四周分別為柿子、桃子、荔枝及櫻桃四種果實的花枝。宣德在位的十年,景德鎮官窯燒制的瓷器達數百萬件,產量之多、質量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大英博物館2009年5月開闢95號館,輪流展出裴西瓦樂?大維德先生收藏的1700多件高品質中國陶瓷。這些藏品個個精美絕倫,幾乎囊括了中國陶瓷發展史,被公認為除台北故宮、北京故宮之外的季軍收藏。

喜歡中國陶瓷收藏的人不應該不知道大維德基金會。裴西瓦樂? 大維德先生在18歲就開始了中國陶瓷探索之旅。他對中國陶瓷一往情深,傾注了畢生精力與財力。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大維德先生共收藏了1700多件優質的中國陶瓷,平均每周超過一件。1950年,大維德先生將這批陶瓷捐贈給倫敦大學。兩年之後,倫敦大學為此成立了大學博物館,開放給學生、學者以及民眾參觀。這批高品質的中國陶瓷,幾乎囊括了中國陶瓷發展史,被公認為除台北故宮、北京故宮之外的季軍收藏。比如汝瓷,全世界總共收藏67件,台北故宮23件,北京故宮17件,大維德基金會竟有11件。

大維德先生熱衷於收藏,他以狂熱的心境收藏中國陶瓷,著名的藏品有:元至正十一年款龍紋大瓶;宋汝窯三足奩;宋耀州窯刻花大盒;宋定窯刻花大梅瓶;宋紅斑長頸瓶;宋官窯侈口瓶;元青花釉里紅大罐;明洪武釉里紅纏枝花卉執壺;明永樂青花海水龍紋扁瓶;明成化雞缸杯;清雍正粉彩花鳥扁壺;清乾隆琺琅彩蘆雁執壺等等;大維德先生的收藏個個精美絕倫,走進大英博物館為其新開闢的95號館,就感到琳琅滿目,明星薈萃,大有擁擠之感。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中國瓷器最有名的莫過於至正十一年(1351)青花龍紋大瓶了。這大瓶的名氣在青花瓷中可以說天下第一,什麼原因支撐這個說法呢?首先是它有確切紀年,直接書寫在瓶頸上,一絲不苟,說得清清楚楚。全文如下:「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這段文字以青花書寫於瓷器之上,不可更改且信息量大,地點、人物、事由、目的、時間,所有有價值的要素齊全,不疏漏一點。加之內容豐富,繪製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故此件元青花大瓶作為標準器當為魁首。實際上,當年美國人波普博士就是以此為標準,研究出元青花的,距今也就半個世紀。換言之,沒有這對大瓶,元青花之謎揭開還會推遲若干年。

【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 元至正十一年 高63.6厘米

這對龍紋大瓶幾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如龍紋、海水、蕉葉、扁菊、雲紋、雜寶等,且繪製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故此對大瓶作為元青花標準器當為魁首。如仔細觀察大瓶的象耳下沿、瓶肩處,則均能發現無釉點,顯然是環的銜接處,但環的大小、形狀等均無從考證。此瓶成對,器型複雜,形體又大;九層紋飾(耳飾算一層),幾乎囊括元青花繪畫內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畫),尤其龍紋的繪製,形象兇猛,騰雲駕霧,生動之極;元青花的海水、蕉葉、扁菊、雲紋、雜寶的繪製方法,都以此瓶為準。後凡是層次多,繪製內容相彷彿的元青花,都被統稱為「至正型」,可見此瓶的影響力。

宋代是中國陶瓷的第一個高峰期。官窯尤其是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蓬勃發展,主要以收斂、溫厚、寧靜、含蓄等素色瓷作為表現形式,強調內心的感受。五大名窯在表現方式上大體相同,卻各有千秋,但整體上都表達了宋代的宮廷審美,代表的是官方和貴族的利益。

【官窯侈口瓶,左】 浙江省杭州市,高18厘米,口徑8.5厘米。

【鈞窯紅斑長頸瓶,右】 河南省禹縣,高29厘米。

【汝窯青釉三足奩,下】 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高15.3厘米,口徑24.8厘米。

【定窯刻花大梅瓶】 河北省曲陽縣,高36.5厘米

宋代的陶瓷,從官窯到民窯,整體上是一個非常豐滿的體系,品種齊全,出現了所有的裝飾手法,為中國陶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宋代民窯有八大系統,剛好以長江為界,北方四個、南方四個,其中北方青瓷耀州窯和南方青瓷龍泉窯因相似常被人錯誤判斷。過去北方人看到龍泉窯稱其為「南耀州」,而南方人則稱呼耀州窯為「北龍泉」。

【龍泉青釉有蓋執壺】 浙江省龍泉地區,高21.1厘米

【耀州窯刻花大盒】 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高9厘米 口徑17.1厘米

【鬥彩雞缸杯】 明成化 高3.8厘米 口徑8.3厘米

鬥彩是彩瓷的一種,即先用青花勾出輪廓線,再在輪廓內填上彩,創燒於明代成化年間。成化瓷器中鬥彩價值最高,而所有杯形器中,雞缸杯最為珍貴。「雞」的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傳達著吉祥的寓意,但如此大量畫在瓷器上的僅成化一朝。

【青花釉里紅鏤雕大罐】 元代 高33厘米 口徑29.5厘米

釉里紅是中國陶瓷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品種,燒造難度極大,而青花釉里紅則是紅色與青花相結合衍生的獨特產品。這件大罐頂部以牡丹、蓮、菊和梅表現春夏秋冬,中部四面則以鏤雕方式展現立體的紅花藍葉紋飾。

【磁州窯白地黑彩熊紋枕】 北宋 高24.7厘米

色彩強烈的白地黑花是最典型的磁州窯瓷器,而率真、粗獷、自由、沒有約束則是它最主要的特徵。磁州窯是北方最重要的窯口,化妝土的使用是其對陶瓷工藝的巨大貢獻,歷史上磁州窯大量出口,一直延續到明清,從未間斷。

磁州窯馬戲枕上畫了一隻憨態可掬的狗熊,軀體前傾,前爪持一棍狀物,用途不明,脖下系一粗繩,拴在一矮木樁上。工匠沒去描繪馬戲表演時場景,而是抓住狗熊幕後休息的瞬間,以一斑可見全豹的手法,反映了宋代百姓豐富的生活。馬戲至少漢代就非常流行,「戲弄蒲(仆)人雜婦,百獸馬戲斗虎。」(漢桓寬《鹽鐵論》)到了唐代,馬戲中有關馬的表演成為專門技巧,稱之馬伎,多是游牧民族帶給我們的。《新唐書?回鶻傳》載:「樂有笛、鼓、笙、觱篥、鈴;戲有弄駝、獅子、馬伎、繩伎。」

入宋,馬戲內容越發龐雜,耍熊且為其中一種。因熊其動作類人,前爪伸出,後足直立,模仿人近似,故深受百姓喜愛。中國文化中視其憨為忠厚,成語中有「憨態可掬」一詞,多為讚美。所以熊之憨態就成為了深受百姓喜愛的形象。熊枕誕生,一表明宋代生活富足,人民安居樂業;二反映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僅畫一小景,就反映了大千社會。

【景泰藍龍紋大蓋罐】 明宣德 高62厘米

景泰藍是中國金屬工藝品中的重要品種,因景泰藍需要用紫銅作坯,而銅在明代仍是錢幣的用材,故明代以前少有用銅如此之多、體積如此之大的景泰藍製品。

景泰藍是個民間俗稱,學名叫掐絲琺琅。其實,學名只在學術界寫文章用,民間及口語亦稱景泰藍。按明朝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之稱謂,景泰藍也應誕生在景泰年間,但恰恰與眾不同,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誕生,早在元朝已引進中國,不過是在景泰年間得景泰皇帝青睞而名聲鵲起。

明代以前的景泰藍少有體積能與此罐抗衡的。由於銅在明代仍是錢幣的用材,用如此之多的銅製作景泰藍顯然價格不菲。在大英博物館,這隻大罐陳設位置如此之低令我詫異,問其原因,專家告知此罐太重,放在高處恐不安全。面對心馳神往的宣德景泰藍大罐,我單腿下跪,與之合影,了卻久遠的心愿。

此宣德大罐用彩強烈,尤其使用了景泰藍罕用的黑彩,觀之有厚重之感;其紅彩色重,較一般紅色深沉,配上大面積黃彩,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反而不甚顯現。龍紋兇猛,五爪如風車旋轉,雙目圓睜,張口露齒,一副大明宣德之氣勢。尤為重要的是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重複鐫刻一遍,表明了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可見當年皇帝也是酷愛此物。

【孔雀綠釉罐】 元代 高33.5厘米

以顏色作為表現形式,是陶瓷的一種美學研究。這件帶有「內府」字樣的孔雀綠釉大罐,是元代的典型器。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及其他珍貴文物,補充了中華文明鏈條上缺失的重要環節,解釋了文明的成因,展現著文化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收藏 的精彩文章:

源於中國盛在日本的漆器,犀皮漆圓捧盒是馬未都老師的珍藏

TAG:講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