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修身立德,讀書立志

曾國藩:修身立德,讀書立志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是宗聖曾子的第七十世孫,他與胡林翼並稱曾胡,又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在晚清深厚的政治影響力是毋庸贅述的。曾國藩生活於中國社會轉型遭遇「千年未遇之大變局」的時期,但他一輩子以在京師翰林院做詞臣時理學大師唐鑒贈送的四句話為人生目標:不為聖賢,即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他自覺以先賢聖人的理想要求自己,「研幾」慎獨中進德修業,學問上承續拓展桐城古文,創立「湘鄉文派」,培養了有「曾門四弟子」之稱且頗有文名的張裕釗、薛福成、吳汝綸、黎庶昌等古文家,一生留下了詩文、簡牘、筆記、日記、奏章、家書等各類文字一千五百多萬字,而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所寫的家書。

他一生中不論如何繁忙,京城裡讀書修身治學為官,還是督軍行船帶兵打仗,總不忘記給兄弟子侄寫信,講求立志修身,探究學問做人,娓娓道來,總把金針度於人,以自己的精神成長的歷程,為官做人的經驗做例證,服人感人激勵人。在《曾國藩全集·家書》所留下的1520封家信中,除了給祖父母、父母的幾十封,絕大部分都是寫給兄弟子侄輩的,在這些家書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家族崛起的精神密碼,一種綿延不斷的獨特文化傳統。

修身立德:求學之根本

作為曾家的長子承重孫,曾國藩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子弟的責任。在家書中曾國藩把自己修身、治學、讀書、交友、為官、治軍等各個方面的體會心得,毫不保留地教給他們,他總能夠站得高遠。

他注重修身立德,不放鬆日常德行方面的修養,更不忽視從日常小事上對家人道德的教導。他教導家人要保留寒素門風,不可助長官宦子弟的習氣,就要求他們出門不宜坐轎,行事要人情厚用錢薄,不可輕易鄙薄他人;教導子侄勤奮有恆,就要求他們從不晚起床做起。如此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遠大目標同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連在了一起,非常容易為人領會和踐行。這是曾國藩家書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也讓家書讀來平易親切,毫無教訓說教的嫌疑,人生的教訓與道理也就容易為別人所接受。

如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夜寫給曾國荃的信中說:「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我生平坐患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當翰林時,應留心詩字,則好涉獵它書,以紛其志。讀性理書時,則雜以詩文各集,以歧其趨。在六部時,又不甚實力講求公事。在外帶兵,又不能竭力專治軍事,或讀書寫字以亂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無一成。」

曾國藩家書的成功教育之道,還在於曾氏總能夠從「為學」及「為人」的人生根本上入手,循循講來,頗有感染力。他經常教導子弟,務必把讀書與做人融為一體,要善於體察涵詠,在家書中曰:「古今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致諸弟中說:「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蓋人不讀書則已,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於《大學》。《大學》之綱領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後輩的教誨,包含著對人生的根本、人生的目標的一些明晰認識和判斷。

以志輔學:成學之通途

曾氏講求讀書論學最重立志,認為立定志向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基礎。言及讀書立志,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諸弟的書信中就特彆強調了為學先需立志的重要性:

「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初至京都,開始他從七品銜的翰林院檢討一職,他時時關心遠在湘鄉荷葉塘老家的正在為仕途拼搏的幾位老弟,可是這幾位老弟卻來信訴說,因家塾離家太近,容易耽擱,所以一定要到外面或教書或從師。實際上家鄉的這幾位兄弟真正渴望的無非是找了個借口託詞,只是想到外面的世界尋些熱鬧。這一點曾國藩哪能不知,於是直接指出了問題與病灶所在,今日讀來依然具有啟發意義。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國藩在致諸弟的信中,乾脆把立定志向作為讀書的第一個條件: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與此相類似的言語議論,屢屢在寫給子弟的書中出現,「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污下;高者摹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這些話告誡青年人不可在讀書的時候沒有一個高遠的目標和人生錘鍊的厚重期許,否則是很難做到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

曾國藩家書中包含著豐富的為人處世道理,其中關於立德、讀書與立志方面的訓誡更是對後人有著深遠影響。曾氏家訓培養了中國第一位駐英國公使曾氏長子曾紀澤、中國第一位留學國外取得學位的女性曾氏的曾孫女曾寶蓀、第一任駐韓國公使曾氏孫子曾廣鈞等一門數代才子,其中蘊含的道理更成為名言警句影響著一代代讀書人。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高宏存),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消夏有良方,看古人如何度夏避暑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史記》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