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何以滅亡?首先就是不識大勢

清朝何以滅亡?首先就是不識大勢

李鴻章在目前已經有成為「民族英雄」的趨勢,慈禧則永遠不會。所以,理性批評李鴻章的聲音就被視為「十惡不赦」受到一些人地圍攻,這又引發理性批評地反彈。也就是說,如果將李鴻章打造成「民族英雄」的人,不能夠理性地看待李鴻章的錯誤。那麼,理性批評李鴻章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多。否則,

(1)光緒沒有資格賣國、慈禧賣的是百年前的國,但李鴻章的危害則會影響未來

李鴻章本身的行為就有「賣國」嫌疑,他活著的時候,就有這種聲音而且還很大。光緒因為沒有實際權力,根本談不上賣國。例如「甲午戰敗」當「黃海海戰」失敗後,慈禧便開始主持和談事務,那時起,中國第一統治者重新回到慈禧手中,光緒的命令出不了皇宮已經定了。

那麼,現在批評慈禧的聲音為何不多?

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誇讚」慈禧永遠成不了主流。因為,其一,慈禧作為國家第一統治者,晚清的失敗她自然要承擔第一責任;第二,清朝已經亡國一百多年,「遺老遺少」已經非常少,努力誇讚慈禧的人也不會成為主流。

相反,對晚清失敗,要承擔「第二責任」的李鴻章,在現在已經有「民族英雄化」的趨勢。而這種趨勢,顯然已經成為某種主流觀點。為此,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李鴻章賣國」思想必然要說出不同的聲音。

習慣了二三十年誇讚李鴻章的勢力自然心生不滿,由此,兩種聲音的衝突越來越大。

(2)李鴻章雖然談不上「賣國」但「誤國」逃不了

雖然,有許多人都說「評價歷史應該照顧歷史現實」,但是,也不要忘記「歷史的最大價值是給今人提供借鑒意義,評價歷史與敘述歷史完全不同,敘述歷史是講述歷史的過程,這裡面可以不摻雜現代評價,但評價歷史只能用現在觀點評價歷史,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歷史的最大價值如何體現呢?純粹的講述歷史過程又有什麼意義呢?」

李鴻章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李鴻章雖然主張向西方學習,但思路只是「停留在武器層面」;

第二:李鴻章雖然主張向西方學習,但學習的目的是維護已經落後的清政府統治制度和秩序;

第三:李鴻章將自身利益、家族利益、淮軍利益放在了國家利益之前,淮軍軍紀渙散,雖有較為先進的武器卻沒有打出應有的的戰鬥力,在對外戰爭中逃跑居多;

第四:因為本身是維護清政府統治以及自身利益,對於在對外戰爭中,李鴻章對於抵抗派諸如左宗棠,對於民間反抗力量都採取「抑制」態度;

第五:李鴻章對目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留下一些洋務企業,然而,這些洋務企業之所以留存下來,並不是李鴻章的先見之明。主要依靠清政府和當時商人的財物、清政府給予的壟斷權力才得以留存。

但在當時,因為遍布淮軍子弟、親朋,貪腐問題嚴重、人浮於事嚴重,效率低下,虧本經營,個人卻缽滿盆肥。

綜上所述,李鴻章近二十年的被誇獎許多都是有問題的,現在該到了「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正義終將來臨:古巴的關塔那摩終會脫離美軍百年佔領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