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它曾將恐龍逼至絕境,厚度不到6毫米,卻奪走無數條生命

它曾將恐龍逼至絕境,厚度不到6毫米,卻奪走無數條生命

大概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過12公里的小行星落到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而據計算,小行星所產生的衝擊力相當於100顆原子彈同時爆炸,而在隕石落下的同時,還造成了大面積的森林火災以及海嘯,以及更為可怕的火山爆發等等災難。

「撞擊論」是目前為止學界支持率最高的一種理論,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了撞擊論越來愈多的缺陷,甚至有科學家指出,毀滅恐龍的是一種厚度不到6毫米的物質。該物質被稱為KT界線。

KT界線的大致含義是,白堊紀最末期的物種比例逐漸遞減,越接近KT 界線時物種消失越多,這也意味著在界線之後會伴隨著大量物種的滅絕。

該界線由一層薄薄的細質黏土構成,可惜的是至今沒有人知道該黏土的構成物質是什麼,但界線兩邊的浮游生物化石、地球化學都在暗示著白堊紀末期與第三紀之間存在著超過五十萬年的間隔。

在世界各地的礦山或者爐頭下方,人們都可以找到6500萬年前形成的岩石,在這層岩石下方存在著大量的恐龍化石,但在其上方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一副恐龍化石,因此人們將兩層界線命名為「KT界線」。

而在1978年,科學家在加州伯克利實驗室進行檢測KT分界線中的銥含量時,卻驚訝地發現,KT界線中的銥含量是在正常水平的三百倍以上,有時甚至超過了500倍,如此密集的銥含量只能來自外太空,因此科學家才猜測在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襲擊了地球。

而時至今日,小行星仍然是人類的最大威脅之一,儘管現代科技已經相當發達,攔截小行星完全是有可能的,但人們仍然不能保證擊落小行星後,小行星的殘餘碎片不會對地球造成巨大損害,因此,世界各國天文學家無時不刻都在觀測著宇宙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以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筆者-小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隕石襲擊,恐龍會進化出智慧嗎?研究員給出兩種答案
月球沒有發射台,阿波羅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看老美怎麼回答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