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要找媽媽」,孩子太黏人,錯在孩子嗎?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要找媽媽」,孩子太黏人,錯在孩子嗎?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果莓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媽媽被這樣一個問題煩惱:為什麼孩子由別人帶的時候是小天使,自己帶就會變成小惡魔?各種熊孩子行徑輪番上演:黏人,胡鬧,無理要求,哼哼唧唧……

1歲多的琦琦最近總是離不開媽媽,若非睡覺,一旦媽媽離開了她的視線,她就滿世界找媽媽。有時候在玩著玩具,轉頭髮現媽媽不在身邊,玩具也不要了,到處找媽媽。遍尋不到媽媽,立馬哭喊「媽媽」,聲音凄厲,家裡大人哄都哄不住。大人們沒轍,要上班或者有要緊事情不便帶上琦琦時,媽媽就只能讓奶奶或者外婆幫忙哄著琦琦,再偷偷溜走。多次以後,媽媽發現琦琦居然不再相信媽媽話了。

在與其他媽媽溝通過程中發現,不少孩子都有這情況。某些階段孩子不肯睡覺,某些階段孩子特別愛黏人,簡直就是媽媽的小尾巴。媽媽在上廁所,孩子都能拽個小板凳跑到廁所裡面對媽媽端坐著,也不怕熏著,簡直是讓人哭笑不得。

一、孩子變成黏人精原因

1.陪伴質量不高

父母陪伴質量不高,導致孩子內心對愛的需求沒被填滿。心理專家說:幼兒對情感的需要,就像吃飯一樣。吃飽了,不會到處找著要吃的。沒有吃飽,肯定會找你要。所以,陪伴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內心的情感體驗和交流。現在,很多媽媽並非全職媽媽,只能在下班以後陪陪孩子,在這有限的休息時間裡,媽媽們還想自己放鬆一下,於是看孩子便成了應付公差。稍有時間就抱起手機,總是盼著孩子早點睡覺,好有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媽媽人在心不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沒有吃飽,自然會一直追著要吃。

2.缺乏底線

沒有底線,容易妥協,反而讓孩子無法安定。很多媽媽寵愛孩子,有時候是無底線的。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一開始還在拒絕,後來就會在孩子的哭鬧中心軟,妥協,滿足那些一開始拒絕過的要求。孩子是聰明的,你嘴上不準,行動妥協。而他每次的哭鬧糾纏就是讓你妥協的鑰匙,百試百靈。孩子自然會習得以這樣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3. 缺乏社交的機會和示範

一些媽媽可能會發現:當很多孩子都在參與遊戲時,卻只有你的孩子不參加,黏在你身邊。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不是很主動。從孩子1歲起,家長就應該有計劃地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與其他人交往,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

其實,每個孩子黏人的背後,都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小秘密,可是孩子不管因為什麼太黏人,都是一種不良習慣,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幫孩子改掉黏人的習慣的重要性

1.黏人的孩子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中西方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兒童時期,中國父母見孩子遇到了困難,第一反應是馬上衝過去幫助孩子,生怕孩子有一點閃失,而西方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往往會躲在一旁,等待孩子自己脫離困境。西方的父母更注重孩子自強、自立能力的培養,而中國的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慢慢地使孩子產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養成懶惰、嬌氣、任性、軟弱等不良習慣,長大後經受不了挫折,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差。

2.讓孩子有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

孩子在獨立做事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困難,但一定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去幫助他,這起不了鍛煉孩子獨立性的目的,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千萬不要縱容孩子。慢慢的,就會幫助孩子培養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而不是一遇上什麼問題,就只懂得張嘴喊媽媽,畢竟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他能無時無刻的陪伴在孩子身邊。

3.讓孩子有決斷能力

孩子的事情父母不要幫助他們去做決定,而要把決定權交給孩子,這樣能培養孩子擁有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孩子就能自己獨立的去解決問題。

大部分孩子隨著他們的成長,黏人情況會慢慢消失。若家長過分緊張或者強行遏制,反而容易適得其反,甚至導致孩子的不安全感更深進而影響未來的健全人格的成長。我們應該用好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掉黏人的毛病。

三、改掉孩子黏人的毛病,家長應該怎麼做

1.提高陪伴質量,全身心的在地與孩子在一起

時間多少不是陪伴好壞的指標,我們應更加註重陪伴的質量。每一次的陪伴不必太長,但每天一定要有哪怕只有十幾分鐘,半個小時的時間是高質量陪伴的。關注他的感受,用心聽他說話,眼神不遊離,不分心,不應付。這樣的陪伴會讓媽媽和孩子之間產生高質量的情感鏈接和體驗,填補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情感需求漸漸「吃飽」,性情就會趨於穩定。

2.堅持自己的底線,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改變自己容易妥協的做事風格,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說了的事情堅決堅持到底,不管孩子怎麼哭鬧糾纏,都不放鬆自己的原則。在這裡,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溫和」。堅定但不失溫和,接納孩子的失望,但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也就是,我在感情上理解你,呵護你,但是在原則上堅持底線不動搖。漸漸的,孩子知道自己哭鬧糾纏沒有用,就不會再以這樣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3.正確認識分離,鼓勵孩子獨立,不過分表情,不誇張。

孩子的成長必然面對分離,這是自然規律。我們需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誇大分離的不舍,不在分離和回家的時候過度親昵。要給孩子留下一個心理暗示:跟媽媽在一起很好,分開也很好。走的時候開開心心的,回來時候平平靜靜的。鼓勵孩子獨立,鼓勵孩子與其他養育人發展親密關係,這也有利於孩子走向社會時是否能儘快適應。

所以,孩子黏人的背後,其實藏著許多的小秘密,我們要看清孩子黏人背後的真實目的,做自家孩子的養育專家,構建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

今日互動話題:您家的孩子有沒有過特別粘人的時期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我是果莓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於然 的精彩文章:

孩子看動畫片,難道只是「看熱鬧」?這些動畫片聰明家長都不讓看!
苦口婆心說了一堆道理,孩子就是不聽?可能是您的方法用錯了!

TAG:心於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