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說中他擊敗趙雲、戰平張飛,正史中卻在姜維北伐時幫倒忙

小說中他擊敗趙雲、戰平張飛,正史中卻在姜維北伐時幫倒忙

在《三國志平話》中,劉璋麾下有一大將,駐守在紫烏城。

此人臂力過人,武藝超群,綽號「鐵臂將軍」。

他就是——張翼

話說劉備入川與劉璋反目後,軍師龐統不幸中流矢而亡,劉備進退兩難。

危難之際,諸葛亮不得已率領張飛、趙雲從荊州入川支援劉備。

他們兵分三路,諸葛亮攻葭萌關、張飛打巴州,趙雲攻打的正是張翼駐守的紫烏城。

結果,諸葛亮和張飛都順利攻下城池,唯獨趙雲竟被張翼擊敗。

在三國故事公眾號之前的文章三國志平話十大猛將排名中說過,按照平話的設定,趙雲的武藝那是僅次於張飛的存在。

他手持涯角槍,先前與張飛交手,也僅僅是因為氣力不支而敗下陣來,而如今遇到張翼,卻直接被擊敗了。

張飛一聽到趙雲戰敗的消息,大為驚訝,心想「蜀中竟還有這等人物,我倒要會會他」。

於是諸葛亮領著張飛前來助戰,諸葛亮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試圖勸降張翼,無奈張翼不吃這一套。

軟的不行,只好來硬的,於是張飛便出馬大戰張翼,一連打了三天,戰了上千回合,仍不分勝負。

且看原文:

趙雲不得紫烏城。張飛問軍師為何。軍師曰:「城裡有川將,自言鐵臂將軍張益,其鋒不可當,敗了趙雲。」

軍師引軍紫烏城,張益出馬。軍師著美言說張益,不從,與張飛交馬戰,三日不分勝敗,約戰千百餘合。前後一月,不得紫烏城。

後來羅貫中寫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估計就是來源於此。

打敗趙雲,戰平張飛,張翼簡直不要太風光。

但因為劉璋昏庸,國舅趙師道擅權。張益最終還是投降了諸葛亮,被封為隨軍元帥。

說完了評書中的張翼,我們再來看下歷史上的張翼,差別還挺大的。甚至很多讀者都懷疑這根本不是同一個人。

張翼,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漢初三傑張良的後代。

劉備攻佔益州後,以張翼為書佐(主管文書的佐吏),後來又歷任縣令、郡守,出任庲降都督。

後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初封關內侯,進爵都亭侯。

應該說也是蜀漢後期重要的支柱。

時人語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廖。

張翼經典的表現當屬:亢維之銳

一:不贊同姜維北伐

延熙十八年(255年)春,張翼同衛將軍姜維一起回到成都,姜維在朝堂上提議再一次出兵伐魏,唯有張翼一人當庭爭辯,認為國家弱小百姓疲憊,不應該濫用武力,但是姜維沒有聽從張翼的意見。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問題,歷來都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北伐是對的,以攻為守,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另一種說北伐是窮兵黷武,勞民傷財,應當休養生息,強大自己。

至今也沒爭出個對錯。

二:勸姜維見好就收

姜維拒絕了張翼的意見後,開始出兵伐魏,並晉陞張翼為鎮南大將軍。

八月二日,漢軍進至隴西郡狄道縣,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的軍隊,王經退回狄道城,魏軍死在洮水的士兵上以萬計。

姜維想要趁勝進軍,張翼勸諫道:「可以停止了,不應該繼續進軍,進軍的話可能會毀掉這份大功,這是畫蛇添足。」

姜維大怒,不聽勸諫,將王經包圍在狄道城內,後魏將陳泰和鄧艾前來救援,漢軍最終還是沒有攻克城池。九月二十五日,張翼隨姜維撤圍退軍。

按《三國志·張翼傳》:(姜)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張)翼曰:『可止矣,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

《三國志·姜維傳》:後(延熙)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打了勝仗,銳氣正盛,有的時候是可以乘勝追擊的;但是有的時候是不能追的,因為勝利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失敗,窮寇莫追嘛。

那麼他們這一仗該乘勝追擊嗎?

該。

我們來看下鄧艾當時的表現就知道了。

《三國志·陳泰傳》:「(鄧)艾等以為,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盪。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

孫子曰:『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右之害,過於蝮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

姜維之兵,是所辟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

王経的身份是雍州刺史,所率領的軍隊也是雍州精銳,這樣一支軍隊被姜維打的大敗。

鄧艾當時官職地位不如王経、陳泰,但他卻是姜維北伐的一道阻礙,多次與姜維在戰場上鬥智斗勇,甚至曾一度在段谷將姜維打敗。

連鄧艾這樣的見識卓遠的人都認為姜維的得勝之師銳不可當,甚至建議陳泰放棄救援王経,可見姜維若是真的率軍強攻王経,王経的結局怕是非常不容樂觀。

而張翼卻在這種時候勸姜維放棄徹底殲滅王経的機會,張翼的行為怕不是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姜維雖然拒絕了張翼的建議,但張翼的話卻多少會干擾姜維的思維,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使得姜維不能放心大膽的擴大戰果,結果反而被陳泰給算計了。

《三國志·陳泰傳》:「遂進軍度高城嶺,潛行,夜至狄道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狄道城中將士見救者至,皆憤踴。」

陳泰拒絕了鄧艾的建議,堅持率軍前來救援駐守狄道的王経,並巧妙的避開了姜維的伏兵,出現在狄道東南的山上,使得狄道城中的殘兵敗將也看到了希望。

但是從陳泰在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虛張聲勢而不敢和姜維直接交鋒可以看出,陳泰急忙趕來相救王経所率領的援軍,其實數量並不是很多。

鄧艾又說陳泰的兵士是「烏合之卒」,則說明陳泰的救兵也是倉促間召集來的,沒有很強的戰鬥力。

陳泰敢以少量烏合之眾前來救援困守狄道的王経,而且成功唬住了姜維,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和計略。

看姜維前幾次北伐,以一己之力,與魏國的郭淮、陳泰、鄧艾等人在雍涼戰場鬥智斗勇,多次打成平手,且還有些戰果。

但大破王経後,張翼勸退的話難免會影響姜維的戰場思維,使得姜維既不能放心大膽的擴大戰果,又不想放棄眼前的勝利就此退軍。

而猶豫的時候,就是喪失戰機的時候。

王経後來見到陳泰,告訴他說,狄道的糧草已經堅持不到十天了。

而陳泰的部隊也只是虛張聲勢的沒有戰鬥力的部隊,倘若姜維能趁士氣高漲的時候發動猛攻,恐怕不僅王経,就連陳泰也難以自保。

但悲劇的是,在張翼的「幫忙」下,姜維先是沒能成功伏擊陳泰,而後又誤判了陳泰的疑兵之計。

錯失良機,導致陳泰成功等到了從涼州金城而來的援兵,致使姜維不得已而退兵鍾題。「隴西之地,斷而有之」的夢想,就此化為泡影。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世人皆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真想讓他死嗎?還是另有深意?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