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首屆楷書國展為何冷落了歐楷,學歐楷有什麼錯?

首屆楷書國展為何冷落了歐楷,學歐楷有什麼錯?

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楷書展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卻成了書法愛好者們抹不去的記憶,回顧那場首屆楷書國展,很多好書者還是在不停地感嘆,為什麼冷落了歐楷,學歐楷有什麼錯?在首屆楷書展中我們都清晰地記著,各種楷書,唯獨沒有歐楷作品入展,這也是首屆楷書展最大的亮點,就這樣一個特點讓很多人失去了學習歐楷的信心,那麼有朋友會反問,難道學書的全部意義是為了展覽嗎?可是在當今的審美情趣的誘因下,展覽也儼然成為一種需要,沒有歐楷作品入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筆者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請指正。

首先,從評委的角度看,在首屆楷書展中擔任評委工作的書法家,有個別的連最起碼的楷書都寫不好,甚至毫不客氣地說是非常之差勁,有個別的基本上不寫楷書,試問這樣的所謂的「書法家」擔任評委工作,是如何開展評審工作的,發生這樣的事情著實讓很多書法愛好者不買賬,自身的專業素養的缺少也是造成首屆楷書展沒有歐楷作品入展的原因之一,作為最高級別的書法國展,本應該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讓廣大愛好者們都能夠感受到各種楷體的獨到魅力,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讓本場展覽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聊資,試問作為中書協的領導是難辭其咎的?

其次,從入選作品角度看,遠觀這些所謂的入展作品,有模有樣,似乎是無可挑剔似的,走進了看,能夠將楷書寫得的精到的書法家又有幾人,就拿其中幾個好的作品來看,他們在用筆上還算過得去,結體也是可以的,但是倘若說別出心裁,有自家風格,有點牽強,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我們仔細看看,他們的作品有一個共同點特點,臨摹的痕迹過於濃重,一上眼就知道學那一家,可以說是惟妙惟肖,但是唯獨缺少了自己對楷書的理解,筆者認為這樣讓人感覺到作品失去了本身的神韻,只求形似了。

再次,整場展覽角度看,滿滿的遺憾和愧疚,楷書本來是書法家們的看家本領,是最基礎的書體,也是學習書法必備的技能,只有有了楷書的基礎,學習其他書體也是一個奠基作用,可是整場展覽看,整體上的楷書水平不僅僅是欠缺,是缺失,上面也提及到最大的亮點卻不能全面展示楷書的魅力,有學顏真卿的、柳公權的、褚遂良的、也有學趙子昂的,就是沒有學歐陽詢的,這也是一件非常蹊蹺的事情,歐楷究竟得罪了誰?自然不得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評委中沒有學習歐楷的,本應該是全面展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視覺盛宴,卻偏偏成了一笑場。

通過首屆楷書展,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學書首要弄清楚評委的愛好和個人所擅長的書體,否則入選之路比較渺茫,這樣說雖然有點過激,但是我們,包括評委、主辦方以及社會各界都必須認真反思,中國書法的出路在那?楷書的出路在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小白 的精彩文章:

楷書大家歐陽詢虞世南楷書各有什麼特點?對後世分別有什麼影響?
九三年盧中南出版的小楷字帖,今天再次欣賞這字帖依然很有味道

TAG:書法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