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柑之鄉」梅江的百年傳世故事

「柑之鄉」梅江的百年傳世故事

新會梅江

地名淵源

在新會城區南面,有個被稱作「柑之鄉」的村子,它就是梅江。梅江村舊稱「梅樹營」,源於古時軍隊駐紮的地方有很多梅樹。

《辭海》解釋:「清代兵制,凡千總、把總、外委所統率的綠營兵都稱汛;其駐防巡邏的地區稱汛地,亦作『訊地』。」可知是乾隆四年(1739)設梅樹營,這裡當時處在水邊,為水汛。據梅江村歷代相傳,梅樹營駐有十幾個兵。後來兵營撤銷了,但地名一直沿用。

梅江地處會城城區南面,為沖積平原,在道光年間的舊地圖中可以看到,當時梅江處有寬闊的江河流經。如今,經歷百多年的沖積,大江變窄了,河水流經梅江村的土地,流出金牛頭,注入銀洲湖。

新會梅江

村內風光

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基礎公共設施建設顯著提升,梅江村村容村貌發生了不少變化。沿著平坦暢通的大道兩側的屋子,外牆是質樸舒適的米黃色,上有正能量的標語,展示了梅江村民積極向上的生活。

而在村內蓋起獨棟樓房的村民也不少。鳥語花香,環境整潔有序。村民參與決策、參與建設和參與監督,形成了建設成果群眾共享的良好氛圍。

新會梅江

歷史逸聞

1

奮起反抗 勇溺日寇

梅江南面村口處與水陸交通必經之道,當年日寇屢次進犯,村民對此恨之入骨。1944年晚稻抽穗揚花世界,護衛隊員陳緒進眼見父母餓死,痛不欲生,決心與敵人拼個死活。在撐叫「長龍船」渡船搭載三個日寇時,將渡船搖擺翻。日寇溺死,他則潛水脫身,後到香港謀生。

2

梅江村防 見證歲月

舊社會時代,治安風氣差,常有流寇打家劫舍。梅江村依傍水勢,利用簕竹和杉樁將整個村莊圍住,並在東、西、西北三個方向分建碉樓,英勇無畏的村民,多次擊退賊人,守護家園。建國後,村內治安良好,碉樓也失去防禦功能,拆改為校舍建築材料。後來,梅江村周邊陸續修建多條公路和橋,和外界聯繫逐漸密切。

3

桃李棟樑 育才之園

梅江村歷來有重視教育的傳統,1902年開辦「梅江中心國民學校」,建國後改為「梅江小學」。新校區佔地20畝,設有環形跑道運動場、生物園、多媒體教室、圖書館、自然實驗室等,教學設備日漸完善。村委會更在校園內建立「育才園」,村內考入大學的人,均能在院內植樹留念,鼓勵子弟勤奮讀書,今日載桃李,他年成棟樑,不忘故里情。

新會梅江

柑之鄉

梅江村屬沖積平原,土地肥沃,農業以種柑、蒲葵、甘蔗、香蕉為主,其中大紅柑種植一度達70%。梅江與天馬村接壤,在熊子塔周邊,種植歷史已有300多年,是新會茶枝柑傳統產區,又名「柑之鄉」。

梅江出產的柑果果皮油亮,有獨特的果木方向,當中又以塞口圍種植的茶枝柑尤為出名。

「塞口圍」原為海灘,後在抗戰期間,村民將沙田改造為圍田。梅江,尤其是塞口圍出產的柑果及陳皮,名氣很大,行銷海內外。

梅江的部分柑園,在陳皮村柑桔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下,合理使用化肥,把控用藥防蟲害。

每年到了柑胎、青柑、二紅柑、大紅柑的採摘季節,陳皮村會派遣專員到柑園監督採摘。

偶遇陰雨天,也無損果農採摘的熱情。只為把恰逢時節,狀態絕佳的柑果摘下,送往陳皮村進行規範加工,收儲成一片片標準倉儲陳皮。

近年來因土地發展建設,梅江柑樹種植地進一步壓縮。產量減少,加上梅江是新會傳統優秀產區之一,備受收藏者追捧,梅江陳皮價格走勢將一路上揚,持續走高。

來源:網路

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桑戈號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陳皮才是好陳皮?
普洱茶的功效和作用(上)

TAG:桑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