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沙溢陪兒子上課樓梯間啃麵包,培養孩子專註力,這些方法莫錯過!

沙溢陪兒子上課樓梯間啃麵包,培養孩子專註力,這些方法莫錯過!

文:vipJr

專註力強的孩子,無論在以後的學習還是生活里,都會有很多的益處......

「沒有一個送孩子上培訓班的家長不幸苦,明星父母亦如此。所以:請不要輕言放棄!現在放棄的是興趣班,以後踏入社會有可能放棄的就是未來和希望!共勉!」

一個自我調侃的微博,加上網友幾行「打雞血」的文字,沙溢的自嘲衝刺著廣大朋友的朋友圈,風頭簡直超過了當年玉樹臨風的「老白」。

原來,微博記錄了老父親沙溢帶兒子去老師家上課,不想打擾到孩子上課的他,跑到安全通道的樓梯啃著的麵包的「悲催人生」。

大抵,天底下所有良苦用心父母的經歷都是一樣的吧。微博底下很多網友留言,紛紛表示自己也身同感受。

「很真實呀,我也是這樣等我女兒的。」

「我也要找地方躲,不然孩子老回頭看我!」

無數「血汗」經驗告訴我們,帶孩子去參加培訓時如果家長在場,孩子往往會很難集中注意力,要不忍不住地分心偷偷回頭對你扮鬼臉,要不就假裝很認真上課可是下課後一問三不知。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專註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成就。

專註能力強的孩子,將擁有「磨杵成針」般的能力,他們可以很好的專註於當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完成眼前的事情。

擁有這種能力,無論在以後的學習還是生活里,都會有很多的益處。

1、培養孩子專註力,離不開家長持續引導

《最好的方法給孩子》的作者王芳在書里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

王芳在女兒小時候就發現她專註力一般,做事情總是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哪怕很小的事情,孩子總是很能集中精神去完成。

於是,王芳想了一個辦法,她陪著女兒一起玩一個「找豆子」的遊戲。

顧名思義,就是找了各種的豆子,紅豆、綠豆、黃豆、芸豆等混在一起。叫女兒先把黃色的找出來,然後再換別的顏色。看似很枯燥,可是卻很簡單而且有效。

王芳不是只是在一旁看著女兒做,她也參與其中,和女兒一起挑選。這個遊戲,她們堅持了三個多月。

女兒從最初的幾分鐘就放棄,到最後可以堅持挑選半個小時。孩子的專註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培養了起來。

研究表明:3-10歲是孩子專註力提升的黃金期。

家長可以抓住這個培養孩子的專註力的飛躍期,從一些小遊戲、小習慣開始,刻意地讓孩子專心地對待眼前的事情,例如吃飯的時候認真吃飯、玩遊戲的時候只想著玩遊戲。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不要太苛刻。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註力時間長段是不一樣的:

一般6歲的孩子,時間為15分鐘;9歲注意力可以集中45分鐘;而到了12歲,就可以達到60分鐘。

而且專註力的培訓還有一個特點,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作用是有限的,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培養長期的專註習慣。

2、培養孩子專註力,適當加強體育鍛煉

TED演講《運動如何改造我們的大腦》中,神經學家wendy研究運動對大腦對作用時,發現了一點:

哪怕只是單次的運動,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專註力,改善至少持續兩個小時。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學習,要求孩子在沒有上課之前到學學校跑步、做運動,要孩子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起初引起了很多家長到反對:孩子本來就不夠睡,那麼早起床,在消耗那麼多,上課不就一直打瞌睡嗎?

可是堅持下來後,結果正好和家長的擔心相反:孩子上課時候更加清醒,而且專註力、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都怎強了。

原來,這是因為每個人在運動的時候都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美國在2010年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研究實驗,他們對美國兒童的體育鍛煉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總結分析,研究表明:

平時喜歡運動的孩子在識別視覺刺激方面比不愛運動的兒童要快得多,注意力也比較集中。這些孩子在課堂上不僅更為的專註,而且很少會有失控的行為。

邁克爾·湯普森博士在他的書《養育男孩》里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前職業棒球手米奇威廉姆斯在一次回憶童年往事和記者說:我小時候曾被認為有多動症。

記者問:「你父母給你吃藥了嗎?」

威廉姆斯回答很妙:「沒有吃藥,但是我爸給我買了個農場。」

這個列子有些極端,可是卻很生動鮮明地傳遞了一個信息:

想要孩子變得更加的安靜和專註,請先給孩子足夠活動的空間和發泄精力的機會。

家長不妨勞逸結合,適當地安排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和遊戲,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散步,跳繩跑步等;等孩子稍微大一點,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游泳。

在一起運動的時候,不僅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增強孩子的體魄,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專註力。

3、孩子持久的專註力,需要家長的保護

維基百科對「專註力」的定義是:專心而持續進行活動,同時忽略外在環境對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干擾的能力。

其實孩子的專註力是天生,但想要持久的專註力就需要被保護。

有一次帶女兒去書店,旁邊恰好也有一個四五歲的男孩也在看書。可能年齡相仿的緣故,兩個孩子很快就熟悉了,便一起坐在地上看書。這時,男孩的媽媽立刻走上來說:「乖,別坐在地上,地上多涼啊。」

男孩只好站了起開,放下手中的書,溜達了一下,又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看了沒有幾分鐘,男孩的媽媽又湊過去,問:「寶寶,你喝點水,好久沒喝水了。」

男孩不喝,媽媽不死心,把杯子打開,直接往孩子嘴邊送。喝完水後,男孩又溜達了起來。

這短短的半個小時里,女兒安靜地看了好幾頁書,而男孩卻幾乎都在溜達,似乎一刻都安靜不下來。

無可否認,媽媽對孩子的關心是出於好意。可是殊不知這樣做,很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專註力。

蒙特梭利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家庭,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有人會在一旁善意地提醒「太燙了」、「多吃點」,「快點吃」。有的時候甚至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也會在旁邊說「坐好點,眼睛要近視了」,「你再仔細看看題目」、「這個問題有那麼難嗎?」

其實,當孩子專註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沒有人打擾他們。這種專註就會漸漸內化成他自身的品。而如果總是被打擾,孩子的專註力就會慢慢地消退,甚至喪失。

保護孩子的專註力,家長應該學會等待,讓孩子沉靜在自己當下的世界裡,專註於當下的事情。慢慢地,孩子會發現,專註一件事,將能獲得豐盛的收穫和極大的成就感。

凡是做事情專註的人,往往成績卓越,更加容易成功;而時時分心的人,終究等不到滿意的結果。

凡是專註能力的人,往往更有「滴水穿石」般的毅力,更容易在一件事情上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好的專註力,可以讓孩子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的寧靜,抵禦外界的誘惑,始終集中心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尖子生的秘密:連晚上學習都是有套路的!很實用,轉給孩子
愛孩子的方式,決定著他的未來,願培養出適合自己孩子的「造型」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