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生找人代考順利通過鄉試、會試,殿試時因無法作弊鬧出一段笑話

考生找人代考順利通過鄉試、會試,殿試時因無法作弊鬧出一段笑話

選撥人才大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考試,現在的高考如此,古代的科舉同樣也是如此。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很長一段時間內考試就是一部作弊與反作弊的歷史,也是少數人挖空心思實施作弊與制度設計者絞盡腦汁防止作弊互相較量的歷史。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考作弊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但在科舉時代考生作弊還是司空見慣的。為了保證考試的公正與公平,封建統治者力圖把科場條規做到密不透風。但科舉作弊好似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舞弊手段完全可以用花樣百出、千奇百怪來形容。最主流的辦法就是代考、夾帶、傳遞、通關節。本文就重點說一說代考。

代考是科舉考試中常見的舞弊手段,代考者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槍手」。槍手這個詞在科舉時代就已經出現。例如《官場現形記》五十六回中就說:「這位大人乃是個一竅不通的,只得請槍手,代為槍替。」

在科舉時代,報考要求考生提供身份證明材料,至清代時還實施了互結、認保和派保等措施,以保證考生身份的真實性。由於鄉、會試考生人數眾多,加上古代無法用科技手段防止考生代考,因此嚴格的點名識別是考生入場前識別身份的重要制度。

院試(秀才考試)時,考官學政不僅需要檢查考生的報考材料,而且還需要認保或派保的稟生(享受朝廷津貼的生員)當場確認。鄉、會試入場之前,點名制度更加嚴格。每場考試在前一天點名入場。

點名官員根據報名登記簿對準備入場考生的身份、年齡、相貌進行一一核對,經過認保者確認無誤後發給「照入籤」。如果查出考生請人代考,則將考生與代考者一同問罪。為了保證點名的正常秩序,順天鄉試和會試時,均有兵部派兵維持考場秩序,各省則有督撫派兵,把守大門的兵士依次讓考生進門,防止場面擁擠。

點名共有三次,為了防止考生故意推遲入場,或者有意攪亂入場秩序,對於遲到的考生,點名的官員要追查其遲到的原因,如果考生說不出客觀原因,點名官員有權拒絕考生入場。

儘管有如此嚴格的搜檢制度,但還是無法杜絕代考舞弊。唐代科舉就出現了代考舞弊,甚至有人「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的說法。唐代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溫庭筠就曾充當過「槍手」。

溫庭筠才華橫溢,他每次參加科舉考試時,寫賦都不用打草稿,只要搓八次手就可以完成,因此有「溫八叉」的外號。然而,才思敏捷的溫庭筠卻是科場失意者,有人說他落地的原因就是因為多次幫人代考。

據《唐摭言》記載,大中十二年(858年)舉行的一次考試上,溫庭筠被安排在離監考官員視線最近的位置,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考者掌握。面對如此的「關照」,溫庭筠沒有表現出任何反感或意外,只是埋頭作答,並且很快交卷離場了。

看到溫庭筠如此老實,監考官們暗自得意,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溫庭筠居然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為八個考生寫了文章。事情敗露之後,考官們大為惱火,讓溫庭筠落第的同時,又報告朝廷,溫庭筠因此被趕出京城。

除了溫庭筠外,北宋的大文豪歐陽修也當過槍手。天聖八年(1030年)省試時,一個姓李的考生突然得病,雖然勉強進了考場,但在考試的過程中昏倒了,歐陽修乾脆全力幫助他,竟然替這個考生代考,幫助他完成了全部的答卷。

明清科舉的關防制度明顯加強,但代考行為還是屢有發生。清代槍替現象比較嚴重,甚至還出現了職業槍手。他們代替人家參加縣試、府試、院試,一般都能順利通過。這種代考方式當時被人稱為「一條蔥」,也稱「一條鞭」。

不過,代考這種舞弊現象更多的還是出現在初級或中級考試,也就是院試、鄉試、會試這一級別,要想混過殿試這一關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清代科舉史上從未發現有人因代考而取得進士功名。

《清稗類鈔》記載了一個因為代考鬧出的笑話。一個富翁的兒子找人代考,順利通過了鄉試、會試,考取了貢士。我們知道,殿試是排名考試沒有淘汰率,因人數較少排查嚴格無法找人代考,更何況要直接面對皇帝。因此殿試時,這個考生只能親自出馬。

殿試的當天,考試題目發下來之後,這個考生傻眼了,他根本動不了筆,這時他想要是能請人來代考多好啊。他回頭望望那些內廷侍衛,嚇得毛骨悚然,想作弊的念頭馬上就放棄了。只好自己打起精神,開始搜腸刮肚。無奈這個考生平時沒有認真讀過書,根本無法在試卷上寫一個字。

眼看交卷時間要到了,他覺得不能交白卷,就想起了出門前家裡那位花重金聘請的老先生交代的話:「殿試時一定要用『臣對臣聞』開頭,『臣謹對』結尾。」於是他在試卷上寫了這麼幾句話:「臣對,臣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臣不知,臣不敢妄對,臣謹對。」

《清稗類鈔》沒有記載這個考生的結局如何,想來讀卷官和皇帝看到這樣的答卷後,不想讓他落榜也不行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清代科舉舞弊現象確實嚴重,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科舉是多次考試,能有效地防止考生通過舞弊獲得較高的科舉功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三位夫人的命運:一個身後凋零,一個旺夫,一個修成正果
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說一說清代中央六部的潛規則——部費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