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周醫事∣懷孕醫生未給老人讓座被責令停診;北京一年抓了1337名號販子;京津冀試行跨省就醫門診費直接結算

醫周醫事∣懷孕醫生未給老人讓座被責令停診;北京一年抓了1337名號販子;京津冀試行跨省就醫門診費直接結算

醫療政策

1.國家衛健委:

今年內關停所有疾控中心接種門診

近日,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加快推進預防接種規範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確,今年內關停所有設立在疾控中心的接種單位,用3~5年時間為具備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門診配備1名公衛醫師。按照多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將接種門診實行分類管理,兩年評估一次,按照結果劃分等級,分別為一、二、 三級門診(合格、規範、示範門診)。在人員考核方面,預防接種工作和診療工作考核也將統一,接種人員和醫護人員的待遇實現對等。

(來源:國家衛健委)

2. 京津冀將試行跨省就醫

門診費直接結算

6月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19年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京津冀有條件的地區要試行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的直接結算。同時力爭在2019年年底前,將全國85%以上三級定點醫院、50%以上二級定點醫院、10%以上其他定點醫院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滿足跨省異地就醫住院參保人員直接結算需求。202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住院能直接結算。通知還強調要建立擴圍台賬,對於確保結算資金按時足額撥付這一問題,通知也指出,要按照「兩按時一規範一提高」的原則來確保。

(來源:新華網)

3. 我國近5年醫院感染現患率

為 2.3%~2.7%

6月3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醫院感染上報機制、規範操作」有關問題的回應》。《回應》稱,我國 2014 年以來報告的醫院感染現患率為2.3%~2.7%,美國同期現患率為3.2%~4%,歐洲為 5.9%。從數據上看,我國醫院感染的發生水平與歐美國家大體相當,甚至略低一些。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關於醫院感染的監測對象,主要是住院治療患者。就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和感染防控能力而言,醫療活動中的獲得性感染尚不能完全預防。

(來源:國家衛健委)

4.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

重點任務發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任務》明確了兩方面重點工作內容。一是要研究制定的文件,主要涉及健康中國行動、促進社會辦醫健康規範發展、鼓勵仿製的藥品目錄、規範醫用耗材使用等方面的15個文件。二是要推動落實的重點工作,主要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和加強醫院管理等方面,提出21項具體工作。解決看病難方面,提出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有序發展醫聯體促進分級診療等。解決看病難方面,提出有序發展醫聯體促進分級診療、促進「互聯網 醫療健康」發展等。

(來源:新華社)

醫生醫事

1.懷孕醫生出診時

因未給老人讓座被責令停診

近日,一段「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某醫師在出診時未給就診老人讓座」的視頻引髮網友熱議。5月30日,醫院官微對該視頻做出回應:當事醫師 42 歲,是懷孕 33 周的高齡孕婦,當日仍然堅持門診、手術。該醫師懷孕後期,雙下肢出現水腫,並逐漸加重,產科醫生建議抬高雙腿進行緩解。醫院表示,事發當日,該院醫患糾紛辦公室接待視頻錄製者時,已向其解釋當事醫師是高齡孕婦,承諾進一步核實事情經過,對方表示理解。醫院已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並責其停止出診,休養待產。醫院表示,當事醫師在患者就診時,未顧及安排老人就坐,有失妥當,鄭重向視頻中的老人道歉。

(來源:人民網)

2. 男醫生給女患者查體後被投訴

一名女性患者因為發熱、咽喉腫痛,去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看病。5月25日在門診複查的時候,當班的男醫生建議患者做喉鏡進一步檢查。做麻醉喉鏡的時候,男醫生為患者做了體格檢查。正是這體格檢查,讓患者覺得自己受到了「猥褻」。事後,患者在網路上的爆料材料中有著這樣的描述:「在我沒有一點點防備的情況下,他在我前面伸手把我的前面衣服直接掀開撩到脖子下面....我右邊乳房上的罩杯被掀開一隻手伸進去抓住了我的乳房....」,該話題在微博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目前涉事醫生還沒有回應。涉事醫院雖發表申明會嚴肅處理,但事件原委並無詳述。因只是患者一人敘述,事實真相可能要調查後再做判斷。

(來源:急診醫學資訊)

3. 在線問診=問了白問?

醫生:不能代替看病!

近日,有媒體報道,好大夫在線的一位用戶在繳納450元問診費、對孩子的病情進行諮詢後,北京兒童醫院的主任醫師回復:「與同齡孩子相比,孩子的行為控制有問題,情緒控制也有問題,如果一直是這樣,與同齡孩子差距比較大,控制不了,最好帶孩子來看一下專科門診。」 用戶認為,醫生沒有詢問孩子的具體情況,僅回復了一句模稜兩可的話,不值450元的價格,隨即提出退款申請,好大夫在線核實確認後,對該名用戶進行了退款處理。

(來源:中國之聲)

4. 196次貪腐1600多萬元,

"外科一把刀"變"貪腐一毒瘤"

「先後196次非法收受藥品回扣,共計1600多萬元,系當地有史以來查辦犯罪金額最大的職務犯罪案件。」日前,在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委委員、副院長孫志龍嚴重違紀違法案件通報會上,這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讓人震驚不已。從業20多年來,孫志龍由於擅長腹腔鏡等外科大手術,被譽為「外科一把刀」。但由於對金錢的渴求,孫志龍主動通過報紙等渠道尋找合適的醫藥公司,一邊利用職務便利引進藥品,另一邊又利用影響力以回扣為誘向醫生示意多開此類藥品。2019年4月2日,富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孫志龍犯受賄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對孫志龍受賄所得贓款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來源:杭州市紀委監委)

醫療資訊

1. 硝酸甘油單片價格上漲11倍,

葯企:因規格更改成本增加

近日,不少患者發現,常備的心絞痛治療藥物「硝酸甘油」漲價幅度較大,一些藥店還出現斷貨。一家硝酸甘油製藥公司質量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生產的硝酸甘油是100片裝,零售價定為16元。如今換了15片獨立新包裝,零售價是25.7元,今年100片裝的已經不再生產。瓶裝規格之所以從100片改為15片,是由於該葯需要避光密封,開瓶有80天有效期,否則會影響藥效。改成了15片小包裝,是為了保證藥效並避免浪費。此外,硝酸甘油每片漲價約11倍。公司負責人解釋是因為整個包裝成本和工時增加,導致藥品價格上漲。

(來源:澎湃新聞)

2. 北京2018年抓了1337名醫院黃牛

北京市衛健委制定印發了《關於嚴厲打擊「號販子」改善門診醫療服務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和實名制挂號就診,取消醫師個人手工加號,強化退號管理,在20多所醫院推廣人臉識別信息系統,醫院保安人員對進入醫院內和在醫院周邊活動的黃牛及時驅離。2018年以來,北京共抓獲醫院黃牛1342人,治安拘留1337人,刑事拘留5人。衛生部門還配合公安機關打掉一個黑救護勢力團伙,破案5起,依法處理12人,偵破非法組織賣血案41起,拘留55人。

(來源:新京報)

3. 2018中國大醫院門診量排行榜

出爐!鄭大一附院第一!

從排行榜可以看出,2018年門診量前十名的大醫院均超過了500萬人次,其中不少醫院門診量較去年仍有一定幅度的上漲。門診量前十名的大醫院過半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醫療中心對省域內的患者虹吸效應仍較為明顯。鄭大一附院超越廣東省中醫院,繼床位規模之後,在門診量上再創全國第一。前十名中,北京上海無一家醫院上榜,反映了超級醫學中心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格局。從數據來看,不少地市級醫院門診量驚人。從門診量排行榜來看,分級診療任重道遠。

(來源:看醫界)

4. 官方將117人列入「醫鬧黑名單」

6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2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將177人列為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失信行為人。該名單信息已經全國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給參與聯合懲戒各部門,共同落實聯合懲戒措施。2月25日,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公布了首批嚴重危害醫療秩序典型案例,除了毆打醫生的案例外,還包括倒賣號源等行為,其中193人因嚴重危害醫療秩序接受聯合懲戒 。加上這次公布的177人被列為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失信行為人,今年共有370人上榜「黑名單」。

(來源:醫學界)

醫學前沿

1.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嬰兒預期壽命縮短

近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 CCR5-Δ32 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全因死亡率增加21%;與Hardy-Weinberg平衡的顯著偏差,也獨立地支持CCR5-Δ32突變的有害作用。2018年,為讓一對女嬰獲得對HIV病毒的抵抗力,賀建奎通過胚胎基因編輯改變了她們的CCR5基因,編輯後的基因與天然的CCR5-?32突變不同,這可能在不經意間縮短了女孩們的預期壽命。該研究表明有兩個CCR5基因(防止艾滋病感染的基因)缺陷副本的人,比至少有一個基因副本的人,在76歲之前的全因死亡率高出21%。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

(來源:Nature Medicine)

2. 老年性痴呆可能是牙齦炎細菌惹的禍

近日有研究證實:牙齦疾病(牙齦炎)在一個人是否發展為阿爾茲海默病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多年來,卑爾根大學臨床科學系研究實驗室的彼得﹒梅代爾博士一直致力於研究不同細菌與阿爾茲海默病的關聯性,最近宣布: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了基於DNA的證據,證實引起牙齦炎的細菌可從口腔轉移到大腦。這種細菌會產生一種蛋白質,破壞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進而導致記憶力喪失,最終導致阿爾茲海默病。梅代爾建議:刷牙,並使用牙線潔牙。如果一個人患有牙齦炎,並且有阿爾茲海默病家族史,那麼就要重視定期看牙醫並正確潔牙。

(來源:全球醫生組織)

3. 別熬夜了!當你日夜顛倒,

皮膚、肝臟全都知道

Cell最近一期上以背靠背的兩篇論文證實,感知晝夜光線變化並調節代謝、行使功能的生物鐘實際上遍布全身。當你深夜還盯著電腦屏幕或手機,連你的肝臟、你的皮膚也能檢測到你正日夜顛倒。而這些被打亂節律的器官有可能讓機體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過去關於晝夜節律的很多研究已表明,睡眠剝奪、飲食、運動等因素都會調整人體生物鐘。「現代生活方式很容易打亂人的正常生理節奏,引起抑鬱、過敏、早衰、癌症等健康問題。」Sassone-Corsi教授補充到。

(來源:學術經緯)

4. 基因編輯有望成為禽流感「剋星」

近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雜誌elif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Species-specific differences in use of ANP32 proteins by influenza A virus」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雞細胞的一部分DNA,成功防止病毒在細胞中紮根。該研究成果有望從根源上阻止禽流感病毒在體外培養的雞細胞中傳播。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生產出抗禽流感的禽類,但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嘗試生產出基因發生變化的雞。

(來源:醫學中文網)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周麗雅教授: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方案的優化和選擇
胃腸養生:八成飽,勤運動,莫憂愁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