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文/姜廣富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置身逶迤連綿的麥海中,眼望著上下翻滾的金色麥浪,收割機正在麥田裡收割,伴隨著機器的轟鳴,一畦畦挺立的麥稈紛紛倒下,散落在麥田裡是一片片粉碎了的麥稈,車上裝滿了一袋袋飽滿的麥粒,散發著濃濃的麥香。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唐朝詩人白居易那膾炙人口的《觀刈麥》,被人們傳吟了上千年,每每吟其詩,無論你身在何處,飄揚的思緒,總會把你帶到童年時光的麥收季節。

生產隊時期,田間的勞作全靠人工,老祖宗傳留下的種田技術,傳承了一代又一代,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抬肩扛,人工操作。多少文人墨客的記載中,大都是這種耕作模式。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麥子熟了,生產隊的社員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爭秋奪麥」,庄稼人都知道,每年的麥收季節,梅雨、狂風、冰雹會隨時來臨,毀壞庄稼人的口糧,讓眼看到手的麥子減產甚至絕產,庄稼人的諺語「九成收,十成丟」,用來形容麥收就是「虎口奪糧」,刻不容緩,更何況,麥收季節,不光搶收,還要搶種,種晚了,貽誤農時,直接影響秋季的收成。因此,麥收季節是庄稼人最忙碌、最辛苦的日子。

東方的天際出現一抹光亮,打鳴的公雞叫過了二遍,生產隊出工的鐘聲敲響在夜空里,格外的響亮,男男女女走出家門,先後聚集在麥田裡,一人兩壟開始收割,割麥時先把麥稈攏起攥在左手裡,右手揮起鐮刀,用力往後一甩,麥稈在地皮上方齊刷刷被割斷,放在地上,左手又去攥住第二把麥稈……麥田裡,只見銀光閃閃,鐮刀上下飛舞,鋒利的鐮刀割斷麥稈發出清脆地「嚓、嚓」聲,一片片麥子倒在地上。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社員們誰也不甘落後,順著麥壟,彎著腰,一口氣割到地頭才站起來直直腰,擦擦臉上的汗水,休息片刻,又彎腰返回來。

前面的人揮鐮割麥,緊接著有人把麥子收拾成堆,用草繩捆成捆,車把式趕著牛車把一捆捆麥子裝上車,運回到打麥場里。

碌碡碾壓的平整光滑的打麥場,人們正在攤曬麥子,他們用叉子把麥子攤鋪均勻,讓麥子失去水分,一個上午,晾曬的麥子要不斷的翻挑,讓麥稈麥穗快速晒乾。

午飯後,打麥場上的麥子晒乾了,被生產隊長任命為「場長」的爺爺(我國最小的行政職務,相當於十二品,縣為七品,公社八品,管區九品,大隊十品,生產隊十一品),手裡牽著牛韁繩,肩上背著接牛糞的筐,幾頭牛同時拉著碌碡,吱吱呀呀的一圈圈地碾壓著麥子,並有人配合翻挑,經過翻挑,碾壓,當麥穗上的麥粒全部掉光時,爺爺指令打下手的社員,挑走麥秸打成垛,餘下的麥粒、麥糠堆成堆,進入下一道工序——揚場。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爺爺是揚場的好把式,有人用木杴往簸箕里裝滿是糠皮的麥粒,他端著手中的簸箕,用力一甩,麥粒麥糠拋向上方,形成一道拋物線,藉助風力,飽滿的麥粒跌落在一起,輕飄的糠皮飛向下方。

爺爺不愧是揚場的好把式,你給他裝多快,他能揚多快,並且是左右開弓,正反架都行,60歲的人,一口氣能揚幾千斤麥子,給他上銑的年輕人都被累趴下。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揚場這活是又臟又累,每天揚完場,爺爺的身上滿是灰塵、糠皮、芒刺,和汗水粘合在一起,簡直成了泥人,爺爺為了節省衣物,他身上只穿一個大褲衩子,收拾完場里的活計後,到村南河裡去洗澡,一個麥季下來,太陽的暴晒、風吹雨淋,爺爺全身成了古銅色,像一尊澆築多年的銅像,雖然人黑瘦,但身體結實、硬朗。

眼望著收割機在歡快的收割,腦海里回憶著小時候麥收季節的人工勞作,我又想起了爺爺,如果爺爺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的麥收場景,省時、省力、效率高,他那飽經滄桑、黑紅色的臉上會露出開心的微笑。

散文:童年的麥收時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筒子樓,鴛鴦樓
故事:人生和酒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