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鏡頭比機身更重要 購買鏡頭前先了解這十個問題

鏡頭比機身更重要 購買鏡頭前先了解這十個問題

對於攝影而言,購買機身是第一步,後續購買鏡頭才是更大的一筆開銷。很多人購買相機之後,都會衝動性選購鏡頭,但是鏡頭有著更加複雜的選購邏輯。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梳理了十個新手常遇見的問題,希望對大家購買鏡頭有所幫助。

一、我的套機鏡頭夠用嗎?

新手買相機大多是直接購買相機套機,例如APS-C畫幅中的18-55mm、18-135mm鏡頭。套機鏡頭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涵蓋比較實用的焦段,能夠滿足基本拍攝需要;第二是價格比較便宜,性價比較高。

套機鏡頭的缺點也顯而易見:

1、沒有大光圈,虛化效果不好

2、廣角不夠廣,拍不了大場景

大部分用戶接觸的第一個鏡頭,是套機鏡頭

正因為如此,套機鏡頭夠不夠用,主要看你需要拍什麼,我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套機鏡頭夠用:喜歡旅行想要輕便、日常拍攝、vlog視頻

需要升級:拍風光想要廣角、拍人像想要背景虛化、對虛化有要求、需要長焦鏡頭、想拍攝星空等等

拍攝星空、人像、建築等,建議購買一些更好鏡頭

二、不同規格與不同卡口的鏡頭,可以通用嗎?

首先,不同卡口鏡頭不一定通用。有些卡口可以通過轉接環進行轉接使用,但是大致上,單反鏡頭可以轉接到微單上使用,全畫幅系統鏡頭可以轉接到APS-C或M43畫幅使用,反之不可以。

鏡頭盡量選擇同一卡口,可以提高後期通用性

不同規格的鏡頭,主要是指鏡頭分為全畫幅鏡頭和APS-C鏡頭。例如佳能單反鏡頭中,有EF鏡頭(全畫幅)和EF-S鏡頭(APS-C)畫幅。全畫幅鏡頭可以用於APS-C機身,反之就算可以安裝成功,也不能正常使用。所以我們購買鏡頭時,總是說購買全畫幅鏡頭可以減少後續更換鏡頭的煩惱,就是APS-C鏡頭不能適配全畫幅。

但是,如果全畫幅鏡頭用在APS-C機身上,例如佳能24-70mm用於APS-C畫幅,焦距需要乘以轉換係數。具體而言:佳能係數為1.6;尼康索尼和富士為1.5;奧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畫幅為2。

三、鏡頭的核心參數有哪些?

想要購買鏡頭必須了解鏡頭的核心參數,鏡頭參數非常多,大家需要特別關注的包括:

焦距:決定了鏡頭的使用用途,焦距越小,視角越廣,焦距越長,可拍攝越遠景物

最大光圈:最大光圈代表了虛化能力,以及鏡頭定位,相同焦距鏡頭,光圈越大,定位越高,價格也越貴

焦距決定拍攝用途,光圈決定定位

鏡頭特殊性能:主要是微距、移軸、魚眼三類,微距用於拍攝特寫,移軸用於拍攝建築消除畸變或抵消景深效果,魚眼是特殊的視角

對焦與防抖:購買鏡頭前請關注鏡頭是自動對焦還是手動對焦,是否具備機身防抖

鏡頭濾鏡口徑:決定了使用什麼口徑的光學濾鏡

其他參數:鏡頭尺寸、重量等,決定鏡頭是否便攜;最近對焦距離決定日常拍攝的便利與否;放大倍率決定拍攝小物件的效果;等等

四、我需不需要大光圈?

購買第二支鏡頭時,很多用戶會有個疑慮,大光圈對我有用嗎?

大光圈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更好的虛化效果。另外光圈決定了鏡頭定位,相同焦段鏡頭,光圈越大,定位越高,畫質和硬體配置也越高,但是相對價格也更貴。

想要焦外虛化,大光圈必不可少

如果您喜愛拍攝人像、街頭人文,或者風光拍攝時喜愛拍攝星空,那麼大光圈鏡頭是必要裝備。如果您喜愛拍攝風光建築等,大光圈鏡頭並非必要。

五、我應該選擇變焦還是定焦?

變焦鏡頭更加方便,大家不用頻繁更換鏡頭,更容易通過不同焦距實現理想構圖。但是變焦頭一般畫質不如定焦,而且光圈不如定焦大。對於新手而言,變焦鏡頭更有利於日常使用,或者旅行拍攝。如果您是初學者,建議您購買變焦鏡頭。

變焦更方便,定焦畫質好

定焦鏡頭畫質更好,而且光圈更大,更適合人像拍攝,但是單一焦段,使用並不如變焦方便。如果您想有特定題材,或者想要提升攝影技術,可以嘗試購買變焦頭;但是一開始推薦大家購買35mm、50mm、85mm等焦段,廣角和長焦定焦頭不推薦新手購買。

六、鏡頭按照用途分類有哪些?

鏡頭按照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廣角鏡頭:焦距35mm以下為廣角鏡頭,24mm以下可以稱為超廣角鏡頭,廣角鏡頭更適合拍攝風光建築,但是廣角容易產生畸變,需要額外注意。

長焦鏡頭:100mm以上的鏡頭可以叫做長焦鏡頭,焦距越長,越適合拍攝遠處物體,同時虛化也越強烈。一般300mm以上的大光圈長焦多為專業鏡頭,價格不菲。

70-200mm這類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是消費者最常購買的鏡頭

人像鏡頭:中長焦的大光圈鏡頭可以叫做人像鏡頭,例如85mm f/1.4、105mm f/1.4等。50-135mm的焦距,拍攝人像透視效果最自然,大光圈可以保證更好的背景虛化。

特殊鏡頭:微距、魚眼、移軸三類。對於不同拍攝題材。

七、購買鏡頭,需要同時購買濾鏡嗎?

購買鏡頭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看到各種「套餐」,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濾鏡。濾鏡的種類非常多,對於初學者而言,常用到的濾鏡分為四類:UV鏡、偏振鏡(CPL)、減光鏡(ND鏡)、漸變鏡。

UV鏡是最常見的,UV鏡目的是減少紫外線的影響,讓照片更通透,但是現在很多人把UV鏡當作保護鏡使用。UV鏡大家可以購買,但是不建議購買太便宜的UV鏡,不然會對畫質產生影響。一般好質量UV鏡價格在200元以上。

UV鏡是最常見的濾鏡,筆者對於新手還是建議配一個UV,但是一定要買好UV

圓形偏光鏡,又稱CPL,是一種風光拍攝常用濾鏡,目的是去除偏振光,可去除水面、玻璃等鏡面反光,同時對畫面色彩和雲層層次有一定增強作用。如果您熱愛拍攝風光,CPL是必備濾鏡,但是拍攝人像時不可使用。

減光鏡,又稱ND鏡,用於減少光線,高指數ND可以用於白天實現長曝光。ND鏡同樣用於風光拍攝,需要搭配三腳架一同使用,不是必備濾鏡。

減光鏡不是必備,但是要拍攝長曝光,減光鏡必不可少

漸變鏡分為圓形和方形,圓形漸變鏡實際用處不大,不用購買。方形漸變鏡用於風光拍攝,屬於較高規格的濾鏡,新手一般不用考慮,如果您長時間拍攝風光,自然會了解如何選擇。

九、老鏡頭值得買嗎?二手鏡頭呢?

老鏡頭,特別是用於微單轉接老鏡頭,是很多攝影進階愛好者會選擇的「折騰」方法。筆者也曾經熱衷於折騰老鏡頭。從實用角度出發,老鏡頭基本為手動對焦,而且鍍膜工藝普遍落後,並不適合數碼相機拍攝,因此雖然具有一定的可玩性,但是實際使用意義不大,不適合日常長期使用或者拍攝。

圖便宜買老鏡頭不可取,老鏡頭實用性不如新鏡頭

對於二手鏡頭,二手鏡頭成色鑒別並不容易,老司機也會遇到翻車的時候,所以新手不建議購買二手鏡頭。如果真要選擇二手,建議選擇一些正規二手平台,而且建議面交購買。

十、鏡頭中常見的名稱代號有哪些?

鏡頭中有一些常見術語,比較重要且常見的術語有:

大三元:大三元指涵蓋廣角(14mm或16mm)到200mm長焦的三支變焦鏡頭,其中必然包含24-70mm f/2.8與70-200mm f/2.8,廣角鏡各有不同。

小三元:大三元為三支f/2.8鏡頭,而小三元指的是3支f/4光圈鏡頭,佳能、尼康、索尼都具有較為完備的小三元。(RF和Z卡口鏡頭群仍在更新)

大三元和小三元是最常用的鏡頭

紅圈與金圈:紅圈是佳能L系列高端鏡頭的標誌,而金圈是尼康F卡口中高端鏡頭標誌,帶有紅圈和金圈意味著鏡頭擁有更高定位。

大炮或者白炮:超長焦鏡頭一般稱之為「炮」,而佳能長焦鏡頭一般為白色,故習慣稱之為白炮。

鋼炮、竹炮、電磁炮:這些都是尼康70-200mm鏡頭稱號,鋼炮是80-200mm f/2.8時代稱呼,70-200mm f/2.8一代與二代成為竹炮和小竹炮,最新一代稱之為電磁炮。

大白、小白、小小白:這些是佳能鏡頭的稱呼,大白指的是一代100-400mm f/4.5-5.6,小白指70-200mm f/2.8,而小小白則是70-200mm f/4。佳能鏡頭中,網友習慣用愛死代稱IS、用兔代稱Two。

百微:100mm微距是微距中最常用焦段,各家100mm微距被稱為百微。

對於購買鏡頭,毫無疑問如果您想要好好學習攝影,第二支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攝影而言,機身決定了基礎畫質與拍攝性能,而鏡頭則創造了更多的拍攝可能性,因此鏡頭要比機身更重要。

對於專業攝影師,往往有2-3支的慣用鏡頭,這些鏡頭會成為攝影師最常用的隨身鏡頭。因此我們建議大家選購鏡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拍攝需求來進行選購,而且一旦選定購買,就要多加使用,讓自己熟悉鏡頭的性能,熟悉鏡頭的特性,這樣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5G會讓身邊輻射量變大?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智享科技物聯新時代 COMPUTEX2019盛大開幕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