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精進:傳統國學精髓之「捨得」的另類解讀

精進:傳統國學精髓之「捨得」的另類解讀

精進:傳統國學精髓之「捨得」的另類解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精進,如今很時髦的勵志行為動詞,就其字面詞義而言,很簡單,精,就是純粹的意思,進,不放棄,不懈怠,不斷地進取。精進,意味著向上的力量,它的反面就是放縱、懈怠、墮落。老蔣的理解就更純粹一點,為了達成自己的某一目的,畢其功於一役,簡單,甚至有點粗暴!

捨得,說起來就是簡單,有舍才有得,什麼都想做,什麼都要要,到頭來,什麼都得不到。老祖先的智慧沒得說,簡明扼要,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別太貪,特別是暫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想法或目標,必先「舍」,必先「精」,方有可能「得」和「進」。

對於每一位在外漂泊的遊子而言,出門在外謀生活,求前程,都有自己功名利祿的心思,或者說遠大理想和抱負,這個畫面一定是真實而可見的。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絕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不過是求得一日三餐的溫飽,和夢想與現實的絕對落差,給自己造成的失落或壓力山大而已。

老蔣大學畢業,也是懵懵懂懂地進了京城,也想著在帝都安營紮寨;北漂十多載,最終的結局就是,交了十多年的幾十萬房租後,孑然一身回到老家,什麼也不曾留下。回過頭來講,這些經歷的意義,點出了一個關鍵點,就是在於出門在,我們要把什麼是第一位的?能力的精進。如果沒有這個,我們所有的夢想都是空中樓閣。

能力的精進,其實就是能力自身的取捨,如果不能畢其功於一役,通過時間的累積,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比如擅長業務的,業務能力的精進,擅長技術的,技術能力的精進等等,不是,擅長業務的,去努力補齊技術的短板,擅長技術的,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成單水平,如此一來,最終的結果就是,夢想終究還是夢想。

今天的大都市,其實是一個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生態系統,我們每個人越來越被單一化,除非你是創業者或是老闆,絕大部分謀生者,更多的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太多給大家全面展示自己全才的?空間和時間,何況,這世道也沒那麼多全才,更多是嘴上的全才而已。「精進」屬於工業時代對人才技能的屬性要求。

如果現在的您正處於大都市的漂中,或正準備外出漂蕩,精進的意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向上,需要的是更加純粹的向上。為自己確認的目標,做出取捨,選擇最可行的向上路徑,方向上只能是修正,不是頻繁地轉向或跨界。在大城市打拚,最忌諱的就是頻繁轉崗,這種行為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時間成本的巨大浪費,而且是無法彌補的。

精進,對於已四十不惑的老蔣來說,更多的是做減法,聚焦讓自己身心更放鬆的層面上來,不能無所為,也不能無所不為,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構建,物質層面已經沒有對比或攀比的必要了。今天的行文,就是最近讀《心經》的一點感觸,邏輯上還有些混亂和牽強,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蔣書房 的精彩文章:

父母老了,你盡孝了嗎?

TAG:老蔣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