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演義》中無能的董卓,其實智勇雙全,挾天子以令諸侯全憑本事

《演義》中無能的董卓,其實智勇雙全,挾天子以令諸侯全憑本事

董卓,三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和其他諸多三國人物一樣,其也有文學藝術和歷史真實兩種形象,不過他兩種形象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很大,這一點上又和其他人物有點不同了。細較起來,其藝術形象較為簡單,而且主要突出其後期入主朝廷時的殘暴,似乎給人一種臉譜化的形象,我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回想起來,他就是一來自西涼、魯莽殘酷的逆臣,除此之外,便對他一無所知,然而其真實的形象要豐滿許多。

歷史上的董卓,並不是臉譜化的,只知道蠻幹硬來,其他一無是處,其實其也頗是有勇有謀之人,這一點無需懷疑,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資質平平、只會蠻幹的人能混進朝廷,擔當重任?又能抓住時機,主導朝廷事物?想必不能,這種人至多也就是在簡化版朝廷——黑道中謀個頭頭腦腦的噹噹,不管好人壞人,凡是能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實際上多少都有些過人之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真實的董卓是怎樣的一個人吧。

董卓是個官二代,他出生在陝西臨洮,父親董君雅曾擔任過漢朝縣尉,能當上縣尉的人一定多少都看過點書,而且看他爹這名字起的,書一定看得還不少呢,否則何以能起個這麼文雅的名字?一般父母讀書,孩子也很肯定能跟著學到不少文化,畢竟也算是書香門第中長大。只不過後來,父親輩朝廷炒了魷魚,只得回家務農,可是畢竟曾經也是官二代,董卓的知識和見識多少還是有的,所以在邊境之地,結交的羌人都不是泛泛之輩,而是各部族的首領,這時候開始,董卓就與同齡人拉開了距離,當時大部分同齡人可謂都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年輕時的董卓性格特點也非常突出,特別喜歡行俠仗義,有膽有識,路見不平敢於拔刀相助,與人交往非常好爽、大度。一次,董卓在家務農,不少羌人首領來家拜訪他,董卓看著這麼多人大老遠來看望自己,非常感動,當日就把自己家的耕牛給殺了,用以招待他們,要知道,在古代耕牛是十分重要的家畜,一年四季的勞作都離不了它,可謂是家庭收入的重要保障,董卓能殺之以待客,可見其年紀輕輕就已經頗具豪氣干雲的氣魄,和重人而輕物的精神。

長大後的董卓,必定頗有學養和才幹,才能在陝西郡府謀得一個官職,畢竟已經淪落為農民多年的父親,肯定無力提攜兒子了。任職之後的董卓也破位能幹,面對時常騷擾邊境的匈奴人,董卓曾率兵把他們打得打敗,一戰而小有名氣,所以又被當地官員舉薦到朝廷公府,擔任羽林郎,一下子就從地方調任到中央,而且憑藉的是真實能力,而且不是巴結賄賂而得的。董卓的武藝頗為了得,力氣還非常大,在坐下馬飛奔之下,可以左右拉弓將敵人射於馬下。永康元年,面對羌人叛亂,朝廷派出董卓出馬,董卓又是不負眾望,旗開得勝,不但強殺敵首,而且還俘虜了一萬多人。面對因功而受朝廷封賞的大批財物,董卓絲毫不為所動,統統分發給部下官兵,又一次展示了其過人的胸襟,和體恤朋友的精神。

後來黃巾起義之時,董卓有抓住戰機,打敗過一支起義軍,順境中頗有斬獲的同時,董卓在逆境中也能頂住壓力,積極開動腦筋,想出應對之策,一次被敵人包圍之時,董卓軍左右不得脫身,且又軍中糧草不濟,形式已經陷入了非常危急的境地,此種境況下,董卓微一沉吟,就計上心來,他命令士兵在河中假裝攔水、修築堤壩,對外卻宣稱要大規模捕魚,其實堤壩下面修築的是一個通道,成功之後,就讓士卒們快速通過堤壩逃走,等到被敵軍發現已經為時已晚。由此也可見董卓破有計謀的一面。再往後的事情,歷史就與演義中頗為吻合了,除了細節稍有不同之外,粗枝大葉的梗概基本一致,就是他抓住朝廷內部動亂的時機,一舉控制了朝廷,又憑藉權勢收割了洛陽周圍各支軍卒,從此實力大增,一時權傾天下,不過得勢後董卓,把以往在外殺敵的熊烈悍勇之氣變成了獨斷殘暴的高壓恐怖統治,製造了無數血案,這就為後世留下惡名,提供了難以抗辯的口實。

董卓的一生矛盾的,前半生他心懷大志,重義輕財,積極為國家建立了許多邊功,是有功於朝廷的,而走入人生後期的他,在獲得了朝綱大權之後,變得權欲熏心、暴戾不仁,不但為害當時,並且還為後來三國動亂打來了潘多拉魔盒。僅憑這一點就抹殺掉了之前所有的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上談賓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氣魄的7句話,曹操暴露野心,孔明顯露智慧,關羽鋒芒畢露
端午名言「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後一句也經典,古人的智慧

TAG:史上談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