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培福離禍的3種做法

培福離禍的3種做法

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點過失都沒有的人,世間上是找不到的。對於別人的缺點,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慣,也不要隨便說出去。尤其是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到處散播。

《格言聯璧》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可現在有些人不是這樣,他們特別喜歡說是道非,稍微看到一點、聽到一點,就趕緊添枝加葉地傳播。甚至罵人的時候,故意揭露一些隱私,把別人傷得體無完膚。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為。

古人言:「罵人不揭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人都要學會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頭。當然,語言的善惡關鍵在於心,心裡怎麼想的,口中才會怎麼說。所以,要想管住舌頭,首先應培養自己的德行。

《菜根譚》云:「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

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也講:「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這是古人的處世之道,我們應當引以為鑒。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別人的過失,便興緻勃勃、積極發言,甚至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然後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如此對別人的傷害極大。其實,宣揚別人的惡行,也等於自己作惡。過多評論他人、說人是非,不但有損自己德行,也會因此與人結下怨仇,禍延及身。

所以,一個德行好的人,聽到是非後會閉口不言,不妄加評論,更不會到處傳揚。印度哲學家白德巴也說:「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

不責人小過

「不責人小過」,就是不指責別人的小過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小的過錯更是難免,對人的小過錯,最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糊塗,以寬容待之。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而且,自此,隻字不提。

老禪師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給犯錯的弟子提供了反省的空間,使其悔悟,自戒自律。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大概會醍醐灌頂,五內震撼。而且,此種寬容大度的做法,還會警醒他人,據說,那之後,再也沒有人夜裡翻牆出去閑逛了。

現在的老總和領導幹部,尤其需要這種「不責人小過」的大度和胸懷。《左傳》曾云:「不以一眚掩大德」,是說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過錯而抹殺他的大功績。一個人,只要幹事,就可能出錯。作為公司員工或者單位工作人員,凡是有強烈的事業心且勤奮工作而不願混日子過的,再謹慎再考慮周全的人,也難免馬失前蹄,忙中出錯。這時候,就需要老總或者領導,全面考慮一個員工或者部下的「大德」,只要那「一眚」沒有造成影響大局的負面影響,最好不要當面指責,至多蜻蜓點水,點到為止,給員工或者部下留出自我反省糾正錯誤的時間。這樣,你的員工或者部下感覺到你所給予的尊重,會更加努力認真細緻的工作。你也會贏得員工或者部下加倍的尊重、愛戴和忠誠。

對員工或者部下求全責備,動輒得咎,偶有小錯,即揪住不放,甚至聲色俱厲,指斥詈罵,就會使員工或者部下感到人格不被尊重,顏面盡失,或許會引發逆反對立情緒,小錯不改,又釀成大錯,而且,你在員工或者部下心裡的權威也會漸漸消失,甚至會眾叛親離,引發公司不景氣或者樹倒猢猻散、單位一盤散沙工作效率低下的嚴重後果。這樣,目的與效果嚴重悖謬,適得其反。

不發人隱私

「不發人隱私」,就是不公開他人的隱私。換句話說,就是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何謂隱私權?《辭海》中對隱私權的解釋:公民依法享有的不公開與其私人生活有關的事實和秘密的權利。在《世界人權宣言》中,明確規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於憐憫,他塞給拿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從賣筆那兒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末了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後,再次相遇,那賣筆人已成為推銷商,並感謝紐約商,"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那紐約商人一開始確實是出於憐憫,塞給鉛筆推銷員一元錢。但後來之,再從鉛筆推銷員手裡取走幾支鉛筆,就是尊重後者當時「衣衫襤褸」,身處生活窘境的隱私,以避免鉛筆推銷員自慚形穢,喪失個人尊嚴,丟失通過奮鬥改變個人生活現狀的勇氣。那紐約商人重新給了鉛筆推銷員自尊,才讓一個賣筆人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推銷商。無疑,那具有高度的文明素質懂得尊重他人的紐約商人也贏得了一個推銷商的尊重。

不念人舊惡

「不念人舊惡」,就是不將別人過去的錯誤或者與自己的過節掛在心上,而是從大局出發,與他和善相處,還要看他的長處,並善於利用他的長處。

在這方面, 鮑叔薦管仲的故事最有說服力。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鮑叔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後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執政後,任命鮑叔為相國。可鮑叔心胸寬廣,有知人之明,從五個方面肯定管仲是治國安邦的良相,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齊桓公也是寬容大度的人,不記射鉤私仇,採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管仲,任命他為相國。管仲擔任相國後,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面進行改革,數年之間,齊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霸業。

今天,一個老總或者領導,要真正做到「不念人舊惡」,其前提是一個人寬廣博大的胸懷。氣量宏大,浩如海洋,真正做到「宰相肚裡能撐船」,才能容得下與自己有「舊惡」的人。心胸如麥芒,氣量狹小,錙銖計較,睚眥必報的人,一定容不下與自己有「惡」的人。

其好處是用人不棄仇,仇讎必感恩,感恩當回報,其回報的分量,自然超過一般人。用人不棄仇,既可消減敵人的精銳,又延攬天下英才,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一消一長,善莫大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為何總是不順
如何自製能治病的大悲水?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