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末年六國皆亡,唯有一小國尚存,秦始皇為何不滅它?

戰國末年六國皆亡,唯有一小國尚存,秦始皇為何不滅它?

戰國末年,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秦朝的大一統下,有一個小國還獨立存在,此國便是衛國。提起這個國家,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在歷史上幾乎也沒什麼存在感。為什麼大的諸侯國都被秦朝滅亡了,這麼個小國卻能苟活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揭露一下背後的真相。

衛國是周朝的諸侯國,首都為朝歌,首任君主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周公在平定殷商舊族的叛亂後,將康叔安排在了衛這個地方。康叔謹遵周公的教誨,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將這片土地治理得很成功。後來衛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之一,康叔也被提拔為了周朝的司寇。因為衛國實力弱小,所以在周厲王之前,史官也沒有對他們多加記載。周平王東遷洛邑時,衛武公曾出兵平戎,一度成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后,衛國實力開始下滑,衛懿公還是個驕奢淫逸之徒。公元前660年,衛國被狄人所破,衛國僅存的5000百姓也流離失所。後來在宋、鄭等國的幫助下,衛國遺民寄居曹國。公元前659年,在齊桓公的資助下,衛國遷都楚丘,重新建國,但從此淪為小國。衛成公時期,為了避免遭到狄人的侵擾,衛國又遷都到了帝丘。經過百年的休養生息,衛國經濟終於開始出現繁榮。

但好景不長,衛國就出現了衛庄公蒯聵與衛出公輒父子爭國的事件。此事過後,衛國徹底衰敗。在戰國時期,它只能夾在趙、魏、齊、楚間苟延殘喘。公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兼并,成為魏國的附庸。公元前241年,秦國攻取魏國,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劃歸東郡。立姬姓後人姬角為衛君,將他遷到野王。從此,衛國又成了秦國的附庸。

等秦始皇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後,並沒有順手把衛國給取消,反而繼續讓他們保持獨立性,這是為何?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衛國是秦國的附庸,與秦關係良好,沒必要。秦國攻滅六國勞心勞力,但要滅衛國,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如今天下方定,秦始皇需要一個榜樣做表率。而對秦忠心耿耿的衛國,便是這個榜樣的最佳人選。有這麼一個特殊存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六國百姓的復國之情。

其次,衛國早已名存實亡,滅不滅都無關緊要。早在公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吞併後,衛國就沒有了自主權。能在亂世中活下去,完全是靠別國君主的憐憫和施捨。魏立衛元君為衛國君主時,他就不再是諸侯,他的封地也不能再稱為國。所以,在秦始皇眼中,這個衛國君主還沒他大秦的一個縣令權力大,不足為懼。

最後為了秦始皇自己的美名。秦始皇為了統一天下,又是焚書坑儒,又是實行苛政,所以導致天怒人怨。但秦始皇並不想這樣。恰巧衛國以君子居多,有這些君子替自己宣揚,何愁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功績?因此,在秦始皇統治時期,衛國始終艱難的存活著。秦始皇死後,二世皇帝胡亥將衛君角廢為了庶人,衛國也從此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蜀漢使臣說諸葛亮每天吃一斤米,為何司馬懿便料定他活不長?
世界八大奇蹟如今僅存兩個,一個是胡夫金字塔,另一個在中國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