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揭秘!不愛運動,不喜健身的日本人成為全球最瘦、最長壽的人!究竟靠的是什麼?

揭秘!不愛運動,不喜健身的日本人成為全球最瘦、最長壽的人!究竟靠的是什麼?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報告中,備受關注的是「長壽排行榜」——平均預期壽命指標。

在各國預期平均壽命排名中,日本蟬聯第一,達到84.2歲,其中:女性壽命預期為87.1歲,男性為81.1歲。而在此次統計中,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排名第52位。

不僅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還顯示,日本還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並且是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國家,2016年約是4%。即便是以浪漫優雅、精緻苛刻著稱的法國,肥胖率也有11%,美國則高達32%。

更有趣的是,日本人卻並不愛運動,普遍沒有健身習慣。

2018年,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 Health)調查「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日本排到第十一名,日本全國有超過60%的人參與運動的積極度都是在平均水平以下,也就是說只有40%的日本人能夠積極進行身體鍛煉。

柳葉刀研究截圖

其中,最活躍、最勤奮、最經常鍛煉的國家是烏干達,該國只有5.5%的居民不從事運動鍛煉。另外,最活躍國家名單中還有中國(14.1%),只有14.1%的居民不從事運動鍛煉。

為什麼不喜歡運動的日本人卻是全球最瘦、最長壽?

影響長壽的因素有很多,醫療條件、環境因素、預防保健、生活方式等等。

今天我們不妨從一個字上找找答案——吃!

1. 吃飯講究八成飽

日本人講究吃飯吃八分飽。日本人認為如果吃到十分飽身體有害無益。如果吃十分飽,消化過程就會延長,身體各個器官的運作就會變得遲緩,而無法被調動起來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西方人罹患肥胖症、糖尿病、肝病的原因之一。

比如,日本人吃飯用較小的盤子;不主張家庭型用餐,而是採用吧台式取餐方式,限制進食量。這樣的話,導致他們每餐吃的東西很少,不會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一定程度上,也幫助日本人遠離了暴飲暴食帶來的胃腸道病症。

2. 每天要吃30多種食材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就制定了《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倡導民眾一天盡量吃30種食材(包括烹調油和調味品),營養才全面。

而長壽島沖繩的老人雖然吃得較少,但他們攝取的食物種類卻很多,平均一天達18種,主要包含各種蔬菜、豆類及其製品、雜糧、魚類、海藻和少量的豬肉、家禽及乳製品。

這些幾乎全是熱量低、油脂低但營養質量很好的食物,再加上大多都是天然食物,因此保持了非常好的營養均衡。

3. 細嚼慢咽

日本百歲老人通常都吃得很慢。日本人從小就懂得細嚼慢咽能延年益壽。而咀嚼充分,飽腹感就會更強,自然就會吃得少,胃部的消化負擔就會減輕。

當然,隨著在西方文化影響的大城市,年輕上班族沒有時間自己做飯,甚至無法按時吃飯,日本慢節奏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被快節奏的西方生活方式取代。

4. 水煮為主,飲食清淡低熱量,尊重食材本味

日本人日均攝入熱量為2719卡,而西班牙2013年的數字為3183卡。雖然表面看起來差距不大,但日積月累就會讓兩種生活方式出現較大差異。

日本人偏愛飲食清淡,烹調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他們喜歡將生菜、胡蘿蔔、黃瓜等拌入調料汁直接生吃;很多菜都採用蒸煮的加工方式,最後淋上一點油,這樣既減少高溫熱油對營養素的破壞,又減少油類攝入,對健康有利。

很多吃過日本菜的人,可能會說日本菜真的難吃,往往以水煮為主,確實,很多日本菜往往以蒸煮,或者水煮的形式展現在食客的面前。很少出現爆炒、油炸的烹飪方式。甚至可以說食之無味。

以捲心菜來說,蒸煮過後,搭配著一些調味汁,就成了一道美食,這樣的食物,想來很多中國人難以接受,但卻是很多日本人的最愛。雖說這樣的水煮方式,沒有爆炒那麼有味道、有食慾,但是,卻能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使得這些物質更好補充身體需要,對於長壽或許有一臂之力。

5. 多食蔬菜水果和穀物

整體來看,日式飲食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蔬菜、水果和穀物,因此機體吸收速度較慢,不會像快速碳水化合物那樣迅速轉化為脂肪。

而在美國引起轟動的《沖繩計劃》一書的作者認為,沖繩人是世界上最健康長壽的,這是因為他們每天攝入9-17份水果和蔬菜,其中水果為2-4份,蔬菜為7-13份。

6 吃紅肉少,愛吃魚

公元12世紀,日本禁止食用肉類,肉類只被當做一種藥物。到了19世紀,明治天皇下令國民每天食用牛肉,日本人才將肉類作為普通食材看待。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認為肉類會污染血液。

直到上世紀60年代,肉類才真正走上家家戶戶餐桌。但值得一提的是,少量食用肉類使日本人的腦卒中概率大大降低。

而且日本人喜歡吃魚。調查數據顯示,一個沖繩人每年會吃100多公斤的魚。他們最喜歡吃金槍魚、三文魚、鮭魚、鰻魚等深海魚。這些深海魚富含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當他們過多的吃魚,帶來的滋補作用是比較強的,相比牲畜肉類,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更多一點,容易被身體吸收,如果結合血液中膽固醇,則能降低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腦血管病,維護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多吃魚,還能吸收礦物質、微量元素,對於延緩衰老也是有效的。

7. 吃時令食材

很多日本人在談到吃的時候經常說「現在是吃某種食材的時節」之類的話。日本人通常依照時令選擇食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品嘗到最純正、最天然的滋味。

在沖繩縣農村地區並沒有超級市場,但卻有鮮魚店、鮮肉店和蔬果店,這裡的店鋪賣的都是時令食材,沒有讓人眼花繚亂包裝刺激消費者不必要的購物慾。

8. 享受美食,而非讓食物所累

有些人過度關注飲食,每一口飯都要計算卡路里。過度關注飲食會適得其反,讓人產生精神壓力,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日本人對飲食很隨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肥胖率卻是全世界最低。

9. 嚴格限鹽

日本政府早在1975年就開始重視國民減鹽問題,並發起了一系列減鹽運動。而我們最近幾年才開始鼓勵限鹽、少鹽。

此外,日本人非常注意從飲食的方方面面控鹽:比如不喝太多的味增湯,吃拉麵時不喝湯;炒菜、燉菜時最後再放鹽,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鹽的攝入量。

10. 管好自己的腰圍

日本法律規定,企業必須每年對40~75歲的員工進行腰圍檢查:

女性腰圍不得超過85厘米

男性腰圍不得超過90厘米

腰圍超標者必須要去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將被列入代謝綜合征危險人群,兩項不合格,就要被列為代謝綜合征患者。要是企業沒有管理好員工的腰圍和體重,還將面臨政府的罰款。

於是,日本除了一些相撲運動員,大街上幾乎看不到胖子。比如在日本街頭碰到學生,沒有見到肥胖的孩子。

編輯:胡楨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時評:「急診分級就診」,不能止步於每家醫院急診的「小分診」
乾貨!醫院裡的潛規則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