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張涼席需工匠60人、耗時18個月,雍正嚴禁生產,現已成絕唱

一張涼席需工匠60人、耗時18個月,雍正嚴禁生產,現已成絕唱

一張涼席需工匠60人、耗時18個月,雍正嚴禁生產,現已成絕唱 | 文 三隻眼文齋

歷朝歷代的牙雕器物中屢出精品,牙雕,是指在象牙上進行的一系列雕刻的民間工藝。牙雕原料是來自公象的門牙,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鈣和其它有機體,這些有機成份形成富含彈性硬蛋白物質,因此,象牙呈現出潔白純厚,質地細膩潤滑,富有光澤的特徵。其中,非洲象牙硬度及質量較亞洲象牙略高,而亞洲象牙色澤較白,不亦不易產生裂紋。由於世人喜歡牙雕,野生象自古以來就慘遭獵殺,正所謂「君子無罪,懷璧其罪」。如今動物保護法的形成,把私自獵殺和銷售象牙製品視為犯罪行為,要嚴加懲處。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有意識停止象牙製品生產的,恐怕要算是清代的雍正皇帝。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雍正嚴令停止製作一種特殊涼席的故事。古代的地方官、特別是那些封疆大吏們幾乎時時都要向朝廷進貢,以示忠心,皇帝也因此廣得民間奇珍異寶。雍正年間,一位廣東地方官員偶然得到一張涼席,便作為當年的貢品獻給雍正皇帝。可能大家要說,一張涼席有什麼大不了的,皇帝會看得上?但這張涼席不是凡品,它是由象牙編成,光滑潤潔,翻卷自如,世所罕見。

這張象牙涼席長216厘米,寬139厘米,僅只有0.3厘米厚。涼席上的織紋呈「人」字形,涼席四周有一道花邊,由染成黑色的象牙薄片組成,北面是一張江南製造的綾緞,給人以高貴、成熟、穩重之感。根據文獻所說,漢代最早製作象牙涼席,《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以象牙簟賜李夫人」,「象牙簟」就是象牙席。古人認為,象牙是避邪之物,可以保平安,去邪氣。況且,炎熱的夏天有象牙席鋪墊,更為涼爽宜人,象牙涼席算得上是宮中避暑的頭等「尖貨」。雍正皇帝一見之下龍顏大悅,對官員的一份「孝心」稱讚不已。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幾個月後,雍正皇帝突然頒下聖旨,嚴禁生產製作象牙涼席。朝臣們面面相覷,不明就裡。大家還記得不久前那個大受讚賞的廣東官員,曾是多麼的志得意滿,讓眾臣羨慕,怎麼皇帝的心思說變就變?其實,並非雍正的帝王之心不可捉摸,而是他了解到了,製作一張象牙涼席,竟然需要工匠60人、耗時18個月才能完成。雍正作為古代少見的一直以儉樸自居的皇帝,當然不願意後世之人對他的奢侈享受指手畫腳,所以乾脆嚴禁象牙涼席的生產,保持一個「明君」應有的作風。

象牙涼席的製作時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耗材、耗時、耗力,製作成本極其昂貴。因北方氣候寒冷乾燥,象牙在切片時容易破損,所以,象牙涼席都是在南方製作。工匠們先把象牙浸泡子啊特製的藥水里,減少象牙的硬度,增加韌性,以便劈切成大小厚薄相同的象牙片,然後進行細緻地打磨。最後,由巧手綉娘將象牙片編製成涼席。由於雍正皇帝嚴禁象牙涼席的生產,因此,到了現代這一工藝已經失傳,泡製象牙的藥水配方也沒有流傳下來,只在製作象牙摺扇的過程中還能看出一點點端倪。所以,我們可以說象牙涼席「已成絕唱」。

禁令一下,雍正皇帝自己便帶頭把這張象牙涼席收撿起來,放在內庫中不再使用,這張象牙涼席就這樣被放置到了清代末年。日薄西山的溥儀朝廷,為了維持其窮奢極欲的生活,曾趁亂賣掉、典當了一批內庫的珍寶古董。幾個太監打算渾水摸魚,把雍正的這張象牙涼席捲在其它草席里,準備偷運到宮外。可不知什麼原因,這次盜竊未遂,加上當時世道實在太混亂,這張象牙涼席又被莫名其妙地「涼」到了一邊,一件「已成絕唱」的國寶再也無人搭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政府對故宮存放的物品進行清理。一天,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整理一批草席時,偶然發現其中一張席子與眾不同,它的表面有一種淡淡的潔白的光澤。大家趕忙擦去塵灰,一看之下,齊齊大吃一驚:在這霉爛的草席堆中,竟然有一張象牙涼席!在這之前,存世的象牙涼席只有2張,而且還有殘缺,據傳民間收藏著兩張象牙涼席,但從未得到過證實。因此,這張雍正皇帝使用過的象牙涼席便成為稀世「絕唱」。後來,據業內專家估計,這張涼席的價值在2000萬元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寺廟密藏黃金、珠寶,價值萬億,曾因堅信傳說,無人敢開門偷盜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