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文丨《那些年》曉婷

從古至今,描寫端午的詩作數不勝數,而在兩宋,端午的盛況不僅僅呈現在詩詞中,也呈現在繪畫和各種宋人的筆記小說中。這也說明因為經濟發達,宋朝的節日過得是相當精彩。今天我們就通過詩、書、畫,去過一次宋朝的端午節。


端午節宋朝的黃金周

有宋一代,經濟發達、民風醇厚。所以,對於節日,也每每過得熱烈而張揚。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根據宋人筆記《武林舊事》、《夢梁錄》等的記載,端午在宋朝是個很重大的節日,而且宋人過端午,不是局限於五月初五這一天。

一種說法是從五月初一一直過到五月初五。初一至初四,大街小巷,充溢著叫賣端午「節物」的人,「節物」主要有桃枝、柳枝、葵花、蒲葉、佛道艾等物品。這幾天的叫賣,是一種渲染,一種推波助瀾。五月初五,才是端午的高潮。初五日,人們把「節物」陳於門首,用茶酒供養,舉行祭祀活動,以及一些其他活動。

還有一種說法是,宋朝的端午節持續15天,即從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十五日叫「大端午」。


端午節宋朝的吃貨節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想了解宋朝人怎麼過端午,我們可以從宋朝的詩書畫中尋找答案,比如南宋的陸遊寫過一首關於端午節的詩——《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作於陸游71歲時的端午節。那一年是公元1195年。陸遊在這首詩中,講述了自己家是怎麼過端午的——吃了帶著兩個角的粽子,往帽子上插了艾草,配了藥方儲了葯,忙活完這些就到晚上了,一家人興高彩烈吃飯喝酒。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粽子是宋詩宋詞中一個鮮明的意象——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晏殊《端午詞·內廷》)

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么生香。(楊萬里《端午獨酌》);

榴花角黍斗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戴復古《揚州端午呈趙帥》)。

端午節之樂,少不了品嘗新鮮香甜的粽子。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未能免俗,曾以粽子入詩寫應酬宮廷之作:

三宮催解粽,妝罷未天明。便面天題字,歌頭御賜名。(《夫人閣端午帖子》)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對於粽子這個時令食品,宋人喜歡蘸糖而食——


菰粽蘸蜜彩作絲,竹萌尚籜榴未子。(陳造《次韻梁廣文重午弔古》)

老便蜜粽加餐易,病卻蒲根仙嚼難。(項安世《次韻和黃江陵重午二絕》)

菰飯沾花蜜。(項安世《重午記俗八韻》)

根據這些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宋朝人吃粽子以甜味為主的。如今江浙一帶深受喜愛的咸粽,在宋朝並不常見,更不會存在「甜黨」「咸黨」之爭。事實上,明朝以後,咸粽、肉粽才開始流行起來。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粽子既是端午節的一個符號,也早已成為中華幾千年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正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所解說的:「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技術的進步,使得粽子不再局限於地域和時令。

對於宋朝人而言,端午節也是家人齊聚一堂、交流感情的日子。如「尚喜庭萱春未老,捧蒲觴、細細歌金縷。兒女醉,笑還語」(勿翁《賀新郎》)。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水滸傳》中寫到了宋朝的端午節。書中第十二回寫到楊志被發配到大名府。到了端午節,梁中書正在後堂與蔡夫人家宴,慶賞端陽,但見:「盆栽綠艾,瓶插紅榴。水晶簾卷蝦須,錦繡屏開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銀,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異品,果獻時新。葵扇風中,奏一派聲清韻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態嬌姿。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智取生辰綱

正是這次豪奢的端午宴,楊志為梁中書所器重,薦送生辰綱,引出水滸中至為關鍵的 「智取生辰綱」一節。行路途中赤日炎炎似火,縱然楊志處處提防,終難敵晁蓋吳用巧計,貪飲下了蒙汗藥的酒,眼睜睜看著生辰綱被劫,梁山泊英雄好漢聚義始於此。


端午節宋朝人的嘉年華

除了吃吃喝喝,端午節宋人更喜歡走出家門,因為這時節正在舉行大型戶外娛樂節目「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一道壯觀的風景,如今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代賽龍舟尤其盛行,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有天子駕幸金明池觀龍舟競渡的記載,只是時間不在端午節。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南宋·李嵩 《天中戲水圖》

在南方,寬廣的水域為賽龍舟提供了便利,龍舟競渡更盛,因而宋代詩詞中有大量賽龍舟的描寫——


坊村一處一龍船,劈浪飛橈斗欲先。」(鄒浩《昭州競渡》)

兩兩龍舟爭競渡,奈珠簾、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歸去。」(甄龍友《賀新郎》)

棹翻波浪山如雪,醉殺兒郎喜欲顛。」(楊萬里《端午前一日阻風鄱陽湖觀競渡》)

錦標贏得千人笑,畫鼓敲殘一半春。」(樓鑰《湖亭觀競渡》)

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黎廷瑞《端午東湖觀競渡》)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北宋·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

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別稱「浴蘭節」。宋代端午節沐浴蘭湯盛行,因而這一習俗也走進了詩詞。「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晏殊《端午詞·內廷》)。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歐陽修有一闋詞作《漁家傲》,描寫一位閨中女子端午節的生活和情思,其中除了端午節習俗吃粽子、飲蒲酒外,還有沐蘭浴。詞曰:「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一代文豪蘇軾也有一首描寫女子歡度端午節的小令《浣溪沙·端午》,講的也是沐蘭湯習俗。


端午節中國人的文化DNA

憑弔屈原是端午節最具文化價值的主題。

宋仁宗年間進士余靖,與歐陽修、王素、蔡襄為著名的慶曆「四諫」,其詩作《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懷屈原、表悲傷:「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家釀寄君須酩酊,古今嫌見獨醒人。

張耒的《和端午》表達了對屈原為國冤死的悲切:「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青年蘇軾於入京途中寫有長詩《屈原塔》,其中曰:「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文天祥的《端午即事》更是表達了自己「一片丹心照汗青」的報國之志與無奈之情:「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這些詩詞跨越千年依然激蕩人心。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走進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您會發現: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無論是習俗,還是精神內涵以及文化傳承,到今天依然未變。

這是因為中華傳統、中華文化從未斷流。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不僅為之驕傲,更有責任去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詩書畫中的宋朝端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愛喝酒,手撕渣男,diss蘇軾,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竟有一顆「朋克」的心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