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分封制度下的所有權,戰時國家財政的乏力,我國重農抑商思想起源

分封制度下的所有權,戰時國家財政的乏力,我國重農抑商思想起源

我國一直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不僅僅是我國經濟的重心,農業的穩定也是國家穩定最重要的支柱。對商人的抑制不僅僅是在東方才出現,在西方也是一直有這種傳統。只是西方的土壤並不是很強大,東方有著其獨特的文化環境和政治環境。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國一直都存在著對商業的抑制,對商人的輕視。

其實我國在漢武帝之後才開始將重農抑商的政策,作為一個常備的措施,雖然後來的朝代中,也有商人的地位相對較高的時候,但是總體上,商人階級也是一個比較不受重視並且受到各種限制的階級。但是對於商人不被重視的起源卻並不只是由於我國是一個農業為基礎的國家。之所以在漢朝以及後來的朝代都會出現對商人的抑制的情況,主要有以下的兩個原因。

最初我國的社會基礎是周王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西周以及春秋時期我國的農業主要是現在大家熟知的井田制。在這樣的制度下,農民和分封主是一個集體,就和西歐的采邑制度一樣。每個小分封主都是一個地方的土地所有者,在分封的時候只是對平原地區的土地進行了歸屬。而沒有將分封國內部的山嶺進行分封,因此一個封國內部的山嶺地區由於在所有權上還是屬於這個國家的國君,所以這些山林都是國君的私有財產。而平原土地才是分封的地方,即使在漢朝時期的封王和漢朝皇帝也是如此。所以山林地區都是國君的私人領地,就是因為這樣,在春秋時期,當時的國君們相互送禮都是送的自己領地內的山林中的一些產物。

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最初每個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基本沒有什麼商人和手工業者。由於生產力低,基本沒有太多的剩餘產品進行交換,也就沒有商人的必要。但是逐漸的生產力上來之後,人們就開始製作一些簡單的手工業品,比如鐵器以及毛皮等。但是這些東西的原材料都需要到山林中去獲取,於是很多農民就到國君的私人領地山林中去開礦獵殺動物。最初想要禁止這些行為,但是實在太多了,於是就在一些進山的道路上徵收一些罰金。對,最初由於國君認為這些人實在偷盜自己的私人財產,但是又沒有足夠的人力去阻止,就對他們進行處罰,徵收一些罰金。後來才變成的稅收形式。

而這些最初的手工業者同時也是最初的商人,所以在春秋時期,商人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最初的時候,很多地方的國君將商人視為偷盜者。他們是將自己的東西運輸到其他國家去謀取利益才富裕起來的,這些原本都是自己的私人財產。所以商人可以說在我國一出現的時候就是帶有原罪的,並且這種對商人的鄙視一直延續到漢朝時期。

同時,在先秦時期,國家之間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戰爭。而國家之間的戰爭最重要的比拼就是人口和糧食。所以很多國家都會出台很多的政策來鼓勵人們進行生產,同時減少非農業人口,因為非農業人口,具有極大的流動性既不好管理,還擁有很大的財富,對國家會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在李俚以及商鞅的變革中,都強調農業的重要性,同時出台一些對商業的抑制措施,但是他們的抑制是處於扶持農業的需求而沒有其他的偏見。

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常年對匈奴進行戰爭,導致國家的財政一直處於一個赤字的狀況。在最緊要的關頭漢武帝經常將自己的私人收入,主要是屬於皇家的山林的鹽鐵稅收,都捐給國庫。當時皇家的財政和國家的財政是分開的兩套系統,土地稅,人頭稅都是國家的稅收,山林的鹽鐵基本都是皇帝的私人收入。

即使是這樣依然不夠,但是民間有很多的富商卻有著很多的財富,但是他們這些商人卻對國家的事情一點都不關心。這些人基本只管自己的財富,或者囤貨居奇不僅不能幫助國家渡過難關,還是國內糧食價格波動的最大推力和不穩定因素的最大來源。正是這種情況下,才出現了告絹令,也就是對商人徵收財產稅,如果不老實回報自己的財產,一旦被人舉報了財產全部充公。舉報的人得到一半。所以中國後世商人一直都是被抑制的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侃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多次和胡人打仗,為何漢武帝伐匈奴耗費巨大,國家都快破產
漢朝人人都有鑄幣權,每個人都可以鑄造錢幣,大家都是有錢人

TAG:歷史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