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孤本縣誌:再現百年前洛陽人文地理,填補洛陽百餘年史志空窗期

孤本縣誌:再現百年前洛陽人文地理,填補洛陽百餘年史志空窗期

(策劃政務產品部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文圖)策劃政務產品部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文圖)詳實記錄洛陽縣十九世紀40年代(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三十五年)歷史風貌,填補洛陽自清朝嘉慶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百餘年史志空白……在「新中國記憶·蘭台尋寶」系列報道中,洛陽市檔案館為大家推介的鎮館之寶是一份撰寫於1946年,原件至今僅有一部謄清手稿存世的《洛陽縣誌》。這本問世至今已70多年的孤本檔案共58卷,內分25門,涵蓋輿圖、疆域、物產、科舉、人物等內容,共裝訂成32冊,全文160多萬字,並配有大量照片、地圖等資料。

通過一張張歷史圖片、一段段對昔日洛陽城的文字記述,百年前洛陽的社會、經濟、人文風貌穿越時空展現在了我們眼前。對比如今已擁有高鐵、普鐵、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現代化城市洛陽,翻開百年前洛陽社會的畫卷讓人感慨萬千。

孤本縣誌:再現百年前洛陽人文地理,填補洛陽百餘年史志空窗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鎮館之寶:填補洛陽百餘年史志空窗期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作為一座中外聞名的十三朝古都,洛陽在海內外擁有著足夠的知名度。而對於一座古都而言,關於這座城市歷史的記載則顯得更為珍貴。「新中國記憶·蘭台尋寶」系列報道第5站,我們來到了洛陽市檔案館。在這座僅庫房面積就達1.3萬平方米的檔案館裡,保存有清代、民國和建國以來各類檔案及資料32萬多卷、冊。其中,最為珍貴的,當數一部完成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的《洛陽縣誌》。

乘電梯來到洛陽檔案館5樓,在經工作人員刷卡解鎖後,我們來到了該館的503號庫房。這部鎮館之寶,就存放在這個房間一隅的檔案櫃里。「你們的運氣真的挺好的,雖然守著這部寶貝,但在我們單位親眼見過這原件的人,也不超過十個。」說起這部《洛陽縣誌》的珍貴,洛陽市檔案局保管利用科副科長段卉輝跟記者開起了玩笑。

該館資料顯示,這部民國時期的《洛陽縣誌》,系雷福祥(時任洛陽縣長,履歷不詳)修,孫詒鼎(字貢九,洛陽縣人)纂。系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謄清手稿,共計58卷。

據史料記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洛陽行署專員李杏村,將國學專修館改為縣誌館,孫貢九為總纂,始修縣誌。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洛陽遭日軍侵佔,館內人員分散,孫貢九將修成部分志稿埋在家中樹下,日軍投降後起出,繼續開館,雷福祥時任縣長兼修志館長,另有尤士奇、楊思溫為副館長,孫貢九仍任總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底志稿完成。未及付印,洛陽解放。至今也只有謄清手稿一部藏於洛陽市檔案館。

洛陽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副編審呂土旺告訴記者,該書之所以顯得珍貴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存世孤本。第二,它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呂土旺說,在這部縣誌問世前,近代關於洛陽的史志材料十分有限。《洛陽縣誌》自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之後斷修,雖然民國九年(1920年)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史地教師蘇從武編印有《洛陽縣誌略》(又名《洛陽縣小志》),但只是作者在任教期間所寫的講義而已,內容十分簡略,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志書。「1946年修成的這部志稿是嘉慶縣誌出版133年後洛陽又一部官修志書,可以說它記錄了自清朝嘉慶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長達100多年的洛陽歷史,因此彌足珍貴。」他說。

孤本縣誌:再現百年前洛陽人文地理,填補洛陽百餘年史志空窗期

歷史照片、手繪地圖等資料一應俱全

據洛陽市檔案館提供資料顯示,該部縣誌全志共58卷,分25門,裝訂成32冊(現缺第五冊),共160萬字。志首無序,先是修志姓氏,次為目錄:輿圖第一,疆域第二,大事第三,山川第四,物產第五,建置第六,食貨第七、八,政治第九、十,帝王第十一,后妃第十二,禮俗第十三,祠祀第十四,學校第十五,科舉第十六,鄉官第十七至十九,人物第二十至二十八,寓公第二十九,列女第三十至三十三,職官第三十四、三十五,政績第三十六,古迹第三十七、三十八,金石第三十九至五十二,藝文第五十三、五十四,文征第五十五至五十七,雜記第五十八,後無跋。

此志採取通記的形式,上自周秦,下迄1946年。各門目一般分清以前與民國兩部分,前一部分在舊志基礎上加以提煉,扼要載述;後一部分則據檔案及調查採訪記,綴輯成編。

「資料豐富,是這部志書的重點所在。更難得可貴的是,這部縣誌中還配有大量的圖片和手繪地圖。」呂土旺告訴記者,雖然成書距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但翻開這部《洛陽縣誌》,仍能讓人清晰地感受到當年編書人在這本史志材料中所傾注的大量心血:不僅分類細緻,內容詳實,還配有大量的圖片及手繪地圖,僅政區圖就有圖例十五類,十分詳細。「這也是我研究地方史志這幾十年中,見到最早配用照片的洛陽史志材料。」他說。在採訪中記者也注意到,以該部《洛陽縣誌》第二卷疆域中的一幅手繪版的「洛陽縣地圖」為例,圖上分類清晰,村鎮、辦公所、廟宇、公路、河流甚至電話線都一應俱全。

「細緻到連自然村的名字和附近地貌走勢都進行了詳細標註,是後人研究當時洛陽歷史不可多得的一部史料。」呂土旺說,在這部《洛陽縣誌》中,關於民國時期人、事、物的載記,多採用新的方法。自然地理的記載,全採用現代科學概念,如經緯度、氣溫、雨量、地質構造、地層等。各門目均運用表的形式,十分明晰。如食貨門,明、清兩朝成賦、丁糧及各種雜稅表凡十七種,民國時期地方丁漕、地方財政收支表及營業稅一覽表等共十一種,資料集中,條理清楚。另有倉儲、礦務、農業、工業、商業、金融諸方面則是文與表相配合,較全面地反映了清末至民國時的狀況。志中藝文門專載歷代與洛有關書目,另設文征門收錄與洛陽有關詩文,較全面地反映出洛陽文化學術的概況。

「民國縣誌」影印出版,與讀者見面

2017年,對於這部已「深藏閨中」70餘年的《洛陽縣誌》來說,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

因它是僅有一部存世的孤本,長期以來被作為珍貴檔案資料保存,為使該志稿化身千百,為大眾所共享利用,洛陽市檔案局、洛陽市地方史志辦公室聯合將該志稿納入《中國河洛文化文獻叢書》影印出版,而出版的最大目的也是為了對這一珍貴史料進行保護、利用。

「有時候碰到重大學術課題需要對該書進行查閱,但因年代久遠這份檔案的書頁已經很是脆弱,出版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利用這一珍貴檔案,另一方面便是為了更好保護它。存世近百年後,民國時期的這本縣誌最終在新時期完成了出版。」呂土旺說。

如同呂土旺所言,對比昔日地圖中的一條條道路、一座座山丘,昔日一些「荒蕪之地」之上如今已是高樓林立,車流縱橫。(編輯 袁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