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蒼涼、傷感的《鴻鵠歌》,據說是漢高祖劉邦晚年所作。劉邦晚年十分寵愛年輕貌美的戚夫人,也十分喜歡她生的兒子趙王如意。而呂后因年老色衰,太子劉盈性格柔弱,劉邦曾經一度動了更換太子的念頭。可是後來,劉邦卻又因劉盈成功地邀請到了「商山四皓」的入朝而忽然改變了主意。在凄涼的楚歌聲中,他傷感地表明了自己對換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但是,這件事看上並不那麼簡單。一向明察燭照的劉邦,怎麼單憑著一件孤立的事件就給繼承人問題下了決心?劉邦——這位步入黃昏、行將就木的開國帝王,面對最心愛的女子——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難道就這麼心甘情願地放棄?

這潛藏在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帝王心術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秋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雖然他最終擊敗了英布,但自己也是身受箭傷,當時傷的很重,幾乎喪命。十月,在得勝還朝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

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在這首歌中,劉邦已經流露出英雄遲暮的無奈。事實上,這次箭傷引起的併發症日益嚴重,傷口一直在隱隱作痛。久治不愈之下,劉邦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已經悄然在準備後事了。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據《漢書?外戚傳》及《張良傳》雲,劉邦因為嫌呂雉的兒子太子劉盈為人過於仁厚軟弱,性格不象他自己,因此常想廢掉他而立其愛妾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他認為如意的性格很與自己相似。戚夫人常常跟從高祖左右,也想讓高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劉邦病重,經不住苦勸,就想換立太子。呂后獲悉大驚,遂找張良問計。張良建議讓太子劉盈出面邀請「商山四皓」入朝。

那「商山四皓」是天下著名的隱士,此前劉邦多次下詔派人以厚禮邀請其出山,都被婉言謝絕。但看似柔弱的太子劉盈「商山四皓」的感召下,居然入朝受職了。這是劉邦都無法做到的事。其實,這不過是呂后央求張良保住太子,張良推辭不過,給她出的計策而已。

這「商山四皓」是張良的道友,入朝完全是為了給朋友一個面子。似乎是劉邦信以為真,覺得太子羽翼已成,天下歸心,遂放棄了更易太子的打算。無奈之下,劉邦命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勸慰戚夫人,藉此說明無力更換太子的道理。

從這個記載看,劉邦似乎想有廢立之意,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如意,其實不然。劉邦晚年時,呂后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劉邦想要動她和太子,也得好好掂量掂量才行。

與戚夫人相比,呂后有兩大優勢:一是她與劉邦是結髮夫妻,一起患過難,而且生育有太子劉盈與魯元公主;二是她性格剛毅,心狠手辣,果於殺伐,是個非常厲害的人,而且呂后本人與部分重要功臣如張良、蕭何等的關係都不錯。雖然她年老色衰,別的不說,就憑這兩點,劉邦也不敢輕易動她。

但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劉邦之所以要把身後的最高權力交給劉盈(實際上是給呂后),根本原因在於呂后擁有卓越的政治能力。劉邦是個精於判斷的帝王,雖然在病中,但他卻看的清清楚楚,惟有把權力交給呂后才能保證劉氏江山的傳承!

梟雄夫妻

劉邦是個地痞流氓出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做事心狠手辣,素來無情無義。呂后則是同樣深諳「厚黑之道」的女中梟雄,行事深得其真傳。這對夫妻是天作佳偶,無論從思想性格、為人處世還是做事手段上都是高度合拍。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劉邦與呂后雖然一度貌合神離,但有著共同利益:江山無論交給誰,也絕不能交給外姓人!除掉外姓人對政權的威脅,這是這對夫妻的共識。

劉邦登基之後,一心想保住劉氏的錦繡江山,對於異姓功臣心存疑忌。其實,呂后何嘗不是如此?只不過她因為色衰無寵,而且性格嚴毅,不受劉邦待見,故而在最高權力圈中一度被邊緣化了。

作為專制帝王,劉邦掌握了最高權力之後,無論里外都要嚴密設防。對外防著外人——韓信、彭越、英布等一干驕兵悍將,對內還要防著呂后——同樣桀驁不馴的老婆。與外姓的功臣相比,但呂后的勢力一樣不可小覷。原配夫人的身份,且生有嫡子,而且沒有大的過失,想要廢掉她和劉盈,就算劉邦有這個決心,只怕在朝臣中也很難通過。歷史上「廢長立幼」帶來的災禍數不勝數,周幽王末年的「褒姒之亂」,晉獻公晚年的「驪姬之亂」,教訓太深刻了!

劉邦掌權後,他對所有功臣都不放心,就連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蕭何都心存猜忌,逼得蕭何被迫自污以全身家。陳豨、韓信、彭越、韓王信、英布等有功之臣,大多有些驕橫跋扈,其實這些人大多數原本都沒想造反,幾乎全都是被劉邦處心積慮設計逼反了的。其中的盧綰是他發小,幾十年的交情了,他毫不吝惜,就連在鴻門宴上對他有過救命之恩的樊噲他都想啥掉,足見其思慮之深。劉邦為什麼要這樣做?無他,就是因為這些人能力太強,除了自己以外,自己的兒女無論是誰上台,都鎮不住他們!

呂后對於丈夫的想法和做法完全贊同,早已心領神會。在誅滅韓信、彭越兩大功臣的過程中,呂后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殺死韓信的決策,完全是她的決策,事先根本沒有請示劉邦。殺死彭越的決定,更是她的積極建言。


《漢書·蕭何傳》云:「陳豨反,上自將,至邯鄲。而韓信謀反關中,呂后用何計誅信。上已聞誅信,使使拜丞相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由此可見呂后的殺伐決斷之果敢,絕不在劉邦本人之下。她在老臣蕭何的幫助下,那位叱吒風雲、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大將軍韓信,就死在了一個小女子的手中。消息傳來,劉邦雖然沒有表示讚賞,也沒有表示反對。劉邦對蕭何的獎賞,實際暗示著對呂后舉措的肯定,這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怎麼說,與功臣們相比,劉邦與呂后的關係還是要更近一些。

至於除掉彭越,劉邦雖然處心積慮弟羅織罪名,雖然把彭越抓了起來,尚在猶豫不決之際。


《彭越傳》云:「上赦以為庶人,徙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東,欲之雒陽,道見越。越為呂后泣涕,自言亡罪,願處故昌邑。呂后許諾,詔與俱東。至雒陽,呂后言上曰:「彭越壯士也,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令其舍人告越復謀反。廷尉奏請,遂夷越宗族。」

由此足見,彭越之死,完全是呂后造成的。如果不是呂后的建議,彭越也絕不至於死於非命,更不至於落得「葅醢」(製成肉醬)的悲慘下場。

所以,從根本的政治利益上看,劉邦與呂后這對夫妻是一致的。消滅外姓人對最高權力的覬覦,是他們共同利益所在。從這個層面上說,呂后是劉邦不可或缺的助手。不到萬不得已,劉邦絕不會動呂后的!


制約之舉

韓信、彭越是漢初功臣中軍事能力最強、戰功最大、也是對皇位威脅最大的兩位。最終,都是呂后親自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弄死了他們。這種雷霆手段和不凡見識,就連劉邦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欽佩。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劉邦在韓信、彭越死後作出如下判斷:所以只有呂后在,其餘功臣絕不敢輕舉妄動!惟有保留太子劉盈的地位,才能把權力間接地交到呂后手中。

但是,劉邦與呂后之間在利益上也存在矛盾。他深知,呂后野心勃勃,為人驕橫跋扈,而且對他懷有很大的怨氣。且不說劉邦起兵之時,娘家人如何鼎力支持劉邦,而劉邦登基後又是如何冷遇呂氏。對年來,劉邦好色成性,多年來對她冷落。就連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都不疼愛,逃亡過程中,多次將這一對兒女踢下車,只顧自己逃命。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戚夫人劇照

劉邦登基之後,對自己和兒子劉盈不聞不問,一心寵愛戚夫人和她生的趙王如意。魯元公主雖是女兒,但可是嫡出的金枝玉葉,而劉邦給她的封地,還不如庶出的兒子劉肥的一個零頭。這種厚此薄彼的安排,如何能讓呂后心服。呂后對此恨的是咬牙切齒!

但劉邦最終還是想要把江山傳給劉氏子弟,而不是呂后。他在臨死之際,是想將千辛萬苦下來的江山,還有生殺予奪的最高權力,全部交給他的親生兒子,子子孫孫,萬世不絕。而呂后雖然總體上也不反對劉邦的意願,但她也想在劉邦死後當一陣皇太后,耍耍威風,享受一下人間的榮華富貴。然後也讓她的呂氏家族也在最高權力圈中也要分上一杯羹!

也就是說,呂后並不想推翻大漢朝,只是想讓她的娘家——呂氏家族也要享有同等地位。因為在劉邦的起兵之處,呂氏家族出錢、出人,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如果漢朝是一個巨大的股份公司,呂氏家族最低也有40%以上的原始股。如果呂家不能得到與劉氏相同的待遇,性格強悍的呂后,無論如何也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呂后心中的這點打算,劉邦早就看的明明白白。他雖然甚至很理解這位結髮妻子的想法,但為了維護劉氏的家族的根本利益,他是絕不肯讓外戚呂氏與皇族劉氏並駕齊驅的。所以,為了防止身後江山變色,他利用最後一點時間和精力,做了最大努力對呂后以及呂氏家族做了最大程度的限制。

隨著病重日甚,劉邦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不久於人世了,遂召集陳平、王陵、周勃等人到場,刑白馬而誓:


從今以後,凡不是劉姓的人,一概不許封王。凡是沒有立大功的人,一律不許封侯。誰要是違反這個盟約,天下人就共同討伐他!

這與其說是防止外姓人篡奪劉氏天下,還不如說是為呂氏量身定做的一條規矩。

他廣封劉氏子弟為藩王,像齊王劉肥、吳王劉濞等人,將其依為屏藩。而且,他還私下對人說:「安劉氏者必勃也。」暗中把功勞很大、能力強但行事比較低調的周勃提拔到重要位置,以為防範。可見,所有這一切布局,不僅是為了防止外姓人,更是在防著呂后和呂氏家族!

此外,劉邦也在做著最周全的考慮。他也想到了,雖然大將樊噲忠心耿耿,但他卻是呂后的妹妹呂嬃的丈夫,故而擔心他依附其作亂,故而在臨終前下令殺掉樊噲,以絕後患,但因為陳平耍滑頭自保而未果,樊噲得以不死。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由此足見,劉邦對於身後的布局是非常周密的,全局性的,而且持續多年,是一個龐大的完整的計劃。宗室、外戚、功臣各集團相互牽制、相互掣肘,以確保劉氏家族掌握最高權力萬世不絕,只有做到了這些,他才可以安心地魂歸泉下。

只要看懂了這一層,劉邦的心思就昭然若揭了。晚年重病中的劉邦,不到萬不得已,他是絕不敢動呂后、劉盈這對母子的。呂后、劉盈母子的生存,主要是靠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什麼「商山四皓」(當然也無可否認,這四人的到來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換太子、牽扯的人事布局太多,是病重中的劉邦無力完成的。他不可能為了一個美麗的女人而讓他一生的功業付之流水。至於戚夫人和趙王如意,自己死後能否生存,只能看他們的造化了!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對戚夫人唱出這首《鴻鵠歌》,不過是安慰她而已。戚夫人也自知無力回天,只能吞下絕望的淚水。

果然,劉邦死後,柔弱的太子劉盈登基,是為漢惠帝。而那強悍的呂后成了太后,立即接管了最高權力。戚夫人終究被那滿懷仇恨的呂后變成了「人彘」,趙王如意也是死於非命。這對可憐的母子的遭遇,實在是令人同情。其實,戚夫人母子何嘗不知這些?他們身在帝王家,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就是他們必然的命運歸宿。

參考資料:

1、《漢書》,【東漢】 班固

2、《資治通鑒》,【北宋】 司馬光

3、《西漢會要》,【南宋】 徐天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評說 的精彩文章:

明朝大臣的待遇歷史最低,海瑞官居正二品,死後連棺材錢都沒有
此人只是個侍女,卻成康熙皇帝的老師,死後與皇后安葬在一起

TAG:歷史評說 |